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le Kwan (关颖珊)是美国人吗?
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美国女子花样滑冰队员Michelle Kwan (关颖珊),她是美国人吗?朋友,您想过这个问题吗?如果我的这一点课堂经历能让您愿意花点时间来想想这个好像简单其实也不这么简单的问题,就好了。
二月的一个星期四,我开始讲种族与族群不平等这一章。用的例子有不少,都来自真实的日常生活或媒体报道。用了2006年奥巴马因口才好被一位参议员(Senator Joseph Biden)称为“我所见过的最有表达能力的,干净,好看的黑人”,在纽约时报引起争议的例子,在此不表。我想讲的是Michelle Kwan的例子引发的学生的反映。
Michelle Kwan,父母来自香港的第二代华裔,九次美国花样滑冰比赛冠军,曾为美国夺得五次世界锦标赛冠军,在1998 和2002年的冬奥会,未能夺冠,分别位居第二(Negano Winter Olympic)和第三(Salt Lack City Winter Olympic),连续两次,当时的MSNBC和Seattle Times 的 体育头版大标题是:“American Beats Out Kwan”。
我有三个班共105人的学生,看到这个标题时,三个班都有人发出小声但清晰的惊呼声,但就在10点半的那个班(发生了我写的“一场种族主义的争论”的班),当我问:“Is there an assumption in this title? What is the assumption in this title?”
“That means Kwan is not an American.” 有学生接话,几个人点头。
当我正想象在其他两个班做的,顺着学生的话发挥一下,让他们看到亚洲人在这个国家面临的“你英语讲得再正宗,你长得跟我们白人不一样,你就是外国人”这么一种相当根深蒂固的偏见,然后就转去讲别的例子了的时候,有几只手高举起来,那么热切,迫不及待的样子,我心里一句“又有情况”,去面对吧!我叫了一个男生,
“She is famous. She is expected to get a gold medal. It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upset. ”
我说, “So what does the upset have to do with this title means that she is a foreigner? When you get upset, then you become a non-American?” 我追问:“Did you feel this title is implying Kwan is not American?”
“No.” 他摇头。
我又叫另一只举得很高的手,一个男生:“Seattle Times is run by a Japanese family. It could be a dismay between Japanese and Chinese. So that is not the dominant group’s opinion.”
Wow, that is something new to me!我心里打个大问号,但无凭无据,我且听着。
又一只手举起来了,我叫了他:
“If you like to take that title as an offense, that is your own business. Nobody can force you to take it as offense or not.”
我的脸上一定出现了难以置信和无话可说的表情,事后我想:如果今天,Michelle Kwan “有幸”来躲在幕后听到这场对话,她要做何感想?她为美国滑冰事业付出的汗水,为美国队拿的那些金牌,如果她不是美国人,是否都该被收回,那么,她又是代表谁去参赛?还用得着她去参赛吗?
朋友,您可以想象我的震惊吗?我开始质疑K-12的教育系统,如果那些看不懂这个标题背后的含义的学生在讲真话的话,我只能怀疑美国初中至高中教育的失败,因为连我们中国人都能毫不费劲的看出这标题的意思呀。如果他们不讲真话,我感觉是,可能他们在想:是的,这个标题对Kwan是不公正的,但是“我们”犯的错,不能由你这个“外国人”讲出来,你讲了,你就双重的错了(double wrongness)。“我们”的媒体,这么主流的媒体,怎能被“你”指出有错呢?
还有那个最后的评论,你愿意自取其辱认为那标题是冒犯,那是你的自由,别人可管不着啊。其背后隐藏的恶意和傲慢,更非一般的傲慢了。
我上网查到了西雅图时报的所有人,什么Japanese family,是一个叫Alden Blethen 的欧洲白人家庭1896 年就拥有的报纸,到今天仍然是这个家族拥有这家大报和其余报纸的股份。再说,退一万步,就是日本人拥有这报纸又怎样?就可以犯这种错误?西雅图时报在Kwan的质问下,当年是公开道歉了结了这桩争议的。
我把网上的链接发到“黑板”(Blackboard)上,并声明,下次要挑战老师的观点,请在课堂或课后提供证据来源。并在第二天的课上要求学生上黑板去看我的更新的“告示”。
从这个班的学生的反映,不能不让我想到:中国人,日本人,你的脸就是你的外国人的身份证,即使你有美国国籍又如何?政治上的国籍是一个,可还有一个文化上的国籍呢。当主流媒体用了American Beats Out Kwan 的标题时,谁是文化上的美国人,谁成不了文化上的美国人是不是很清楚呢?
您可能要问:你这是什么学校呀,怎么有这种学生呀?先让我告诉您:我教的是一个社区大学的学生,我也有素质很好的学生(很多中国人是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孩子到“这种”学校的,但不要紧,这里你不屑于来,美国各种别的种族包括白人的孩子自有人来)。这几个叫得响跳得高的当然代表不了主流的学生,但它表现出了这些白人学生的心里的声音,再就是,如果你到一流二流的四年制大学去,拿同样的例子,我很想知道你会得到怎样的反馈?我猜呀,如果他们说真心话,而不是为政治正确而应付你的话,那结果也会是我这里的一种回声。看一看别的亚洲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例子(不少),你应该感受到,总有那么些人,是与这几个学生同声同气的。也因此,亚洲美国人的生活,总有点刺在那层软包装下面,感觉到,又抓不住什么,对不对?
那么那些别的学生干嘛去了,哑啦?他们后来告诉我,他们为那几个人蒙羞,都不想说话了。您看,关键时候,有几个人愿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啊?可见,中国,美国,是人,就差不离,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之道”吧。
我这是抛砖引玉,希望您发表您的看法,分享您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