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让思绪找到她栖息的地方  
网络日志正文
温柔地杀我们: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2010-11-14 01:32:09

温柔地杀我们: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Killing Us Softly: Advertising Image’s Women”,是由Sut Jhally导演,Jean Kilbourne (一位教育学博士Ed.D)主讲的电视片,她分析了美国各种传媒如何在产品广告中传播损害性、不现实、不健康的刻板化的性别信息(gender stereotypes),其中主要分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些信息对当代青少年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Killing Us Softly, 当我想把这个题目用中文写下来的时候,出现的是“温柔地杀我们”这几个字,我要承认,当这个题目以英文形式出现在我脑子里的时候,我心里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中文的题目却令我内心一惊(这从侧面说明我的感觉更多还是受中文的语感影响的),“温柔”和“杀我们”似乎很难联得起来,但是细想之下,当今媒体中用性别形象做卖点的广告的确如此,其客观效果的确是像一把看不见的刀子,一点点地剜去青少年、特别是女性青少年的肉体和心灵。因厌食症、饮食习惯性失调症而死的时装模特或歌星如果是少数的话,大多数人都有过低度自尊、看不起自己的时候,或今天也仍然对自己的形象没有自信、看不起自己,就是一个明证。

这部电影由Jean Kilbourne在一所大学给学生演讲她的研究课题构成一小时的内容,这部电影已经是同名电影的第四部了,从1979年至今三十年来,这位学者、媒体教育专家的主要课题是分析美国广告中的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建构”(socially construct)出来的。大量的图片传达了一个清晰无比的信息:女性的美(beauty)在主流社会的广告中被等同于极度消瘦(skinny)、长腿、与身体比例不相称的巨大的乳房,女性的美被等同于完美无暇(flawless)和一头完美的飞扬的长发,女性的美主要是由白人女人的形象来定义,女性在广告中被物化了(objectified),成为一个物体object,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真实的人。

女性的身体中一些部位被镜头刻意突出、夸张,如一只极细的、如锥子般刺向一个没有上身却只有两条修长的大腿的高跟鞋尖,令看者无不为那只高跟鞋跟感到痛楚;如被剪去其他部分,只突出在画面上的如同柚子般滚圆、半露半掩极具挑逗性的乳房;如将开未开的拉链部分;女性的表情也是一种模式,一种脆弱的、迷惑的、不解的眼神,或者是一种孩子般的眼神,因为媒体上说,女人只有象孩子一般天真无知才可爱。

女性被物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在两性吸引上,一些广告词说,“他说我吸引他的是我的个性而不是我的模样,他撒谎。”(He said he was attracted to me by my personlaity, not my look, he lied”,这里的含义是男性被女性吸引除了性、长相之外不可能是别的东西。男人爱上女人,除了外表不可能是别的,否则就是男人在撒谎。Jean很尖锐地指出,对女性来说,曲线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围绕着女性曲线的打分。(“Everything is scored on the curve”)。

Jean 说,每一个人都想被人认为是性感的,这是正常的,不要奇怪,只是我们要认识到女性不仅仅是只有性感(being sexy、being hot),女性是人,不是物体。

令人吃惊的是,Jean提供了一个数据,这种突出女性身体上容易引起人们视觉兴奋的部位的广告内容,无所不在,数不胜数,一个人平均每天可以用眼睛接触到三千个广告,“有人说,我可以不受这些广告的影响,可是这可能吗?”,Jean问道。是啊,这不可能。

广告为广告商和生产商带来巨大的利润,因为所有广告的目的正正在于使女人对自己的身体不满,这样才有动力去买产品,去做昂贵而伤人的植乳手术、美容手术,去让自己看上去“与那个广告上的热力四射的性感骨感女郎一模一样”。

