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让思绪找到她栖息的地方  
网络日志正文
当我问了当地精英学校的教授一个问题以后 2010-02-28 14:26:46

当我问了当地精英学校的教授一个问题以后

我像空气一样透明----法学教授在我问了一个他没法回答的问题后,越过我转向了两位白人,在一个关于民权的讲座上。


昨天才看到一篇由昭君转贴的《精英教育的误区》的精彩好文,今天就在学校一个关于“本城市与民权”的题目的讲座上见到一位当地的教会私立大学里的法学院教授,他深色西装,打着一条颜色活泛的领带,是一位白人,从纽约和三藩市的大学转到我们这个白人占91%的中等城市工作,也就是四年的时光。

他的演讲颇符合人们对一个法学院教授的期望,吐字清晰,风度翩翩,也许还刻意地展示一种“纽约腔”?因为我感觉得到他很注意自己讲话的语速、讲话的质量、讲话的派头和气质,总之,我对他的演讲水平是折服的。

他列举了许多我们这个城市在公民平等与社会公正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很是差劲或糟糕的地方,比如,城市的人权委员会的九个位置在网页上居然全是“空缺”这样的令人疑惑和尴尬的字眼;比如,城市的警察系统被联邦某机构评价为有种族歧视的行为;比如,城市的监狱里关着大大超过黑人在人口中的比例的黑人。演讲的最后环节自然是提问题与回答。

一个问题来到我心里,我想,我的学生(每一次都是白人男生)常常提出的一个令他们很困扰或他们很想学习的概念,是“反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他们都是基于黑人对白人的歧视而提出反向歧视这个问题的,照我的理解,反向歧视也是歧视,只要是歧视,就是违法的。但是法律上有这么一条吗?法律上规定的条文好像都有一个假定(assumption),就是歧视是发生在统治群体对弱势的种族的歧视上而非相反,但是这个假定本身是否值得问一个“是这样吗”,我为什么不趁今天这机会来问问这位法学教授呢?这个问题,在今天这样人全部坐满,大概有两百多人的讲厅里,是一个合适的问题吗?他不会不知道答案吧?我心里慢慢想着这些问题,准备看时机来提问。

等大家的提问进行了五、六分钟后,坐在最后一排的我举手问:“我就是好奇,想请教一下有没有一条法律来界定什么是反向歧视的?”(我的问题不可谓不直截了当简洁明快,因为我感觉时间有限没时间说太多铺垫性质的话了。)

他明显一愣,然后有点口吃地问:“你说的反向歧视是。。。”

我没想到他会把球踢回来给我,我问这个问题时也的确是assume了他也知道什么叫反向歧视,我以为即使他要反问我,也是会以“你说的反向歧视是不是这样的,。。。”然后我可以说不或说是的。结果现在变成要由我来定义反向歧视。这当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

我:“反向歧视通常是指少数族裔对主流群体、主导群体(dominant group)的歧视,在学生们的日常对话中,他们时不时地会提到反向歧视这个现象。”

他显得毫无准备,然后说:“反向歧视,这个嘛,呃,这个吗,呃。。。哦,Affirmative Action, 这是一个经常受到反向歧视这样的评价的政策。”我马上在下面点头表示支持。

“Affirmative Action之所以受到了打击,是因为主流群体在担心人们的竞争是否还是公平的,一味照顾少数族那么主流群体的利益就受损,在高等教育中对Affirmative Action的批评尤其引人瞩目,还有东部消防员的case,也可说是反向歧视的例子。。。”这位白人教授侃侃而谈。

他一直在说话,但是一直没有说到有无对反向歧视的法律上的审定和考量标准。我说谢谢你的回答,接着又有人问他两个问题,他很快地回答了他们,主持人看时间到就宣布散会了。

我想我该去向他表示谢意,或告诉他为什么我要问一个显然令他有点措手不及的问题,也趁机和他再探讨一把反向歧视。于是我走上前面他演讲的地方,我们学院的一位历史老师正向他介绍自己,并和他交谈,我站在历史老师旁边,很自然地等他们聊,听他们聊着,聊着,我只是等着轮到我而向他请教一下反向歧视的问题。

他和那位历史老师握手言别,这时我以为他会来和我打一下招呼,然而,他经过我,很热情地去和一位站在更远处的观众席的人握手,我也就跟着站到他们身边去了。 那个人刚才也提问了,现在他们开始讲一个现象,就是人们喜欢根据相貌猜测谁是罪犯的一个实验,他们热烈而熟络地交谈,以至于我在想他们之前是否就是熟人。他们不停地说着,我站在他们旁边听他们讲,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他们不停地在重复一个同样的心理学实验的话题,连我都觉得他们简直就是在没话找话了。只是这个教授一直好像根本没有看见我。

我的耐心和勇气已经近乎用完了,我还要去准备自己的东西呢。于是我退出那块地方,经过主持人身边,谢谢她主持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活动。在我要走到门边时,我听到那个提问的人说“对不起,是不是我妨碍了你要和他说话了?”

我淡淡地说:“没关系,我得离开了,因为我还有事。而且,那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我知道。”(我心里说的是我就是没事也经不起这么干耗着呀?)

那位法学教授说:“给我写邮件,我们可以讨论。”我点点头谢了他一下。

可是回到办公室,我忽然对自己刚才的遭遇有一个观察,就是他两次绕开我,回避我,而去和我的历史学同事聊,和那位显然在认识的秩序上应该在我后面的人讲话,而就是对我的等待视而不见。其实我知道(我自己有相关经历),做完一个演讲后有人等着和你交谈,你是能看得出来的,要不然你也太迟钝了,可我觉得他是有意避开我,难道是因为他不想和我讨论反向歧视这个(政治不正确的)烫手山芋?这个现象本身不就很有趣吗?

这个大学在当地就算是一个公认的精英学校,里面的教授自然是精英。精英,昭君那篇转发的文章里提到的精英的特征,在这位法学教授身上尽管很微妙却很精确地显示出来:他们不相信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明白人”(明白人不等于是真正的明白人,或任何时候都很明白的人,所以我加了引号),他们并不认识自己,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别人。或者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去认识在他们的判断里没有“价值”的人。因为他把我晾在一边“凉快”的过程,不愿去探讨一个哪怕是棘手却也是必须去面对的话题,不就是一个显示他自己的傲慢和没有好奇心的过程吗?

我像空气一样透明,法学教授在我问了一个他没法回答的问题后,越过我转向了两位白人,在一个关于民权的讲座上。

我为自己在等得不耐烦之后,选择义无反顾地离开,给他一个脊背的做法感觉很好,为自己喝彩吧我做了该做的事情。这件事情很小,对有些人而言小得或许不值一提,但是我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很多时候极其微妙。

2010,2,25 写,27号写完

 

 

浏览(14014) (0) 评论(3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3-06 11:08:44
高天,
你好,谢谢你的认真思考和回应。我会到您的博客那里和你探讨这个棘手但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多和没问题,
谢谢你把我的原文再看了一遍,知道了我说的反向歧视和你理解的不完全是一回事。应该说的确相当不一样。看了你的说法后,我去做了一些网络搜索,这是一个:
Reverse discrimination (also known as positive or benign discrimination)[1] i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embers of a dominant or majority group, or in favor of members of a minority or histor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 Groups may be defined in terms of race, gender, ethnicity, or other factors. This discrimination may seek to redress social inequalities where minority groups have been denied access to the same privileges of the majority group. In such cases it is intended to remove discrimination that minority groups may already face. "Reverse discrimination" may also be used to highlight the discrimination inherent in affirmative action programs.(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Reverse_discrimination,2010,3,6)

