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张贤亮
昨天收到朋友们不约而同从微信上发来的张贤亮接受采访的访谈记录,几篇不同的题目,但是内容有很多一致的地方。然后才知道昨天他去世了。吃了一惊,心里有些东西慢慢地浮起来,那真是很有些日子的回忆了。
记得在八几年就看过他的小说,上大学前吧。《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可能还有散文,但是印象不深。昨天才知道电影《牧马人》是根据他的小说《灵与肉》而拍摄的。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虽然那么遥远却永远不会褪色的美好的阅读感受。作家各有个性,我喜欢许多作家,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笔下动人的世界。但是张贤亮还是很突出的,他的个性闪闪发光,他坦白至极,写一个渴望女人、渴望温暖的家庭的氛围、渴望性的男人-----他就是写他自己,完全是在用文字作画。他笔下的中国西北的女人,就是活生生的人,是丰满美丽可爱生动的人,那种美丽不需要文化程度、思想深度、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女人的优雅、气质,不,这些都与真正的女人的魅力无关。因为女人是和男人互相来往中才会撞击出她的色彩和魅力的,不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乡村、城市、城乡结合带或旷野,都有真正的女人。她和他需要互相感知,互相好奇,互相渴望,才能成为真正有生命的女人和男人。当都需要对方而且珍惜对方的时候,两性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张贤亮笔下的两性世界是很心酸但是却无比温暖和美好的。
他的文字太有感染力了,以至于你只要看一篇他的小说就不会忘记他。他太会写人性深处的一颦一笑了,我相信那是因为他会思考,他说过政治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话,在中国的确很多人都领悟到了这一点,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多年以后领悟出来。昨天从微信来的文章才知道他爸爸和祖父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他是大少爷,十岁还不会系鞋带。难怪他写苦难也透着一种调侃还是自我嘲讽,他是在作为第三者看他自己怎么会变成生活中的样子,一点也不苦大仇深地双目圆睁状,这就是所谓的“贵族”气质吧,他有一种别人没有的眼光。他是那种顶尖家庭的产物。但是右派的经历却让他过了最苦的、最压抑人性的劳改犯生活,如果没有这些苦难的经历也不会有他这些震撼人心的东西。
他也不像人们印象里常见的那种“中国”人,写性很直白大胆,没有什么含蓄,他是很老实地、虔诚地写性,一切都错位了,所以一切反常反而格外地清晰起来,一切都是心酸的满足。他身上有中西两种文化的脉络,自然地交融在他的文字里,令人难忘。
张贤亮是一棵独特的大树,他访谈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说有些我写的东西这个民族不配看,这不是狂,而是一种看透。但是不管怎么看透,他仍然爱着这个民族,这块土地。他是一个有灵魂的、真正的作家。
谢谢张贤亮写的东西。
2014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