作者指出,这种广告的效用是女性想变瘦、变得更瘦已经成了下意识,女孩从很小(大概六岁)就知道容貌(look)很重要,就知道要花好多年的时间才能成为广告上那个模样,而片中最直观而有震动效果的揭露,怕要属于Photo shop在编造完美女郎、编造谎言方面的巨大功劳了,----影片神灵活现地展示了,我们所看到的无瑕疵的广告女郎,是经过电脑加工成这个样子,在真实生活中她们并不是广告上的那个“她”,连辛迪克劳馥,那样一个风情万种、我也非常着迷的“万人迷”模特,她自己也说:“我希望我是那个‘辛迪克劳馥’。”

广告对观众直接的影响是把每个女人变成对自己多少都有些自卑、自贱、再瘦也嫌不够瘦的顾客,把男人变成一把活标尺,广告(其实就是社会)建构了只有5%的美国女性可以达到却要弄得全体女人都梦想达到的标准,而男人天生具备给女人打分、以外貌来判断女人的价值的权力。

男人在广告中被塑造成有尊严、有进取性、眼睛里不是空洞无助的样子,而男性的性别信息是:阳刚之气==暴力、无感情流露、粗糙坚强(tough)

这直接导致美国家庭暴力的泛滥,美国有三分之一杀害女性的案件是丈夫或性伙伴下手的。

我在社会学概论课上放了这部电影,学生们要做电影分析,学生们的分析普遍水平很高,也许因为这个主题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吧。这份作业让我看到生活在这种有毒的空气中的青年人对这个环境的反省和觉醒。这使我感到,有社会学视角的分析是有助于学生批评性地看待一些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以为无能为力的社会现状的。

我想摘录几份学生回答会反映出美国大众传媒与生活的一个侧面。

在分析中的第一个问题是, “Is there a public issue revealed in this film? What is it?”

一个学生写的是:“是的,公共议题是女人只该有‘理想’的外貌,美丽,瘦削,无瑕疵,就像这是我们唯一擅长的东西似的,或者是唯一我们该做的事情似的。我们被批评和评判。”(。。。that the only thing woman should have is the ‘ideal’ look, beautiful, skinny, flawless, like it’s the only thing we are good at, or only thing we should be. )”

另一个学生写道:“公共议题是所有年龄的女性都被传媒剥削。这种有毒的广告环境已经影响年轻女孩的自信自尊,她们只不停地感到要瘦要小。”
 
第二个问题:“What is the phenomena described in this film that you can relate very well?”

一个学生回答:“我自己我并没有超重,但一旦我增了一点点体重,我姨和家里人就会叫我去运动因为我看起来肥嘟嘟的。再重申一下,我一点也没有超重,可是我一旦体重达到了一百磅或超了一点我还是感到很沮丧。”
 
另一个学生回答:“我花了好多年与很可怕的饮食习惯斗争,从11岁就开始了。和很多女孩相似,我有自尊和抑郁问题----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引人注目的时候。好多年过去了我生活中有了几个给我力量的人,我开始学会爱我自己之为自己而不是我看起来该像什么。

现在我明白了媒体是想控制什么是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发财的需要。”

对第三个问题“How media influences people’s idea of the ‘ideal’gender image? Analyze how media plays a role in people’s socialization into gender.”

一个学生说:“媒体通过强化男人女人的刻板印象来扮演人们性别社会化中的角色。媒体强化了每一种性别所该有的态度和外形特征。”

另一个学生说:“在电影中,瘦、苗条的女孩总是得到很热的男孩,这自然会引导十几岁的女孩,竭尽全力地瘦所以她可以得到一个大家都争着追的热男友。”
 
第四个问题,“After watching this film, think about what ca we do to change things a little better?”

一个学生说:“媒体不该这么强调0码,也该强调那些骨头里有点肉的人。我想每个人有自己的美。而且每一点瑕疵不论是外表还是皮肤,我觉得还令那个人更美丽呢!”

一个男生说(上面都是女生回答): “改变对性的价值观,从吊人上钩hookup到爱love;不要穿得那么暴露;用自然的模特;不要再用因节食患病的模特做广告。”

 “那种只有暴力才能打造男人的信息该被禁止了!”(“The message of violence makes a man must be stopped!!”)

