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深情的杜甫草堂
我来到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杜甫草堂。杜甫, 是我随着年纪增长而日益增加了了解他走近他的欲望的诗人。走进绿幽幽的杜甫草堂大门时,我注意到这里有一个显眼的奥运圣火标志,听说8月3日圣火将经过这儿再传递到下一站,如果没有地震,圣火传递计划是在6月份的18日。这里在成都的“政治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吧。我默念着:杜甫,我来了。果然,这里打动了我。
冯至在《杜甫传》中有这么一段话,放在杜甫草堂中轴线的一间纪念馆中,“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760-765年,杜甫带着一家老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亲手筑了草堂,不过屈指算来,他在此也仅居住了他五十八岁的人生(712-770)中的五年。但这杜甫草堂却已成为一座纪念杜甫、供人游览和静思的不朽的丰碑式的园林建筑,我想这与成都人本身刻意弘扬四川文化、保存古风诗韵、彰显诗圣的人性关怀、追求正义的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徜徉在这占地二十亩的宽大、幽深、美丽的杜甫草堂,我终于见到中学时语文课本里必须背下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大茅草屋,颇有亲切感。但更令我感慨的,是“诗圣著千秋”馆中的文字和塑像,令我体会到透过这些媒介所表达的成都人对诗人无比的崇敬和欣赏之情,字字句句,深情凝练,读来有催人泪下的文字感染力。如这段:
“杜甫在长安(746-755,笔者注)是失意和困顿的,十年的磨砺使他的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他没有被自己的苦难压垮,而是越来越关注时局和民生。《兵车行》和《丽人行》等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忧国爱民的思想。”
外面又下起了似乎属于成都专利的、中午必然普降的大雨,装修端庄的馆内开着空调,驻足细看文字的人并不多,我正好可以从容一读。
在“兵车行”部分,“唐王朝与吐蕃、契丹战事正酣,战争给守边的战士和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杜甫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反对穷兵黔武的非正义战争,为百姓的疾苦呐喊。
走廊的一面墙,被这首能掀起你的心扉的楷书《春望》占据,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澎湃着一种说不清的激愤和惆怅,想起的,却是Lyndon Johnson,美国第36届总统,觉得这儿与德州那位令我几次无故泪下的总统纪念馆有着同样的历史厚重感!
早年的杜甫,何其奔放而意气奋发,如一匹年少的骏马,欲驰骋天下,家族中“奉儒守官”的思想使得他急切地想将其才华经世致用,看这首诗人25岁就创作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种气概可比苏轼,这种大气和胸襟又不让诗仙李白。
可到邻近安史之乱时,杜甫已经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自己的幼子饿死在妻子怀里,即使如此,他看到的是人民的苦难远比自己还深,难怪后人尊杜甫为诗圣,我相信人民的判断力永远是准确的。
这段文字写道:“766年,杜甫来到夔州。穷老飘零中,他忧国忧民知心依然炽热。因秋起兴,写下《秋兴八首》。身世之叹,盛衰之感与故国之思相互交织,催人泪下。”
在此摘录秋兴第三首: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泾泾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簿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我好喜欢这首的前四句,尤其是第四句,在前三句的烘托下,把秋的萧索、静谧表现得如此凄美、令人兀自神伤。
杜甫与李白,有一段被传为佳话的友谊,馆中文字道:“朋友中他最牵挂的是李白,虽然这时李白已经遇赦,在各地游历,但由于消息闭塞,杜甫并不知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关怀。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如归来
馆中有两位诗人相逢畅谈、把酒畅饮的塑像,人物捕捉传神,两位大诗人均神采盎然,眼神中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杜甫塑像尤妙,他那双细长的眼睛,眼神沧桑,一丝难掩的忧郁含在眼角,一身傲骨,透过整体的塑像,飘逸而来,好美啊!闻一多的《杜甫》一文盛赞过两颗诗坛巨星的相会,他写道:
“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劈面走来了,我们看去,不比天空的异瑞一样神奇,一样的有重大的意义吗?”
草堂内,书法大家的墨香处处,门廊上,转角里,能用的地方都是墨宝。风格各异,灵动飞扬,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只嫌眼睛不够使的,时间不够用的。无论如何,草堂的大门要关的,游人要离去的,而对杜诗的阅读,是没有穷尽的。我不能不想,成都人如此珍惜、爱戴杜甫,难道没有一点以其精神激励后人、讽古喻今、欲留住杜甫精神于人间的幽思吗?还是以杜甫自己在想起住了五年的草堂,百感交集而作的《怀锦水居止二首》来结束这篇零乱的小文,打住这理不清的思绪吧。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尽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2008,7,25 草稿
几幅照片:
杜甫和李白塑像
“国破山河在”的震撼
杜甫草堂的茅屋一角(还是这张看得完整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饿死在杜甫妻子怀中的幼子的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