----在这样的定义中,我仍然认为Affirmative action不是就完全等同于reverse discrimination,从文字本身就可以看出来。还有它没有说reverse discrimination also known as affirmative action吧:)。当然我也不会把wikipedia定义当成权威定义,但类似的说法不少。我相信这是一个敏感而棘手的话题,在学术界的讨论也不多,这种现象本身就很有意思。所以才值得多讨论。

再一个是我承认有提问不够铺垫过于直接了当的问题,但是我不认同你说教授不是社交家的说法,演讲者对听众的基本礼貌和社交家是两个概念,就像写博客的人对评论者的态度和是否社交家也是两码事一样。刻意的回避在我就是一种可研究的现象。不知道那个教授是否会同意你代替他“毫不客气的”说出那些话。这可能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的回应给我带来的思考,思考有益。
回复 | 0
作者:问题多和没问题 留言时间:2010-03-06 02:14:03
又看了一遍你的原文,才明白你说的reverse discrimination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反向歧视(affirmative action)。本来以为你和我想的是一个意思:affirmative action,但是现在发现你是另有意思。但是,你这个说法有点滥用名词,因为reverse discrimination已经有约定俗成的用法了,就是针对discrimination的修正,让弱势群体得到好处。affirmative action就是用来实现reverse discrimination的。

你说的是黑人歧视白人的这种reverse discrimination。但是这个概念在关于种族歧视的话语中并不存在。白人歧视黑人和黑人歧视白人,都是歧视,discrimination,不管是谁发起的。这教授是根本没听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换了我,也听不懂,肯定也会用约定俗成的概念来回答。

教授中号称自己是绅士的人很少,教授不是社交家,关心的是所研究的问题,不是礼貌。如果讲礼貌的话,就猛夸你问得特好就行了。但是,教授会毫不客气地告诉你,你这个概念用得不是地方。
回复 | 0
作者:高天阔海 留言时间:2010-03-05 15:10:59
http://blog.creaders.net/broadsky/user_blog_diary.php?did=56567

椰子,我借题发挥,但还是你的博文激发的。所以连接过来了。请多指教。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3-03 22:33:10
twocentsworth,
谢谢你的补充。很喜欢你实事求是的讨论态度,受益了。
不过我觉得知识分子优越感好像用在一个有知识的分子对别的不属于知识圈子的人有优越感比较恰当,在同时都是属于有知识的分子的人里面(我这里是调侃知识分子,觉得你一定看出来的),这种优越感如果还存在,那就是精英对非精英的感觉了吧,所以我觉得还是势利眼,这种心理太普遍了。
你说的对一个人的反感不应该波及全体,我同意。不过我是对具体情况发表自己的观察,这个个案里有好几个因素同时存在,使得它不是一个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问题。只要面对事实,各持己见也不坏:)

昭君,
很谢谢你的支持!你的链接看了,在怡然的文章里有你的评论,很有见地。

天婴,
你的理解给我一种发自内心的安慰,能看到这个反向歧视问题的复杂、人性的斗争、分寸感的人,真的不多吧。谢谢你来写下你的支持,这同样需要勇气和自己敏锐的观察。
回复 | 0
作者:天婴 留言时间:2010-03-03 19:01:51
"反歧视"是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关注的问题.这里面的人性更复杂,度也很难拿捏……。

椰子,谢谢你的勇气,更感谢你的分享。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3-03 06:01:20
Coconut:

Very interesting discussion here.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just want to add my two cents (which you have seen a few times, I know):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18703

Thanks for sharing an enlightening topic, as always!
回复 | 0
作者:twocentsworth 留言时间:2010-03-03 03:03:18
椰子,
你说得对。 应该翻成“偏见”。 抱歉!
The link is from a website owned by Steve Kangas.
http://www.huppi.com/kangaroo/index.html

这是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你可以自己看他的简历 。不过他对 affirmative action law 的看法是非常客观和公平的。
至以对精英教育的看法,即使对那个教授有点反感, 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对吗?
你翻译成: 知识分子势利眼 我同意,但我觉得 “优越感” (superiority complex)还是比较准确的。优越感人人都有:专家,民族, 教授,英文“顶呱呱”者, 哈哈!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3-03 00:15:50
很高兴大家参与讨论,谢谢,回复如下:

Chicago,
Reverse discrimination是否一个假问题,可以讨论,但是在一个白人为绝大多数的环境里,这个问题估计是白人自己在一起时就不加遮拦的讨论的话题,我想从专业角度,我还是要去面对,而不是以这是假问题来对付了事,再者,我认为只要是歧视,有证据的,就是违背法律或法规的。因为我不是法律人士,所以才想请教。

马克张,
你的问题和Chicago可以讨论了,:),但是AffirmativeAdction是在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背景下的一种修补措施,不能说等同于反向歧视。

问题多和没问题,
你在叙述中把Affirmative Action和反向歧视画了等号,我觉得不妥。
你分析的情况中我属于“其他的人懒得搭理”,我想说的正是,撇开学术不同观点不说,那里并没有多少人等着和他交谈,这种ignore的行为符合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吗?如果你认为累了就是可以不礼貌的理由,那我觉得就不必多说了。

twocentsworth,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rrection on "reverse", I have changed it. I have read the article you offered the link here, it is an interesting article with insights, the only thing is it does not show clearly who is the author.

I agree with you that he was uncomfortable with my question, if having time I shall have reframed the question be more general, but even he was asked a question like I raised, if he is an open-minded scholar, he shall not feel uncomfortable to discuss something like reverse discrimination,simply because he is a professor on law; if he is not a scholar, I will understand his behavior better, :) (by the way, prejudice in Chinese is 偏见,不是歧视)。那个你说的英文词我想翻译成知识分子势利眼也可以吧。

荆棘鸟,
好久不见,一切都好吧,我觉得你的观点里有许多层意思可以展开谈。精英教育是必须的话,平民教育、高质量的公共教育也是必须的。这样才会有一个高素质的普通人社会,这样的社会才不会再发生露骨的种族歧视甚至屠杀的悲惨事件,也会有更多人学习不仅仅是精英或权贵写出来的历史。文化不仅是精英们创造和传承的,民间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化,文化的来源很广泛。纯属讨论。

pengbo,
我写文章就是有感而发,而且那些行为也不是我空想出来的,我不会等到给他发个邮件才写一篇全面报道什么的。文章写了,看的人有自己看法完全正常,我还是认为文化再不同,基本的礼貌还是有共同之处的。而且许多人认为现代社会西方人更彬彬有礼呢。

周郎,
先谢谢你对我的文章的观点的肯定。不过你在第二篇评论中,说我是想扁那位法学教授,我想澄清一下,如我在文中所言,我是想到这个问题会不会他不懂,但是不管懂不懂,都是有意义的,说明法学界有无普遍讨论,说明在他那个学校这是否一个issue,我无心让他难堪,是他会后的行为很有意思。还有不懂装懂其实不如就承认自己不懂,这是我的信念,当然我不是苏格拉底,但是很赞赏你引用他的那句格言。
我知道有人是想靠提问来引起注意,我主张提问得有个真正的目的,否则就是浪费大家时间。我的问题提得太一步到位,是有反省之处,但有的意见好像也有点跑了我预想的“题”。