想想看,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在下意识地迎合媒体的期望,自己给自己套上美丽的思想的锁链,也给别人送上一句永远讨喜的“你瘦了!”的赞美的“枷锁”?当然,这要看对方是否超级肥星,如果对方瘦了,这赞美就是应该的,但是很多时候对方其实是怎么看都还顺眼的一个人。当然,人是很难不随大流的。但是有些话也许可以想一下再说?

2010年11月14日

  Jean Kilbourne, Ed.D.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for her groundbreaking work on the image of women in advertising and for her critical studies of alcohol and tobacco advertising. In the late 1960s she began her exploratio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dvertising and several public health issues, includ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eating disorders, and addiction, and launched a movement to promote media literacy as a way to prevent these problems.

影片光盘封面

辛迪克劳馥在现实中的她(左)和广告中的她(右),片中一镜头

 

 媒体教育家 Jean Kilbourne,一个了不起的批评家

浏览(8119) (0) 评论(2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11-20 21:51:28
海风,
你好!

谢谢你的评论。我觉得你说得很好,你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怎样才能避免?完全避免?我认为很难。但是了解这个媒体的特点和其背后的目的,是一个关键。只要不是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就不会被完全“杀死”。那么,你的女儿怎么办?孩子的成长也有过程,作为妈妈指出该指出的,就尽到了责任。

问好海风!
回复 | 0
作者:海风阵阵 留言时间:2010-11-18 22:04:39
好文!
现在做人之艰难,什么都要闻传媒起舞,就连我家的青苹果丫头,都要随潮流的指挥棒转。

虽然意识到我们会被温柔地杀死,但怎样才能避免?完全避免?很难。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11-15 23:03:12
美国,
媒体对男性也没有放过,男性也有男性的苦衷,谢谢你对文章的支持和你的问候,拜读了你敢于把爱说出来的那篇博文,更感觉你是一个很有情义而有情调的男子汉。多写啊!:)

Easygoing,
谢谢你的肯定和专业指导。我看的就是第四级,以后一定找你说的第三集来看。是啊,媒体和我们都需要改变,但是这改变还真不易。

小熊,
谢谢露面了:),你说的艺术照很有意思,一定很美很回味吧。我想那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一种青春激情吧,今天你还会去照这组照片吗?如果照了还是贴一张分享一下。:)
祝总是那么开心!
回复 | 0
作者:熊小熊 留言时间:2010-11-15 10:43:02
記得很多年前隨興照了一組黑白藝術照,flawless,很漂亮很品味,人人讚美,誇得我美滋滋的。細佬也跟著讚美,道:“真的很漂亮!只可惜不像你!”哈哈!就因爲這種“不像”,幾乎我所有的朋友姐妹們都跟着去照了一組....唉,人啊人!!
回复 | 0
作者:Easygoing 留言时间:2010-11-15 08:39:45
Thanks for bringing up this very important topic! The result of this kind of media socialization is girls' self objectification (Tomi-Ann Roberts' theory).Media needs a change. We all need a change.
不留痕迹地杀死/温柔地杀死我们
this topic was discussed somewhere, but with an old version (Killing Us Softly 3):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59989756
回复 | 0
作者:寄自美国 留言时间:2010-11-15 07:15:51
“温柔地杀” - 恐怕只有某些“利令智昏”的行业才能对我们的另一半下如此毒手。:-) 事实上,为了利,他们对谁都可以下毒手。问候椰子。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11-14 23:17:39
申明,
谢谢指出英文翻译的别扭,我也觉得你的更好,只是温柔地杀我们,突出了我们,直接表现媒体对所有人的影响。暂时别扭着吧,向你学习了!

