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比神秀的高明之处 雨斤 前文(旧文:一个人的悟性有大小)叙述过一段禅宗五世祖,传位于六世祖慧能的佳话。 神秀的偈颂:(神秀是弘忍的大弟子)
身为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 慧能的偈颂:(慧能只是厨房劈柴烧水的小和尚)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当时,洒家也只是朦朦胧胧的觉得,慧能的偈句比神秀的好。但具体好在哪里,也讲不清楚。 更不能理解,禅宗五世祖弘忍法师,为何要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坚持把自己的衣钵半夜里偷偷传给这个烧水的小沙弥。 这几天,闲侃《心经》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洒家忽然有了一个想法,豁然明白了这个中的奥妙。 · 说色空 您想啊,佛家的世界观,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万事皆空”。套用洒家上中学时,政治老师教给我的那一套官腔,就是:“色”(有形)是相对的,暂时的,中转的,表象的;而“空”(无形)则是绝对的,长久的,终极的,永恒的,本质的。 很显然,神秀的偈颂仍然停留在歌颂“色”的阶段。在他眼里,“树”,“台”,“尘埃”,俱是不同形式的“色”。需要“时时勤拂拭”。神秀还没有认识到“空”的意义,以及色空不可分的本质。所以,弘忍才觉得神秀还未见到本性,只到了门外,还没有进门。弘忍心目中的“本性”,就是“空”。神秀还未见“空”也。 反观慧能的偈颂,则牢牢抓住了“空”的本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换句话来解释,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合二而一,物也是尘,尘即是物。二者不可区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谁染谁”的问题。 从佛学悟性的角度看,慧能已经升华到了天上,俯视着宇宙中的万物空灵;而神秀的脚还没有离开地面,还没有升华到凌空的高度。也可以这么说,慧能的眼界已经超脱了,是置身于凡界以外的。而神秀呢,还没有超凡脱俗。他眼前所见的,还尽是一片瓶瓶罐罐的世界,仅仅只是一个勤劳的俗人罢了。 这就是慧能比神秀的高明之处! 同意洒家的看官,就请您跺跺脚,点个赞。 顺带说一句,人的悟性大小是天生的,与受教育的程度没什么关系。慧能作此偈颂时,还是个文盲,大字也不会写一个。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