匪连长,
谢谢你的评论,很精彩。

思考,
CEO那篇文章是椰公(我先生)写的,所以可能还请先弄清楚这点。再者,回到这篇文章本身,我在乎白人的意见吗,这是一个好问题,看你自己处于工作的什么阶段吧?但是我如果真的像你想象的那么在乎白人态度,估计我不会问那个让白人棘手的问题了。
赞成你说的要不卑不亢,那正是我追求的境界。你说美国人不会让人下不了台,那要看什么场合了,这是一个学术讲座,我想说的是,作为学者本身如果觉得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那就不用做学者了。还有你说“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优秀”,我们这个专业要做的优秀,其中之一就是不要回避一些tough的问题,就是要让人们踏出comfort zone,来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特别是种族,正因为太多人讳莫如深,所以现状才越来越微妙而却并不是在真的进步。
回复 | 0
作者:思考 留言时间:2010-03-02 19:45:31
椰子:实在没有兴趣写下面这段话,但憋了几天,觉得还是写出来的好。

1)你好像特别在乎白人对你的态度,这从你前几天的一篇有关CEO对中国的评论可以看出,那边文章里你特别强调美国的白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是肯定的。“我周围的美国人(白人)..."
2) 你来美国应该不超过十年。你不知道有教养的美国人一般不会在公开场合让你下不来台,你如果直接问美国人怎么看中国的发展,他们当然会说好得很。因此你会得出主流媒体刻意攻击中国的结论。事实是美国的中产阶层并非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下面的数据会让你很吃惊。2007年(before 2007 market crash),英国的《Economist》刊登了一篇2000年到2007年美国中产阶层收入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刨除物价指数,美国中产阶层至99.5%的家庭的收入没有增长。而这期间美国的经济依然以近年来的平均的的速度增长(~2%研究还发现美国最富有的0.5%的家庭在这期间收入增长了近十倍左右。(另一个统计是这一阶层过去二十五年来收入增长了三十到四十倍)这0.5%有多中产阶层呢?查查Wikipedia,你会发现没有这个数据,但是有1.5%和0.1%,2005年,1.5%的家庭年收入是$250,000,0.1%是$1,600,000. 所以考虑到年份的不同,并考虑到收入的几何级数增长的形态,0.5%的收入应该在$1,000,000.挣这么多钱的不是CEO就是华尔街的经纪人。所以你那位CEO朋友一定会说着全球化好得很。但以此你是否应改掂量掂量主流媒体反映的是民意呢还是刻意妖魔化中国。
3) 种族问题是美国最敏感的话题,一般人不会和你讲真话。你作为一个“有色人种”在公开场合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会让他很紧张。(这也表明你来美国不超过十年。)我来美国这许多年,只和三个白人开诚布公的谈过种族问题。白人不愿谈及种族问题的原因一是他们有负罪感,二是他们确实看不起黑人,所以害怕言谈话语中流露出马脚。黑人还特别喜欢设个圈套让他们犯错。白人对黑人的反感在于他们觉得黑人懒惰而且会相尽
办法少做事。这和我们中国人的歧视很不同,我们许多人基本是physical的。奥巴马上台,白人的投票率是45%。
4)种族歧视这个事情和一个人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有关。我们都知道别的种族都会认为中国人数学好,而且学习努力。因为他们看到我们很多人数学好,而且学习努力。我们很多人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比如说有一天医学发现,数学好和自闭症有关,或者是学习努力是因为我们笨,我们会不会觉得别的种族说我们数学好和学习努力是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别人看我们中国人数学好,是不是他们看见一个中国人就觉得他数学一定好?我向各位看官明白我做这些类比的意思。
5)我们华裔在美国应该不卑不亢,就是既不做太监也不做皇上。不卑就是不要太在乎白人怎么看我们,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优秀,并且能奉祖训“入乡随俗”就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最大捍卫。不亢就是别张口闭口拿中国说是,中国那么好,我们来美国混什么?我们从小深受大国沙文主义教育中毒太深,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中国胃”,自诩中国饭是世界上的顶尖美食,更是贻笑大方。
回复 | 0
作者:北美周郎 留言时间:2010-03-02 16:43:25
前面调侃地评论了一下。有点不严肃。

严肃点说呢,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但真正值得反思的是我们自己的态度。为什么我们会对那个教授的态度感到那么反感,以至于潜意识里想给他点小麻烦呢?你的那个问题,看起来象个探讨,象个提问。但难道你真的需要他给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么?你并不难自己在别的渠道得到更全面的答案,如果只是为了求知的话。

我如果second guess你当时的心理活动呢,那是不妥的。我就说我自己吧。如果我是你,如果我在当时的现场中,又注意到他拿腔拿调地摆什么纽约腔,还刻意控制什么语速和表情,摆出贵族或者精英状。如果我是18岁少男少女呢?我会崇拜,仰慕,会后挤进去求签名(这估计是教授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但不幸的是,我们都过了四张的年龄,再看到这样的摆谱呢,就觉得他有点欠扁了。给他个小小的措手不及的问题,用礼貌掩盖攻击。如果让他小小的难堪一下,那一定会给我带来快感。

台下的人,对台上的人,多少都有这么点小小的恶意。另外,如果这个小难堪能达到让本人语惊四座,引人注目,那自然就更好了。这个考虑在潜意识中,估计都没过脑子。

许多极有经验的演讲者,注意到会众的这种潜在的敌意。他会故意犯个小错,然后自我解嘲。这样一下子就能让听众感觉到他是个“弱者”而消除这个敌意的攻击企图。小布什是这方面的大师。奥巴马也不错。但佩林女士就似乎没这个意识。总是企图让自己过分完美,过分的风度翩翩。反正我本人看佩林演讲,总觉得她欠扁。很希望出点状况。

那位精英教授么,估计也没意识到这一层。更没想到难题来自一位坐在最后边的亚裔女教授。
回复 | 0
作者:匪连长 留言时间:2010-03-02 11:39:04
这是很典型的liberal mind 和talking approach。
面对现实具体问题,一定是绕圈子,笨的人一般就被绕糊涂了。
Ann Coulter的书 how to talk to liberals 有比较全民的总结。
回复 | 0
作者:北美周郎 留言时间:2010-03-02 10:25:57
在万维导读上看到这个标题, 就进来了, 看完了, 觉得很精彩, 和我观点一样. 这才注意到又是椰子的文章. 看来以后我不必去万维导读, 直接去你的blog主页好了.

惭愧, 一向是这个阅读习惯, 先看内容, 再看作者. 我周围一些朋友经常如数家珍地提起各行业中名人的名字, 并夹杂着名人们在其他地方的辉煌成就和奖项, 以烘脱名人在这个观点上的分量。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某某某谈民主谈大学教育之类的, 甚至谈爱情。

而在你这里, 吸引我的总是你的观点. 然后才发现, "又是椰子的!"