春阳,
看来这篇文章令你联通了社会和女性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之间的关系,我真的觉得高兴。谢谢思考。

竹子,
完全赞成你说的,只是广告里的美丽性感是被扭曲了,经过处理的,说白了,是病态的。谢谢你详细地回忆。

高天,
好久不见,你能认同这篇文章,我很高兴,毕竟都是被训练了用社会学视角来看媒体的。媒体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所以商业符号的背后,是资本的要求,是维持分层系统的要求,谢谢直接了当的指出。

倒是很想知道加拿大的种族主义广告内容如何?能否抽空写博客讲一下?
种族冲突的危险一直存在,只要有一定比例的各种族,一定有冲突的危险。加拿大、美国都不例外,中国好办很多那是因为少数民族毕竟人数只有11%。

小U,
谢谢你的认可,制造stereotype,并再制造、强化他们,可能是媒体广告存在的支柱,否则大概他们没法做生意了。谢谢你的分析和分享!!祝好!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11-14 23:08:27
昭君,
谢谢详尽的评论!媒体做得是更好了还是维持原状还是更差了,这个在影片中Jean说没有更好,反而更离谱,但是她也看到很多人在意识到这是问题,在做事情改变这状况。所以是一分为二地看。谢谢你的链接,我把里面的一段话copy下来好了。这是一位模特展现小肚子收到大量女读者来信赞赏的事情,在影片中也展现了。
“Many of the women who spoke out in support of the image were horrified that professional Lizzie - who is 5ft 11in and 121/2st - is considered too big to model even plus-size lines.
Brave stand: Jamie Lee Curtis showed the nation even Hollywood celebrities have lumps and bumps

Having been rejected as too big, she said the reaction to her picture proves 'that the world is hungry to see pictures of normal women'. She's so right. ”

最令人鼓舞的是,其实大家都想看到真实的女性身体,而不是假的或过分瘦的。

你说的研究人的体重和性别、收入的关系,很有意思,你信息好多啊。

Read more: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1210814/Lizzie-Millers-Glamour-magazine-shoot-How-models-picture-shook-world-flabby-tummy-all.html#ixzz15Kf29Bv3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11-14 23:02:03
先给评论者们说明,老天作证下午我兢兢业业给你们回评论,结果发送时却是“oops”的惊叹句,万维一下子上不去了,把我的兢兢业业全泡汤了。现在简短回复如下。

怡然,
谢谢你的同感和精彩分析!我只想把你的“可怕却不可抗拒”改一下,可怕,但只要我们有思考的意识,遵从自然就是美的信念,就可以尽量抗拒。制作者们真的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引导舆论和审美吗?审美是由有钱人和有权力的人在做的,在广告业尤其就是这样的。当然这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你写的美国梦非常全面,我还在想怎么说说我的感觉。赞你的好文!

叶子,
向你学习,对孩子的引导不能放弃,不管他们怎么烦,必要的揭露是要的。

草园,
你总结得真好,电视机和电脑就是孩子的娱乐天地,所以,想想他们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大概就在这里,我们自己也可能要多素面朝天才能以身作则了,真不容易。特别是没有出嫁的女孩,所以是要想想怎么交流一些社会的不健康的东西怎样防范。

欢乐颂,
谢谢来访和评论!谢谢你上次把我的博客的篇首语的包括在你一篇博文中。

你说得对,广告只能这么做才赚钱,不过公众施加压力后还是会有效果的,反正任何改变都是争取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人的引导真的很重要,怕的倒是有的成年人自己就乐此不疲,根本没有忧患意识,对吗?
回复 | 0
作者:usagi 留言时间:2010-11-14 23:00:33
我以前做过一篇有关这个话题的论文

现在不止女孩子面临这种情况 男孩子也在面临这方面的stereotype

我们往往忽略媒体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 女孩子要怕老 很多广告甚至于比较母女的样子 到底谁年轻的广告词比比皆是 男孩子就是比比到底谁更‘强壮’ 致使高中里面激素泛滥 然后就是这些年最流行的毕业礼物就是 整容手术

中国人讲究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人们这样疯狂的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 是不是在同时也变相的否定了我们自己的存在呢

