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害了陈果仁?》精彩影评
《谁杀害了陈果仁?》(Who killed Vincent Chin?)是1987年的一部纪录片,反映的是华裔美国人陈果仁被害事件的社会环境和法律执法状况。影片采访了与陈果仁有关的各种人,包括凶手、凶手的朋友和邻居、被害人陈果仁的母亲和朋友、脱衣舞俱乐部的工作的女性们。 陈果仁被两个白人下岗工人在脱衣舞俱乐部指责为就是你这样的东西(粗口)让我们失去了工作,然后发生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他被追他到外面麦当劳门口的两位白人,用棒球棒活活地打得失去知觉,在四天后离开人间。而法律的制裁是什么呢?第一次两位白人被判误杀,罚款三千,察看三年。后来由于华人及亚裔各界组织的亚裔社会公正组织的追踪要求再次开庭审判,而全部是白人的陪审团判两位白人无罪。陈果仁妈妈极度失望地看着镜头,缓缓地说“请不要放下这个案子,政府!请告诉人们,我要为Vincent Chin讨回公道!我要为我儿子讨回公道!” 我照例是让学生们做影评的。放映该片时,我注意到这学期的这个班很义愤填膺,他们不停地发出嘘声,叹气声和匪夷所思不能相信结果是这样的声音。收到的影评大多数非常好,显示出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正义感。 问题:这部影片后你怎样看亚裔特别是日本、中国美国人是“模范少数族裔”? 回答1:“模范这个词假定了他们会受到正面的偏见。如被假定他们更加有智慧,什么东西标准更高。我不认为做一个模范少数族裔是真的有可能的,如陈果仁,可以被分类为是模范族裔,被一个男人和他儿子用棒球棒打死。我想假定模范族裔比一个一般的少数族裔更安全更有保障是错误的。…..至于说他们与别的少数族裔比较有何特点?亚裔从来就不是想被白人控制的对象,也不是劳工或土地的竞争隐患,他们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仅此而已。” 回答2:“我想亚裔会特别艰难,来面对自己是少数族裔这么一个处境。因为他们是这样容易被辨别出来的一群人。外表特征是受到偏见判断的一个明显前提,它也是一个受歧视的主要原因。亚裔美国人在工作上被认为是对美国的一个巨大威胁,美国人感到受到亚洲人的威胁,于是把整个群体都看成这样。这更加固了亚裔作为少数族裔的处境。” 问题:“怎样做可能会避免这样的仇恨罪再发生呢?” 回答1:“我心目中唯一的解决是,当不正义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唯一能阻止的力量来自旁观者。看到罪恶不闻不问与罪恶一样也是罪恶。如果足够的证人站起来,为少数族裔的权利而站起来,也许面对我们的不公义就不会再出现,不公义不再是一个问题。” 回答2:“我想社区成员需要走到一起,一起采取行动反对仇恨罪。一旦看到有人被害,人们需要说出来。社区需要走到一起,找到能为别的人树立好的例子的办法。如果每一个人只是坐回去,看着这些犯罪不停发生,那么这种事情只会一再发生。我的意见是,沉默就是一种默认(silence is a form of consent),所以人们需要停止沉默,找到一些方式来为反对仇恨罪而战。” 回答3:“保证警方以及公民(他们是潜在的陪审团成员)能够对于仇恨罪的动态受到透彻地教育。就是这样。” 每一个人的回答都很有自己的思考。最后一位,“保证警方以及公民(他们是潜在的陪审团成员)能够对于仇恨罪的动态受到透彻地教育。就是这样。”----令我眼前一亮。公民是潜在的陪审团成员,的确如此。在美国,强调这个权利,那个权利,所有人都有随机被抽中行使自己的陪审团成员的权利的时候。那么,在进入陪审团之前,你受到了怎样的教育,你在什么环境长大,受到怎样的种族意识的潜移默化,形成了什么种族意识有关的偏见?这对每一个案件受到什么样的结果难道不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吗?
我也想到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在怎样和孩子讨论关于种族的话题?平时的点滴态度将影响到孩子成为陪审团成员时,会怎样做。时至今日,我不知道有多少美国人在看电影前知道陈果仁的故事?我班上是没有一个人的。虽然绝不仅仅只华人要知道这个故事,但是我也好奇有多少第一代华人美国人知道陈果仁的故事?
我的眼前既是黑暗,又有光。千言万语,无需赘言。我只想说:深深地爱你们,发出声音的学生们。
2017,12,13 匆匆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如果有老朋友来访,就此祝你们节日愉快!新年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