你提到的精英教授的现象, 其实还是挺普遍的. 换个角度替人家想想, 他绷着也不容易, 虽然不是什么都懂, 但总不能大庭广众之下被问住吧。

苏格拉底说, "我所唯一知道的, 就是我很无知." 那是因为他是苏格拉底, 才有本钱这么说。在修行到苏格拉底的水平前(哪怕是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都不得不装作什么都懂, 哪怕是谈恋爱,都可以做我们常人的表率。比如,“十指紧扣”,这个标准动作,我们就经常忘了做。越是在公众面前,越容易忘了做。
回复 | 0
作者:pengbo 留言时间:2010-03-02 08:24:01
也可能是做者无心,受者有意。纯属误会。不同文化下这种事经常发生。我觉得应该至少发个邮件试试再下结论。
回复 | 0
作者:twocentsworth 留言时间:2010-03-02 08:16:09
我不知道 “Intellectual snobbery” 最准确的中文翻译。 Try “ 知识分子天生优越感”吧 , 谁有更好的翻译请来指教。
回复 | 0
作者:紫荆棘鸟 留言时间:2010-03-02 07:29:46
看了文章和一些评论,略微唱个反调,貌似不少人愿意将精英教育和接受了精英教育的人有意无意混杂在一起考虑了。精英教育能保证精英教育出来的人都是精英吗?没有对不对?
我觉得,精英教育是必须的。历史和文化的传载和继承,基本上是精英阶层和士大夫的事情,和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回复 | 0
作者:twocentsworth 留言时间:2010-03-02 07:27:08
椰子,

I just stumbled onto your piece and feel compelled to add my two cents’ worth. Please, however, don’t get mad with what I’m about to say…

Since I was not present at the meeting, it’s unfair for me to comment on your reaction to the speech. However there is a hint of intellectual snobbery here. Intellectual snobbery (defined loosely as "lack of empathy for dissenting or unfamiliar points of view") is a universal problem, not just reserved for those who attended “elite colleges”. I actually feel that intellectual snobbery is an “academic disease”. By this I mean it manifests itself most in academia, although we see it often amongst the “expert” professions as well – lawyers, doctors, financiers, etc.

I don’t doubt that the speaker felt uncomfortable with you or your question. It was obviously an “unwelcome” question from an apparently “unfamiliar” member in the audience. Somehow I doubt that he was exhibiting a prejudice (歧视). I think it’s more human nature. Some people are just more uneasy with strangers than other, better-adjusted, people like us.

As for laws against “reverse discrimination” (by the way it’s REVERSE, without the D), this is a non-starter. Affirmative action laws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racial minorities not because they are black, red or yellow. They are being given preferential treatment because they have been mistreated in the past and to prevent mistreatment in the future. And society has a long and approved tradition of awarding compensatory damages to victims of mistreatment.

I invite you to read the article at
http://www.huppi.com/kangaroo/L-reversediscrimination.htm

which has an excellent explanation of the subject.
回复 | 0
作者:问题多和没问题 留言时间:2010-03-02 07:21:35
你的经历我以前也经常碰到。但是现在基本上想清楚了,跟你分享一下。

首先,就问题本身,我觉得你又没问清楚的地方。反向歧视是指对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或者是过去处于受歧视地位的群体的一种补偿,目的是在经过补偿以后获得人们能够认可的公平的结果,而不是这个补偿过程本身的公平性。反向歧视不一定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关系,少数人补偿多数人也是有可能的,补偿的原则是看历史上谁吃了亏,需要得到补偿。所以,如果你问反向歧视的的话,他的回答并没有错。

其次,会后他的态度,我想是这样。很多学者做事情的时候是心不在焉的。讲话结束以后,往往比较疲劳,所以选择交谈对象的做法一般是:1)熟人,不用自己找话题;2)搞类似研究的人,希望听到对方的反馈;3)问题很深入的人,希望知道对方是不是也在做有关的研究。其他的人一般是懒得理睬,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太累了。
回复 | 0
作者:马克张 留言时间:2010-03-02 04:46:48
如果法律允许affirmative action的话,不就是implicitly允许reverse discrimination了吗?
回复 | 0
作者:chicago 留言时间:2010-03-02 01:30:29
世界上有很多不能完全公平等同处理的事。你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想去追求绝对公平。但其实可能是个假问题。换个简单明白点的吧。法律特别保护少女,但你的问题就犹如想是否也定个同样的特别法律保护成年人不被少女侵犯。Affirmative Action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不知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3-01 23:18:33
蛮夷,
我想说的是真希望你在场验证我那句话是淡淡地说的,看来把你漏了的后果就是说错话,好严重啊。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3-01 23:17:07
蛮夷,
我咋把你给漏了,对不起,谢谢你的建议,会认真考虑,等我有心情的时候,:)!真希望你在场以验证我那句话是不是淡淡地说的。

心安,
你好,你和蛮夷的建议一样,这是一个学者的态度,谢谢!

wolfstar76,
谢谢评论,你的观察很敏锐,多指教!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3-01 23:11:53
阿寅,
你好,谢谢你的评论。

逻辑,
你说的非常合乎逻辑,我只是觉得在学术讲座上被问了一个自己没想过或不了解的话题并非是下不了台的事,当然这和人对自己的定位很有关系。所以你说的非常有道理,谢谢!
回复 | 0
作者:wolfstar76 留言时间:2010-03-01 20:20:59
其实很多貌似liberal的白人,讲起这些东西滔滔不绝,都是故意营造一个正面形象,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自认为白人天下第一的。

这些人和所谓的南方红脖子相比更可怕,大部分的红脖子都是直来直去,但是这些表面liberal的知识分子却是暗箭难防。

我甚至怀疑很多这样的人在对黑人,民权方面的做法故意做到极端,用心非常叵测。
回复 | 0
作者:心安是家 留言时间:2010-03-01 19:40:53
既然他说e-mail他,干脆发个邮件,诚恳请教,看他如何反应?
回复 | 0
作者:逻辑 留言时间:2010-03-01 19:22:52
我和你的见解不同。我觉得第一他回避你就明显说明他内心的虚弱,人无完人,白人教授也一样,很明显他对此题目并不清楚,而且言多必失,他不想在公众场合有失言。

第二,你看他在回答问题时已经在刻意回避,会后也无需找他当面讨教。这种演讲本身就是一种社交,目的是拉进彼此距离,混个脸熟。

第三,你提的问题那么尖锐,他自然把你当作来者不善。他的演讲,说穿了就是演戏,你去告诉他,这段唱词还有其他唱法,他不认为你是砸场子才怪呢。

第四,你有权利找他探讨,他也有权利回避你的探讨,其实在美国就是彼此避免让对方下不了台。但有几个地方例外,那就是赛场、竞选和法庭,必须战胜对手。
回复 | 0
作者:阿寅 留言时间:2010-03-01 19:17:05
写得很好,描写的很生动。

侃侃而谈很可能都是些大话空话,而促膝谈心才是真心话。那个教授是不会给你说真心话的。
回复 | 0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0-03-01 10:05:58
椰子,我也得为你喝一声彩如果你那淡淡的一句话真的是“淡淡地”说出来的。我这话可能有点另类,但我想也不妨说说,仅供参考。

读完你的文章我觉得你在那十分钟的等待中虽然一句话没说,但至少得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证实了你确实是问了一个他没法回答的问题,所以跟他再谈也没什么更多的意义;第二,知道了他是一个“傲慢和没有好奇心”的“精英”。因为他“不愿去探讨一个哪怕是棘手却也是必须去面对的话题”,所以再和他去讨论问题基本上也是浪费时间。这两点应给你足够的理由淡淡地说出“没关系 ……”,然后淡淡地转身而去,而且心里不说那句“就是没事也经不起这么干耗着呀”。