对于亚洲人来说 有时甚至更厉害一些 女孩子就不用多说了 男孩子好像印象中就是比较软弱 比较软绵绵的 其实这都是stereotype

感谢您的文章
回复 | 0
作者:高天阔海 留言时间:2010-11-14 17:36:46
椰子,许久不见。

媒体,作为北美主流社会的重要力量,从来都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媒体从来就不是什么客观的,广告更加没有边界,也没有规则。你这一篇点及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影响,好的很。

巧的是,最近几天,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和Macleans居然把种族主义包装出售,目标直指加拿大的华人家长和华人大学生们。这让我不禁感叹:隐性的种族主义毕竟需要偶尔显露一下,否则,白人种族主义者们岂不压抑的要去看精神病?另一方面,我觉得政治的正确性也好,多元文化主义也好,都没有解决种族矛盾,种族冲突的危险一直都存在的。估计美国也是一样。
回复 | 0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10-11-14 16:27:29
记得我是85年前后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广告的,当时还有点吃惊,怎么可以在节目中加这样的内容。时至今日,广告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女性是消费品的主要购买者,广告商的目的是引导消费,广告中的女性多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塑造的,另外美丽性感的形象也容易吸引人们的视线。

一般来说,成年女性已形成自己的审美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对于年轻女孩来说,追求时髦,与时尚合拍,吸引异性是很重要的。从这点来说,广告对女孩子们的影响力更大。
回复 | 0
作者:春阳 留言时间:2010-11-14 16:20:12
是啊,仔细想想女人们好像是对自己要求更高些,原来是媒体,是社会在作怪呀。
回复 | 0
作者:申明 留言时间:2010-11-14 14:33:03
译作软刀子杀人比较贴切。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11-14 11:55:49
不好意思, 上面提到的 研究报告不是 Pew Research Center's,而是University of Florida的一个研究,下面是WSJ blog的相关报道:

http://blogs.wsj.com/juggle/2010/10/06/for-women-it-pays-to-be-very-thin/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11-14 11:25:23
椰子这篇和怡然那篇“男子汉形象是靠打造的吗”相得益彰,从两个方面探讨了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和形象的期望和影响,很有意思。

人是社会的动物, 不可能完全不受社会期望的影响;广告和其他的市场手段,也是社会期望值的一种反应, 虽然绝对不是完全客观的,全面的反应。所以,作为个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 才不会迷失于这种无处不在的“温柔的杀我”的隐性力量;而作为家长, 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如何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而不会在peer pressures 和其他“忽悠”的力量面前 丧失自己的判断力-- 就像欢乐颂说的那样。当然这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具体说到女人对body image 的obsession ,我感觉也是在向好的方向变化。最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所谓 full size (或者plus size) - 其实照正常人的标准来讲根本就是 normal size 的模特儿和演员形象出现在大众媒体,而不再是90 年代统治fashion world的千篇一律的“骨感美人”, 也可以算是一种positive movement 吧(比如今年早些时候“Glamour”杂志登出的Crystal Renn,Lizzie Miller 等“plus size" 的模特的大幅照片, 就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正面的反响)。这里是链接: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1210814/Lizzie-Millers-Glamour-magazine-shoot-How-models-picture-shook-world-flabby-tummy-all.html

不过, 前一阵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 Pew Research Center 的一项调查发现, 男人的体重和收入成正相关(until it reaches the obesity level),而女人的体重则和收入成负相关 (until it reaches "abnormal" level)-- 当然这个研究并没有做任何causal effect 的解释, 但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解读社会对于“男女形象”期望呢?
回复 | 0
作者:欢乐颂 留言时间:2010-11-14 08:32:24
顶椰子的好文。但广告只有这么做才能生存。有很多有毒信息,因此需要观众具有分辨能力,有了分辨能力就不会被忽悠。孩子、年轻人在这方面需要年长者的帮助。
回复 | 0
作者:百草园 留言时间:2010-11-14 08:06:04
椰子,非常好的一个话题。

也常常看广告,从来没往这方面想,是的广告中的靓女很多,广告商也喜欢用此做为他们产品的推销手段。现在的孩子们花在电视和计算机跟前的时间,几乎就是他们的全部娱乐时间,这种“温柔”的导向是挺可怕的。其实连我们自己都受了影响,好像上班就该化化妆,你后面贴的辛迪克劳馥的照片,可能是大多数白领阶层女士的真面目和公众脸的写照。
回复 | 0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0-11-14 07:42:41
椰子,同意怡然说的:有深意的好文!

