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人也有消沉的时候 雨斤 公元826年,是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 这一年,江苏人刘禹锡在和州刺史任上被罢官。于是,他从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陕西人白居易正好也是在从苏州返回洛阳的路上。 那时还没有高铁,也没有航班。从南方地区返回京城和中原一带,都要经运河,走水路。唐时,扬州是运河经济的中心枢纽,相当于今天美国的车城。刘、白二人互相仰慕对方的诗文,神交已久,但一直无缘见面。这次,命运安排他们二人在扬州相逢。酒席之上,陕西人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 新近丢官的刘禹锡,心境不佳。但是,人家赠诗给他,怎么好意思不表示一下!于是,刘禹锡强作提振,勉强提笔,写下了下面这首十分消沉的千古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列位看官明鉴,全诗的基调是多么的消极啊。 其实,刘禹锡是个积极乐观的人。刘禹锡是唐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的苗裔。他因积极参与唐顺宗时宠臣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后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始终未离谪籍。
首联两句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在凄凉之地漂泊流浪了二十三年之久。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就是指这些被贬之地。 颌联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来自喻。闻笛赋的典故,说的是西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竹林七贤之首)、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一篇《思旧赋》 。刘禹锡借此,应该指的是“物是人非”之意。 “烂柯人”的典故是东晋时的故事。东晋时有个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东晋的天文学家虞喜所撰《志林》原文:“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颈联的这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在最为著名。此处,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况,十分的贴切,极尽婉约。 尾联,尽管说“暂凭杯酒长精神”,但仍然很勉强,提不起劲儿。明说自己“长精神”是暂时的。看来还将继续消沉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诗题里的“酬”字,就是今天的答谢,回赠之意。有人赠你一首诗,被赠的人就应“礼尚往来”,有来有去,才符合礼仪规范。当然,回赠之物未必是诗,歌一曲也行。刘禹锡这里就说“今日听君歌一曲”。 从律诗的韵脚和对仗角度来看,此诗不能算是上乘之作。韵脚押的仅仅是2,4,6,8。对仗也仅仅是颌联和颈联。但全诗56字,没有重复的字。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