最后从学术上考虑,我倒觉得不妨再给那个教授写封讨论学术问题的邮件。万一他要不完全是一个那样的人呢,因为有时一件事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品行。为此丢掉一个讨论问题也有点不值。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2-28 23:44:41
秋天,
谢谢你的点评,再专家的精英如果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那也白搭。在一个讲民权的讲座上这样的表现,实在令人有点遗憾。

easygoing,
我想你的分析有道理,我也承认我可能问了一个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很少有人还可以说自己什么都懂,也没有必要那样,那么承认自己不懂,但是愿意去了解更多,就是明智的态度吧。而且我还开始感觉在精英学校里也许人们的讨论的范围和空间并非像我们想象的能多么自由,特别是一些教会学校。所以哑口无言不奇怪,还有法律上也许的确是一个空白地带,我要查相关资料才行,抛出这问题也是想听法律人士的看法,没想到是这么个“凉快”的结局。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2-28 23:35:48
怡然,
谢谢你的好评,要说我为自己喝个“暗彩”也是受你说过的《海外华人为自己喝彩》的句子和心态的启发,是你的自信带给我的影响。口音对一个人的自我感觉的确有决定性作用。

昭君,
谢谢你的点睛之笔,在学术上如果因为政治正确不正确而也有雷池那不是和发展中国家一个层次了吗,:),我觉得只要大方承认这个问题很棘手,手头资料也不足,不是很难吧,但为什么对有的精英人物就很难了,有意思。
回复 | 0
作者:Easygoing 留言时间:2010-02-28 21:56:50
我想,你把他难倒了。他对你的刻意避开,许是对你提出的问题他居然张口结舌而感到羞愧。人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面对自己的弱点。不过谦虚大方一点的人不妨自认不足。这人顶着精英光环,以为自己真的是know-it-all,被自己的arrogance 打倒了。
另一方面说明也许reversed discrimination还真的没有确切的法律定义?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椰子
注册日期: 2008-02-25
访问总量: 5,062,16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帮助宣传中国功夫网站 wushuw.com
最新发布
· 哥哥的毕业典礼
· 这也是美国:一个中国学生受到的
· 原住民陈尸街头引发社区愤怒:记
· 十九天:回国感悟
· 《谁杀害了陈果仁?》精彩影评
· 给我钟爱的电影 La La Land
· 2016年回国感受:卖粽人
友好链接
· 叶子:却道天凉好个秋
· 别煮啦:别煮的博客
· Ottewell:Ottewell的博客
· 偶灯斯陋:偶灯斯陋的博客
· 秋秋:海阔天空
· 北雁高飞:北雁高飞的博客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又一蛮夷:又一蛮夷
· 怡然:怡然博客
· 白凡:白凡的博客
· 转悠:没事瞎转悠
· 晓竹:晓竹之家
· 百草园:百草园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夏天的雾:夏天的雾
· 立青:立青的博客
· 熊小熊:熊小熊的小小天空
· 名子:名子的博客
· 昭君:昭君的博客
· 笑咪咪:我思故我在-自由的心
· Rondo:Rondo的博客
· 楚梅小居:楚梅小居的博客
分类目录
【2016年回国记录】
· 2016年回国感受:卖粽人
· 2016年回国感受:见老同学
· 2016回国感受:回家
【随笔(3)】
· 十九天:回国感悟
· 一月二十一日全美“女性与社会全
· 想给林丹写几句话
·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test)
· 纪念小铃铛(Bruno)
【随笔(2)】
· 谢谢张贤亮
· 三藩的风
· 乡情同学情:聚散两依依
· 令人难忘的美国青少年羽毛球比赛
· 云也温柔
· 2013春晚的女性掌权特点
· 我看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感言
【思考(2)】
· 这也是美国:一个中国学生受到的
· 这是2016年还是1916年?在自己的
· 少暴露亚裔特质就能被名校录取?
· 给“种族苦情者”标签的主人识字而
· 谈种族不该是任何一位美国总统的
· 高等教育中的亚裔与太平洋裔APAH
· 简谈目前美国的制度性歧视
· 社会学对我的影响
【我的小猫咪】
· 昨夜
· 家有小猫咪(照片)
【思考】
· 《谁杀害了陈果仁?》精彩影评
· 陈果仁后美国人怎样看“模范族裔”
· 陈果仁后美国人怎样看“模范族裔”
· 从“对毒品宣战”到今天Ferguson黑
· 一位在港居住的朋友对于小童小便
· 培育社会学想象力的三个思维方式
· 像社会学家一样去思考 (译文系列
· SCA-5是配额制度所以违背“平权法
· 由于ABC事件:推荐一本讲述排华
· 看李春燕面对CNN采访华人抗议游
【小诗】
· 给我钟爱的电影 La La Land
· 你的拉赫玛尼诺夫
· 幸福在海边存着 (外一首)
· 黑与白:无限延伸的旋律
· 写给一个精神病人的时代
· 握手我的对手我永远的朋友:写给
· 人生最初的爱恋(诗)
· 音乐如月光
【蛇年2013】
· 除夕夜归辩论队:手机短信
【我看枪支控制】
· 美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对枪支控制的
· 与学生讨论枪支控制的问题
【社区学院二三事】
· 《谁杀害了陈果仁?》精彩影评
· “我也不愿被称为白人呢”
· 有一个人被杀害以后
· 几位美国青年对交换配偶的看法
· 无语!!!康州小学枪击!!!
· 我的欣赏和感谢:给我的学生
· 向你致敬,我的学生志愿者!
【家有芦花鸡】
· 给我的母鸡peachy
· 纪念我的好鸡Berry
· 窗外的惊悚:老鹰抓鸡
【2012回国随笔】
· 那天我们去神龙潭:山顶农家饭
· 那天我们去神龙潭:竹林,竹林
· 人生双轨线
【学会生活】
· 春花烂漫的六月八日(组图)
· 粽子和芍药
· 一个可爱的纪念日
【偶尔随笔】
· 后院花红
· 从中国好歌曲里看新中国人的崛起
· 今年的第二场雪
· 月亮是文学的母亲
· 马路上动人的一幕
· 我记忆中的一位大学少女
· 今天是“dead day”
· 费翔费翔,重见费翔
· 龙来了:春节有感
· 这样的午后
【二人世界(3)】
· 谢谢你,我的爱人
· 青春的回眸(3):重访918房
· 青春的回眸(2):怀念研宿918房
· 青春的回眸(1):我们的20年
【教学日记(3)】
· 你学到了什么?社会学概论课学生
· 种族主义的另外两种逻辑谬误(续
· 种族主义合法性谬误和门面主义谬
· 种族主义的五种逻辑谬误:个人主
· 种族不平等是“依代际来积累的”(
· 21世纪美国的种族主义:一个癌症
· 21世纪美国的种族主义:一个癌症
· 网友评论“真爱究竟是什么?”辑录
· 真爱究竟是什么?对爱情的探讨
· Who Killed Vincent Chin? ?(
【季节的收获(2)】
· 夏日盛开的玫瑰
· 今年孩子们刻的南瓜 (独家图片
· 平安夜的惊喜:鸡下蛋了!(微博
· 秋叶私语
· 我的小花园
· 谢谢五彩教做鲜肉月饼
【做妈妈做爸爸(2)】
· “他们不太懂得这里的文化…”
· 女儿对“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回
· 女儿是我的行为监察人
· 写给儿子的十八岁生日
· 我爱Valentine’s Day
· 圣诞礼物中的细心
· 孩子们写给父母的圣诞信
· 家有少男:“你们讲话不要那么大