实话实说,过去看广告时,只是觉得很多广告对儿童有很多不良的误导,比如说一些食品、玩具和动画片。记得儿子小时候,我总是要在儿子那儿与广告中的一些说法作“斗争”:-) 比如说告诉他,那个小食品没营养,那个动画片太暴力等等……

我还从未想过对女性这一层。现在想来的确存在同样的问题。或许影响更恶劣。毕竟对儿童的广告还有家长“消毒”这一层,而对成人,接受了就是接受了。

谢谢椰子好文章。周末愉快!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0-11-14 06:43:02
椰子:
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想起你以前写的一篇“性别是‘做出来’的”,这应该是姊妹篇吧。

广告虽然只是一种商业手段,但它毕竟还是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倾向,同时它也在诱导强化人们的这种审美意识,为其商业目的服务。由于传媒手段的速度快覆盖广,现代的广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它们对人的思想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其深远的程度,可能远远超出了制作者的想象。除了广告,其他传媒如好莱坞影片,电视剧,歌星演唱等等,也都在诱导着人们认知所谓“应该”的性别角色。

和你有同感,“温柔地杀”,可怕却又不可抗拒。
谢谢椰子有深意的好文。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椰子
注册日期: 2008-02-25
访问总量: 5,057,36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帮助宣传中国功夫网站 wushuw.com
最新发布
· 哥哥的毕业典礼
· 这也是美国:一个中国学生受到的
· 原住民陈尸街头引发社区愤怒:记
· 十九天:回国感悟
· 《谁杀害了陈果仁?》精彩影评
· 给我钟爱的电影 La La Land
· 2016年回国感受:卖粽人
友好链接
· 叶子:却道天凉好个秋
· 别煮啦:别煮的博客
· Ottewell:Ottewell的博客
· 偶灯斯陋:偶灯斯陋的博客
· 秋秋:海阔天空
· 北雁高飞:北雁高飞的博客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又一蛮夷:又一蛮夷
· 怡然:怡然博客
· 白凡:白凡的博客
· 转悠:没事瞎转悠
· 晓竹:晓竹之家
· 百草园:百草园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夏天的雾:夏天的雾
· 立青:立青的博客
· 熊小熊:熊小熊的小小天空
· 名子:名子的博客
· 昭君:昭君的博客
· 笑咪咪:我思故我在-自由的心
· Rondo:Rondo的博客
· 楚梅小居:楚梅小居的博客
分类目录
【2016年回国记录】
· 2016年回国感受:卖粽人
· 2016年回国感受:见老同学
· 2016回国感受:回家
【随笔(3)】
· 十九天:回国感悟
· 一月二十一日全美“女性与社会全
· 想给林丹写几句话
·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test)
· 纪念小铃铛(Bruno)
【随笔(2)】
· 谢谢张贤亮
· 三藩的风
· 乡情同学情:聚散两依依
· 令人难忘的美国青少年羽毛球比赛
· 云也温柔
· 2013春晚的女性掌权特点
· 我看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感言
