八水绕长安 雨斤 不知是谁说的那一句:“长安自古帝王都”。估计此人是个风水师。 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都选择长安为帝都。大的朝代有周、秦、汉、唐。小的不计其数。基本上,从西周开始,直到五代十国的王朝,全部在此建过都。 西汉时,司马相如在他的《上林赋》中,描写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时,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从此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说法。 BTW,这位大文学家司马先生,就是用一曲《凤求凰》(七律里“凤引凰”的出处)爱上人家有夫之妇,并且最后和卓文君私奔了的那位大情种。(好喜欢这种狂野的浪漫!) 那么,八水绕长安的八条河流都是哪八条呢? 它们是:渭河、泾河、沣河、滈河、涝河、潏河、浐河、灞河。 这其中,渭河是最大的主干河流。其余七条都最终汇入渭河。渭河则在潼关附近注入黄河。 渭河、泾河是从东流向西的。其余六条都是从南流向北的。南北流向的六条河,都是从秦岭的北麓倾泻而下。其他“七水”原本是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的。然而由于时代变迁,今天的浐河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后又与沣河的交汇。 关于这八条河流,汉语里有不少的典故和成语。 《诗经》里多次提到沣河、滈河。事实上,西周的都城,就叫做“丰京”、“镐京”。“丰镐二京”的名字,就是来自沣河、滈河。 成语“泾渭分明”,就是说渭河的水浑浊,泾河的水清澈。在泾河汇入渭河的地方,你能看到河流的左半边是清的,右半边是浊的。 兴周的姜子牙,当年就是渭河岸边垂钓一渔夫。钓鱼台国宾馆在北京,但姜子牙的钓鱼台却在渭河上游的宝鸡。只不过,姜子牙钓的其实不是鱼,他钓的是人---周文王姬昌。因为,他钓竿上的鱼钩是直的,还没有挂鱼饵,并且钓钩离水面有三尺之高。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立钩无饵三尺悬”。(抬头去看洒家博客的座右铭!) 唐传奇里有个著名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泾河岸边:“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居于泾阳者,遂往别之。。。” 至于灞河,由于它位于长安城的最东面,是文人墨客离别帝京的送别之地。“灞桥折柳”就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最好见证。盖因“柳”字,谐音“留”字之故。 涝河、潏河、浐河这三条,相对名气较小。洒家外父小时候就读于涝店镇涝店中学,顾名思义就是因涝河而得名。不但在中国,在日本用这八条河流命名的地名也很多。盛唐时来大唐留学的日本“遣唐使”,在长安喝了几年涝河、潏河、浐河的水,回国后难以忘怀,就用这些河流的名字来命名日本当地的山川,河流,酒肆和茶楼。 当然了,陕西本地,用这八条河流命名的地标就更是铺天盖地。时至今日,有的街道,学校,企业,厂矿,甚至人名,都和这八水有关。 这里原来放着周冰倩。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