· 女儿病中感悟
· 写给儿子的15岁生日
【了解美国(1)】
· 原住民陈尸街头引发社区愤怒:记
· 今晚Open House: 儿子的高三老师
· 亚裔美国人在入学申请时受歧视吗
· NRA (国家来福枪协会)对12/14
· 一位受害者姐姐写给总统的信
· 我看到了20个孩子美丽的照片
· 值得感谢的几个人
· 一个不容错过的NPR关于种族主义
· 给儿子高中的辩论比赛当裁判
· 一位华裔美国士兵之死
【我的母亲父亲】
· 我的奶奶(二)
· 我的奶奶(二)
· 我的奶奶
· 妈妈写的生日祝贺信
【生活点滴(10)】
· 芦花鸡与直升飞机:奇谈怪论笔录
· 来到了青少年地区羽毛球超级比赛
· 一个美丽的“错误”
· 我们家的两只芦花鸡
· 小提琴老师和她的儿子
【孩子的作文(3)】
· 哥哥的毕业典礼
· 牛牛的中文诗“风”
· 小作文:儿子写给雨果的一封信
· 女儿的作文:冬天
· 儿子作文:辩论比赛
· 儿子作文“我的初中的最后一天”
· 女儿作文“我们家的小花园”
【读与听的笔记(2)】
· 纪念陈果仁被害30周年
· 张维迎教授谈《语言腐败导致道德
· 英国和美国街头暴乱的互相借镜:
· 浅议时代周刊《欧洲的终结》一文
· 由健康保险法挺过了联邦第一轮法
· 美国经济衰退与婚姻不再传统有关
【影视欣赏(2)】
· 进藏女兵的诗意爱情(2)
【深深的感动(2)】
· 小猫“小铃铛”
· “我们一生都会有做老师的时候”
· 中国远征军:永不陨落的灵魂
· 校巴站边的母亲和她的小孩
· 儿子八年级毕业典礼
【短文】
· 请教关于申请大学的两个具体问题
· 与叶子惜别 (微博)
· 为名子写点儿什么
· 清华毕业的千万富翁《一虎一夕谈
· 儿子学武术后(微博三则)
· 初中毕业快乐,儿子!(短文)
【女友(2)】
· 我的漂亮女友(2):咱们的江姐
· 我的漂亮女友(1):美的解读者
【灵机一动写的东西】
· 今夜有雪
· 琼海高铁站的那抹绿
· 生活气息
· 给珍惜亲情的朋友们
· "我不再背15万的挎包了”(微
· 谁才可能随遇而安?
· 充满阳光的屋子
【我看人生】
· 一位海归的来信
· 海归海不归:何妨就让我们互相羡
· 谈谈海归和爱情的转化
【海南的回忆(1)】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4:木薯、木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3): 玩捉迷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2):四岁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我们住的平
【椰公专栏(9)】
· 椰公:“毛泽东是当今中国的一面
· 椰公:占领运动的国际视野
· 椰公:俄国总统说“打羽毛球的人
· 椰公:同中国亲友通电话和电子邮
· 椰公:通用核心课程----美国中小
【杂文(6)】
· 五年博客路
· 生活本身就是在跳舞
· 开博三周年:也谈从网络攻击看人
· 网事如烟,随烟而逝
· 我看Amy Chua的《为什么中国妈妈
【深深的感动(1)】
· 赞聪敏勇敢的大雁儿(北雁高飞)
· 你是我深深的感动
· 不仅仅是眼泪和感动:纪念Tuscon
· 博友联名平安夜快乐
· Life is too beautiful to skip
【2010年回中国点滴(4)】
【2010年回中国点滴(3)】
· 中国变了吗?回国行十二篇
· 上海的城市性格与历史的关联:回
· 在西安遭遇了这样一位司机:回国
· 我的公公婆婆:回国行第九篇
【2010年回中国点滴(2)】
· 庐山的个性,庐山的美丽
· 一个明星女孩:回国行第七篇
· 绿茄子的感悟:回国行第六篇
· 在广州看专科医生:回国行第五篇
【2010年回中国点滴(1)】
· 拥挤的广州拥挤的办证中心:回国
· 广州东山湖公园:回国行第三篇
· 女儿的苦恼:回国行第二篇
· 我回来了:2010年中国行之第一篇
【杂文(5)】
· 我是一个不愿苟且的人:陈凯歌在
· 想念不再在这里写东西的几个人
· 深深地感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
· 我的小小声明
【生活点滴(9)】
· 女儿学会游泳对我的启发
· 生活中的谈话(1)
· 儿子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
· 一件小事:对父母说话夹英文
【社会学思考(5)】
· 万维网站导读有倾向性是好事还是
· 爱就是一切吗?戈尔夫妇40年的婚
· 关于成功和不成功
· 英语啊英语,做你自己
【做妈妈做爸爸】
· 樱花散落里的母亲节
· 我和儿子的一场暴风式谈话
· 和我的儿子谈性教育
· 儿子要cool不要再练piano
· 一个“四脚并用”的妈妈:卡通分享
· 爱的日记:母亲节
【20年后来相会(2)】
· “你还没有换老婆?太落伍了!”
· 往国内网站放文章遭遇“敏感词”实
【小小衣橱(1)】
· 我在广州买衣服之二:三川之外
· 我在广州买衣服(图示):2010冬
【生活点滴(8)】
· 妈妈,我永远记得你那句叮咛
· 女儿的第一次钢琴评审
· 给儿子13岁生日的一封信
· 孩子们写给奶奶的生日信(图)
【椰公专栏(8)】
· 椰公:农村老家的变化
· 椰公:从“恋爱自由”到“言论自由”
· 椰公:学校有色人种教师的活动
· 椰公:温家宝,奥巴马,美国主流
【怀旧一点点(2)】
· Ottewell的《也聊豆汁儿》带给我
· 何妨就让我们互相羡慕?
· 由连环画《伤逝》想起的
【社会学思考(4)】
· 校园社会运动:马赛克
· 从“我”到“我们”:少数族裔,走到
· 学生所理解的反向歧视---与高天
· 当我问了当地精英学校的教授一个
【我的性别视角(1)】
· 聊聊女性要不要工作的话题
· 妈妈织毛衣、女性的传统与现代
· 温柔地杀我们: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性别是“做出来”的
【20年后来相会(1)】
· 相见:20年同学聚会散记1
· 同学聚会是一场“成人游戏”
· “如果你们不出国,现在会怎么样
· 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姐妹
【椰公专栏(7)】
· 椰公:西藏,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 椰公:一位美国CEO对中国经济的
· 椰公:“误导”,谷歌的商业模式
· 椰公:秋天的晚上
【二人世界(2)】
· 因为有爱 (重贴一首诗)
· 关于爱情:我的新年感悟
· 小雨中的你
· 我和我的老公
【教学日记(2)】
· 苏醒(1):一个学生从课堂里带
· 同性恋学生给我出了道难题
· 1963年9月15日,Birmingham Sund
· 终于等到了让我动容的Re-do:对
【自己笑自己(2)】
· 漏斗如我
· 自己笑自己:咱怎样应付上课打盹
【杂文(4)】
· 答各位网友评论的信:出国已经不
· 谢谢新天地:心底的乡情
· 一场改变误解的平权法案Affirmat
· 一跳解千愁吗?想起我读研时也有
【在美国的中国人(1)】
· 在美国的中国人:朋友的幸福农场
· 她:“我这辈子已经完了”(国人百
【小诗系列(2)】
· 多年以前和现在(外一首)
· 我爱你,中国
【Reading Journals(2)】
·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结束文革的时
· Obama 明天会说什么?
【论坛(2)】
· 目前最严厉的移民法案可能在Alab
· 看温家宝总理答记者招待会印象
· “消费主义与精神成人”:夏中义演
【杂文(3)】
· 我和孩子一起学中文(续)
· 母子同写:孩子怎样学中文
· 小议“中国妈妈”
· 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写博客?
【孩子的作文(2)】
· 少年对《双城记》两段的翻译
· Rosie作文:秋天
· 牛牛黄石公园日记(驼鹿 Moose)
· 牛牛黄石公园日记(熊)