【思考(2)】
· 这也是美国:一个中国学生受到的
· 这是2016年还是1916年?在自己的
· 少暴露亚裔特质就能被名校录取?
· 给“种族苦情者”标签的主人识字而
· 谈种族不该是任何一位美国总统的
· 高等教育中的亚裔与太平洋裔APAH
· 简谈目前美国的制度性歧视
· 社会学对我的影响
【我的小猫咪】
· 昨夜
· 家有小猫咪(照片)
【思考】
· 《谁杀害了陈果仁?》精彩影评
· 陈果仁后美国人怎样看“模范族裔”
· 陈果仁后美国人怎样看“模范族裔”
· 从“对毒品宣战”到今天Ferguson黑
· 一位在港居住的朋友对于小童小便
· 培育社会学想象力的三个思维方式
· 像社会学家一样去思考 (译文系列
· SCA-5是配额制度所以违背“平权法
· 由于ABC事件:推荐一本讲述排华
· 看李春燕面对CNN采访华人抗议游
【小诗】
· 给我钟爱的电影 La La Land
· 你的拉赫玛尼诺夫
· 幸福在海边存着 (外一首)
· 黑与白:无限延伸的旋律
· 写给一个精神病人的时代
· 握手我的对手我永远的朋友:写给
· 人生最初的爱恋(诗)
· 音乐如月光
【蛇年2013】
· 除夕夜归辩论队:手机短信
【我看枪支控制】
· 美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对枪支控制的
· 与学生讨论枪支控制的问题
【社区学院二三事】
· 《谁杀害了陈果仁?》精彩影评
· “我也不愿被称为白人呢”
· 有一个人被杀害以后
· 几位美国青年对交换配偶的看法
· 无语!!!康州小学枪击!!!
· 我的欣赏和感谢:给我的学生
· 向你致敬,我的学生志愿者!
【家有芦花鸡】
· 给我的母鸡peachy
· 纪念我的好鸡Berry
· 窗外的惊悚:老鹰抓鸡
【2012回国随笔】
· 那天我们去神龙潭:山顶农家饭
· 那天我们去神龙潭:竹林,竹林
· 人生双轨线
【学会生活】
· 春花烂漫的六月八日(组图)
· 粽子和芍药
· 一个可爱的纪念日
【偶尔随笔】
· 后院花红
· 从中国好歌曲里看新中国人的崛起
· 今年的第二场雪
· 月亮是文学的母亲
· 马路上动人的一幕
· 我记忆中的一位大学少女
· 今天是“dead day”
· 费翔费翔,重见费翔
· 龙来了:春节有感
· 这样的午后
【二人世界(3)】
· 谢谢你,我的爱人
· 青春的回眸(3):重访918房
· 青春的回眸(2):怀念研宿918房
· 青春的回眸(1):我们的20年
【教学日记(3)】
· 你学到了什么?社会学概论课学生
· 种族主义的另外两种逻辑谬误(续
· 种族主义合法性谬误和门面主义谬
· 种族主义的五种逻辑谬误:个人主
· 种族不平等是“依代际来积累的”(
· 21世纪美国的种族主义:一个癌症
· 21世纪美国的种族主义:一个癌症
· 网友评论“真爱究竟是什么?”辑录
· 真爱究竟是什么?对爱情的探讨
· Who Killed Vincent Chin? ?(
【季节的收获(2)】
· 夏日盛开的玫瑰
· 今年孩子们刻的南瓜 (独家图片
· 平安夜的惊喜:鸡下蛋了!(微博
· 秋叶私语
· 我的小花园
· 谢谢五彩教做鲜肉月饼
【做妈妈做爸爸(2)】
· “他们不太懂得这里的文化…”
· 女儿对“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回
· 女儿是我的行为监察人
· 写给儿子的十八岁生日
· 我爱Valentine’s Day
· 圣诞礼物中的细心
· 孩子们写给父母的圣诞信
· 家有少男:“你们讲话不要那么大
· 女儿病中感悟
· 写给儿子的15岁生日
【了解美国(1)】
· 原住民陈尸街头引发社区愤怒:记
· 今晚Open House: 儿子的高三老师
· 亚裔美国人在入学申请时受歧视吗
