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感觉真好:兼椰子回国系列的引言
8月下旬的一天,飞跃太平洋,我终于和家人回到了凉爽得不像夏天的美国西北部。广州的酷热和这里形成太鲜明的反差,吸一口空气,里面含着淡淡的却那么分明的干草和绿树混合的甘甜,回来了,我们的家!
在中国是上不了万维的,开始还觉得无所谓,而且因沉迷于万维而引起家人“声讨”的我更乐得逃开去,再加上年迈的父母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地劝我要控制写博的时间、精力,我也忙于见老朋友、老同事,不亦乐乎。不过,当我下了飞机,汇入深夜的广州的车流,回到父母的家时,当我发现自己不习惯于这里那里的变化时,我第一时间想到要把我的感受告诉的,却确实不是我在广州的大学同学、老同事,而是你们----我的万维文友。这一点也不奇怪,正如“同一首歌”所唱的,“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两个月的假期,真不短了;有点长了;我盼望着回自己的窝了。我想去看夕阳,看夕阳中也出来散步的鹿群了。我们在广州、南昌、成都逗留,中国的变化,岂止一个“大”字可以形容。3年前我在广州任教一学期,但因忙而无暇欣赏广州,这次的感受是:人们习惯于对老外说,要了解真正的中国吗?那就到中国去实地看一看,感受一下吧。其实对身处海外的中国人,这又何尝不是真理?百闻不如一见,但见多了,在老爸老妈家住久了,骚扰够了他们,我还是想回家了。我会逐步把我回中国的一些观察、感觉打出来,与读者共享,这里面将包括在广州、江西、四川的经历。不过,大伙儿别期望过高,“话多必滥”,对椰子的东西你可以跳读,也请批判性地读。
椰公回西藏了!!!这算是个挺惊人的新闻吧?那椰子去了吗?没有,为了两个可爱而尚属年幼的孩子不至于牺牲在可怕的高原反应下,我牺牲了去拉萨一游的机会。椰公说他会把西藏之行写出来,我将和你一起期待。因为,你知道他的风格的:人家的主次感和我可是不一样滴。
不怕你笑话,我回来后第一着急的事情是上万维见见我熟念于心的一群老朋友们的名字,跳阅一下他们的文章。怎么找到我自己呢?只好去一周排行榜了,我想大概要翻到最后一页才能找到自己的角落吧,结果颇出我意外的是,本椰居然还有900位读者访问量(今天就没有这么多啦,不要紧的)。无论如何,这个数字给了我一种莫名的感动。
我只想说:谢谢你们,我/我们的读者。我看到椰公的文章和自己的一些文章就在8月21日还有人来访。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不由得想:你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其中必有我们常常互相评论的博客作者,但应该也有纯粹阅读不留言的读者吧。
网友,这个概念在我心目中逐渐改变了它的内涵。因为一般而言,人们对网友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身份有许多的片面判断,网友是什么?日久见人心,网友与朋友一样,是在你离去后还在惦记你的人,网友在经历思想的沟通、互相认同后,其实与朋友何异?
我在成都天府书城买了一本2008年第7期《小说月报》,上面选的第一部小说是“比铁还硬”(作者杨少衡),说的是三个在从政路上不期而遇、彼此结下一段欲说还休的缘分的男人的故事,叙事手法非常实在而老练。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给我阅读时印象甚深,摘录如下:
“大家都是一条路上的同学,本来彼此差距遥远,有如来自不同的世界……通常情况下他们不容易走到一块,只因为选择了同一条道路,各自的人生与这条道路缠绕,这才彼此同舟共渡,有缘相逢……选定了道路,也就选定了同行者,以及路上的风险与艰难,走过险境才会知道人生的沉重,以及朋友的无价。”(第23页)
我只想说,当我们选择了万维的时候,我们也就“选定了同行者”,这听起来过于严肃而似乎危言耸听,但随着时间流逝回味在这个网络世界发生的一切,我有这种感觉。这是既松动又有界限的一块网络空间,在这里,作者们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文章表白着他们对世界的感悟和希望。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将一生不会相见,但是,“但是,要珍惜!”(套用一句名子在给我的一首诗中的令我当时有些莫名所以后来他给我在悄悄话中解释的话吧),他的意思是说:“虽然网上认识,但要珍惜”。互相的欣赏和认同,在一种完全没有功利性目的的环境里,如网络世界,这是在人生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不可以再想当然、不去珍惜的,谢谢你们的厚爱,我不曾谋面却觉得我们彼此已然熟悉的你们。
200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