· 孩子的作文:怪石城堡(另一篇)
【椰公专栏(6)】
· 椰公:学生们怎么看医疗改革
· 椰公:海外华人学者应该具备更强
· 椰公:中国人在美国生根、开花、
· 椰公:新疆7.5和拉萨3.14
【季节的收获】
· 今年感恩节爬梯的几个菜:谢谢欧
· 请北雁高飞和叶子指教窝头做法
· 火鸡节的火鸡:请欧阳峰检验
· 樱桃红了(图)
【Reading journals】
· 一个戴着种族面具的警察滥权案?
· 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有多黑?
· 新医改:一个两党严重分歧的健康
· 资本主义危机、全球化与道德危机
【生活点滴(7)】
· 小小的背影(带图)
· 静静的哥伦比亚河(图)
· 哭Lucile
· 想念爸爸
【孩子的画】
· 全家来画一只猫(组图)
· 我们家的群体画像
· 女儿(6岁)的画:2009
· 儿子的画:2009
【杂文(2)】
· 新疆7.5事件引起的一点思索
· 把青春进行到底
· 我在台湾看到的一些民运人士
· 在六四的镜子前照照自己
【爱的日记(1)】
· 爱的日记:修养
【说说女人吧(2)】
· 喜欢陈蓉
· 喜欢陈果
· 我独爱潘虹
· 女人有中间的路可以走吗?
· 为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母亲
【小诗系列(1)】
· 上学了:写给孩子们开学的第一天
· 巴黎,我梦中的爱人
· 想起了你
· 哦,西雅图的春天!
【教学日记】
· 种族主义学生作业后面的故事(续
· 令我倒吸凉气的两份种族主义学生
· 教学日记2: 结婚一分钟,学位要
· 教学日记:离婚文化和言论自由
【椰公专栏(5)】
· 椰公:一个俄罗斯人评6.4.
· 椰公:我在6.4中的所见所闻(二
· 椰公:我在6.4中的所见所闻(一
· 椰公:拉萨
【种族话题】
·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美国人吗??(
·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美国人吗??(
·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美国人吗??(
· 小孩与种族环境、种族歧视
【《大家》论坛(1)】
· 韩美林的大实话(真理)
· 别了,我热爱的《大家》栏目!
· 文化大家余光中:乡愁,无尽的乡
· 《大家》系列1:物理学家丁肇中
【诗天地(7)】
· 你是一条河:给爸爸
· 每天我们一起去上学(外两首)
· 春节是什么 (另:09春晚印象)
· 今夜的美国星光灿烂
【社会学思考(4)】
· 第一代中国人在美国自我感觉是主
· 万维博客还是像一家人:从昭君回
· 口音
· 一件小事:我遇到了种族歧视吗?
【香港,美丽的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致2013新生欢迎
· 我在香港买衣服(4):薰衣草In
· 我在香港买衣服(3):惊鸿一瞥
· 我在香港买衣服之二:乡村风格La
· 香港,香港,我在香港买衣服 (1
【生活点滴(6)】
· 意外收获:在西雅图美美地蹭了一
· 那两颗钉子也扎在了我心上
· 自己笑自己:骑单车不会停车,等
· 难忘的2008女儿生日party
【旧日的小文】
· 熒屏上的郎朗印象
【杂文(1)】
· 中年是一杯浓茶
· 想想:是做家庭主妇还是工作妈妈
· 患得患失的我
· 谁才是真正的土包子?
【孩子的作文(1)】
· Seattle动物园;Seattle的植物
· 女儿Rosie的诗:小星和小月
· 姨姨来美国
· 哥哥妹妹的小作文:我的小白鱼
【怀旧一点点】
· 心动
· 中文大学的杜鹃花
· 你好,我是86级
· 部队出来的孩子:初中生活拾零
【诗天地(6)】
· 下大雪啦!(图片与小诗)
· 你是我梦中的江南
· 有一辆梦中的旧单车
· 所有的苦难
【女友】
· 我的漂亮女友 (1):结缘
· 在九楼重病房门口的感悟
· 女友之二:相忘还是不相忘?
· 好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社会学思考(3)】
· 奥巴马多大程度上代表了黑人的利
· 现代种族主义是真的吗?Is Moder
· 奥巴马当选表示种族主义被扔进了
· 美国的历史在今夜被改写
【葛人葛事】
· 葛人葛事之四:搞笑夫妻
· 葛人葛事之三:论文答辩?好“恶
· 葛人葛事之二: (儿童不宜啊)
· 葛人葛事之一: 大摆乌龙的王医
【自己笑自己】
· 世界上最短的笑话博客:雪就是钱
· 自己笑自己之三:因为英文不好而
· 自己笑自己之二:专找有“眼睛”的
· 自己笑自己:我在加油站给自己“
【生活点滴(5)】
· 她是一位真正的美人
· 今天的家长会:一个天赋学校老师
· 我爱你,女儿,你启发了我
· 悄悄地请悄悄话作者吃一顿
【难以分类1】
· 不知你能否打开悄悄话和写悄悄话
· 谢谢编辑工作,博文失而复得
· 你发文章或诗会乱套吗?
· 朋友,一路走好
【随感1】
· 邮局里的圣诞气氛
· 因为孤独而写博
· 其实我们都喜欢看到别人说实话
· 我喜欢出名前的人
【椰公专栏(4)】
· 椰公:裁员 – 大学也吃紧了
· 椰公:我和宁铂的关联
【孩子的世界(3)】
· 女儿的四幅画和儿子的五虎上将图
· 暑假最后一天了:马和蝴蝶
· 儿童世界----兄妹俩的画:牛牛和
· Rosie 的画和中文字
【孩子的世界(2)】
· 宝贝,你们真的长大了(亲子日记
· 儿子懂事了:向四川灾区捐款
· 牛牛的画
· 牛牛作文二:城市的秋叶
【诗天地(5)】
· 如果生活总是充满了阳光
· 我斜对面的房子要卖了
· 夕阳,我想去看你
· 五月我们在马丁街的最后一夜(附
【诗天地(4)】
· “有一种纯粹的喜悦……”
· 今夜 中国微笑着入眠
· 爱您,爸爸 (再试一次)
· 父亲,一个温情脉脉的名字
【诗天地(3)】
· 你可以总是静静地思念一个人(三
· 暂别可以,不要永别:有感于近来
· 为了心中的同一首歌
· 你是最美丽的人民教师:给袁文婷
【诗天地(2)】
· 心系四川灾区
· 妈妈,好想你
· 永恒的爱 (Sweet Home Alabama
· 生日快乐,宁!(外一首)
【社会学思考(2)】
· English only?一场关于English
· 婚姻与家庭课上的一对曾经的“小
· 我的几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学生
· 一场交锋:大学里的奥林匹克运动
【生活点滴(4)】
· 鸡蛋花和人生:也写给晓竹
· 亲情日记:女儿上学第一天(另三
· 我们的新家照片
· Austin郊外的晚餐
【生活点滴(3)】
· 难忘的河边走 Unforgettable Riv
· 回复《因上网而闹的笑话》的朋友
· 关于我上网而闹的笑话
· 知足、惜福:我和妈妈星期四通电
【2008夏天的中国(3)】
· 成都女子:悠闲是一种平衡
【2008夏天的中国(2)】
· 回乡记:四川结语 这里是成都
· 回乡记:四川女人厉害,男人趴耳
· 都江堰受灾的一组照片(续)
· 2008回乡记:走进都江堰:触目惊
【椰公专栏(3)】
· 椰公回拉萨(4):拉萨3.14的痕
· 椰公回拉萨(3):拉萨街头
· 椰公回拉萨(2):初到拉萨(照片
· 椰公回拉萨(1):飞往拉萨的飞机
【椰公专栏(2)】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八----结束语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七----胡耀邦西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六----我的藏族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五----我的藏族
【生活点滴(2)】
· 想念衣服
· 流浪汉对我们那么一笑
· 兩地之秋
· 椰子的自白:兼回笑眯眯评论
【2008夏天的中国(1)】
· 2008回乡记之三:可亲可爱的成都
· 2008回乡记之二:美丽深情的杜甫
· 2008回乡记之一:成都印象
· 回来的感觉真好:兼椰子回国系列
【人在旅途】
· “人不留人天留人”:意外得来的两
· 转眼开博已一年
· 只要同行就别说再见:给我的万维
· 我怎么哭了:参观Austin的 L. B.
【说说女人吧】
· 有这样一位美丽的伊朗主妇
· 又见杨澜
· 做精致女人还是做真实女人?
· 女人四十
【电影欣赏】
· 进藏女兵的诗意爱情(1)
· 在监视别人的时候发现了他的“自
· 推荐一部十分独特的电影:鸟巢
· 生命的重生:不可不看的南非电影
【椰公专栏(1)】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四----拉萨生活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三--七十年代
· 椰公的"西藏生活回忆----进
· 椰公的“西藏生活回忆----进藏原
【诗天地(1)】
· 一个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 初春的傍晚 (诗)
· 无名小站 (诗)
· 看了对3月14日拉萨事件的报道我
【感谢生活】
· 感谢生活(写在一、二后面的话)
· 今宵难忘:给万维的朋友们
· 感谢生活 (二)
· 感谢生活 (一)
【好文共赏】
· (ZT)"Model Minority&quo
· 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ZT)
· 柴静和王安忆演讲摘录
·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电影“返老
· "有一窝野蜂就够了"(Z
· 言传身教 (转贴)
· 读看家狗的“婆婆”
【平凡而难忘的人】
· 想起了我们所里的老范
· 我那遥远的梁公公
· 平凡而难忘的人:我的附小班主任
· 平凡而难忘的人:卖玉女子
【社会学思考(1)】
· 校园枪声犹然在耳:一个永远的问
· 婚姻与家庭课堂趣事之一
· Michelle Kwan (关颖珊)是美国
· 一场关于种族歧视的争论
【二人世界】
· 你是……
· 秋天象征了爱情的颜色
· 二十年间的两首诗:1988 和 2008
· 一句爱的至理名言:Juno观感
【孩子的世界(1)】
· 儿子的中文作文“我与画画” (外
· 儿子丰收和女儿的空篮子:Easter
· 牛牛的画:全班第一名
· 儿子没获选参加钢琴演奏(Recita
【文化比较】
· 中美学生与老师关系的文化比较:
· 一场无意中涉及了政治的晚餐谈话
· “三十五个夏天”
· 你要对自己好一点
【生活点滴(1)】
· 一切都是赘肉……
· 亲情日记:女儿的一声“妈妈”
· 儿子没获选参加钢琴演奏(Recita
· 两个孩子争一个鸡头的故事
存档目录
2019-08-01 - 2019-08-01
2018-01-03 - 2018-01-24
2017-12-13 - 2017-12-13
2017-02-10 - 2017-02-27
2017-01-23 - 2017-01-23
2016-12-01 - 2016-12-01
2016-11-18 - 2016-11-18
2016-10-05 - 2016-10-09
2016-04-18 - 2016-04-18
2016-02-15 - 2016-02-20
2015-10-05 - 2015-10-05
2015-09-09 - 2015-09-15
2015-07-23 - 2015-07-29
2015-04-26 - 2015-04-26
2015-03-26 - 2015-03-26
2015-02-15 - 2015-02-15
2015-01-31 - 2015-01-31
2014-12-07 - 2014-12-26
2014-11-02 - 2014-11-27
2014-10-28 - 2014-10-28
2014-09-28 - 2014-09-28
2014-05-05 - 2014-05-05
2014-04-12 - 2014-04-30
2014-03-16 - 2014-03-20
2014-02-05 - 2014-02-25
2014-01-03 - 2014-01-28
2013-12-05 - 2013-12-22
2013-11-03 - 2013-11-29
2013-10-06 - 2013-10-06
2013-08-10 - 2013-08-21
2013-07-09 - 2013-07-28
2013-06-07 - 2013-06-13
2013-05-01 - 2013-05-12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3 - 2013-03-17
2013-02-09 - 2013-02-25
2013-01-09 - 2013-01-29
2012-12-08 - 2012-12-25
2012-11-11 - 2012-11-22
2012-10-04 - 2012-10-29
2012-09-03 - 2012-09-25
2012-08-31 - 2012-08-31
2012-07-03 - 2012-07-25
2012-06-10 - 2012-06-23
2012-05-13 - 2012-05-29
2012-04-01 - 2012-04-23
2012-03-04 - 2012-03-26
2012-02-02 - 2012-02-14
2012-01-01 - 2012-01-26
2011-12-02 - 2011-12-29
2011-11-01 - 2011-11-21
2011-10-05 - 2011-10-28
2011-09-02 - 2011-09-30
2011-08-06 - 2011-08-22
2011-07-03 - 2011-07-31
2011-06-02 - 2011-06-30
2011-05-07 - 2011-05-23
2011-04-02 - 2011-04-16
2011-03-17 - 2011-03-30
2011-02-05 - 2011-02-28
2011-01-01 - 2011-01-29
2010-12-08 - 2010-12-26
2010-11-14 - 2010-11-30
2010-10-17 - 2010-10-31
2010-09-06 - 2010-09-23
2010-08-24 - 2010-08-31
2010-06-01 - 2010-06-25
2010-05-07 - 2010-05-28
2010-04-06 - 2010-04-25
2010-03-01 - 2010-03-25
2010-02-02 - 2010-02-28
2010-01-22 - 2010-01-31
2009-12-06 - 2009-12-13
2009-11-07 - 2009-11-29
2009-10-01 - 2009-10-31
2009-09-02 - 2009-09-28
2009-08-01 - 2009-08-27
2009-07-04 - 2009-07-31
2009-06-01 - 2009-06-29
2009-05-02 - 2009-05-31
2009-04-02 - 2009-04-26
2009-03-01 - 2009-03-31
2009-02-01 - 2009-02-27
2009-01-12 - 2009-01-25
2008-12-05 - 2008-12-29
2008-11-01 - 2008-11-29
2008-10-03 - 2008-10-17
2008-09-01 - 2008-09-30
2008-08-23 - 2008-08-30
2008-06-01 - 2008-06-19
2008-05-02 - 2008-05-31
2008-04-04 - 2008-04-29
2008-03-02 - 2008-03-27
2008-02-26 - 2008-02-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