· NRA (国家来福枪协会)对12/14
· 一位受害者姐姐写给总统的信
· 我看到了20个孩子美丽的照片
· 值得感谢的几个人
· 一个不容错过的NPR关于种族主义
· 给儿子高中的辩论比赛当裁判
· 一位华裔美国士兵之死
【我的母亲父亲】
· 我的奶奶(二)
· 我的奶奶(二)
· 我的奶奶
· 妈妈写的生日祝贺信
【生活点滴(10)】
· 芦花鸡与直升飞机:奇谈怪论笔录
· 来到了青少年地区羽毛球超级比赛
· 一个美丽的“错误”
· 我们家的两只芦花鸡
· 小提琴老师和她的儿子
【孩子的作文(3)】
· 哥哥的毕业典礼
· 牛牛的中文诗“风”
· 小作文:儿子写给雨果的一封信
· 女儿的作文:冬天
· 儿子作文:辩论比赛
· 儿子作文“我的初中的最后一天”
· 女儿作文“我们家的小花园”
【读与听的笔记(2)】
· 纪念陈果仁被害30周年
· 张维迎教授谈《语言腐败导致道德
· 英国和美国街头暴乱的互相借镜:
· 浅议时代周刊《欧洲的终结》一文
· 由健康保险法挺过了联邦第一轮法
· 美国经济衰退与婚姻不再传统有关
【影视欣赏(2)】
· 进藏女兵的诗意爱情(2)
【深深的感动(2)】
· 小猫“小铃铛”
· “我们一生都会有做老师的时候”
· 中国远征军:永不陨落的灵魂
· 校巴站边的母亲和她的小孩
· 儿子八年级毕业典礼
【短文】
· 请教关于申请大学的两个具体问题
· 与叶子惜别 (微博)
· 为名子写点儿什么
· 清华毕业的千万富翁《一虎一夕谈
· 儿子学武术后(微博三则)
· 初中毕业快乐,儿子!(短文)
【女友(2)】
· 我的漂亮女友(2):咱们的江姐
· 我的漂亮女友(1):美的解读者
【灵机一动写的东西】
· 今夜有雪
· 琼海高铁站的那抹绿
· 生活气息
· 给珍惜亲情的朋友们
· "我不再背15万的挎包了”(微
· 谁才可能随遇而安?
· 充满阳光的屋子
【我看人生】
· 一位海归的来信
· 海归海不归:何妨就让我们互相羡
· 谈谈海归和爱情的转化
【海南的回忆(1)】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4:木薯、木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3): 玩捉迷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2):四岁
· 海南,我心中的海南:我们住的平
【椰公专栏(9)】
· 椰公:“毛泽东是当今中国的一面
· 椰公:占领运动的国际视野
· 椰公:俄国总统说“打羽毛球的人
· 椰公:同中国亲友通电话和电子邮
· 椰公:通用核心课程----美国中小
【杂文(6)】
· 五年博客路
· 生活本身就是在跳舞
· 开博三周年:也谈从网络攻击看人
· 网事如烟,随烟而逝
· 我看Amy Chua的《为什么中国妈妈
【深深的感动(1)】
· 赞聪敏勇敢的大雁儿(北雁高飞)
· 你是我深深的感动
· 不仅仅是眼泪和感动:纪念Tuscon
· 博友联名平安夜快乐
· Life is too beautiful to skip
【2010年回中国点滴(4)】
【2010年回中国点滴(3)】
· 中国变了吗?回国行十二篇
· 上海的城市性格与历史的关联:回
· 在西安遭遇了这样一位司机:回国
· 我的公公婆婆:回国行第九篇
【2010年回中国点滴(2)】
· 庐山的个性,庐山的美丽
· 一个明星女孩:回国行第七篇
· 绿茄子的感悟:回国行第六篇
· 在广州看专科医生:回国行第五篇
【2010年回中国点滴(1)】
· 拥挤的广州拥挤的办证中心:回国
· 广州东山湖公园:回国行第三篇
· 女儿的苦恼:回国行第二篇
· 我回来了:2010年中国行之第一篇
【杂文(5)】
· 我是一个不愿苟且的人:陈凯歌在
· 想念不再在这里写东西的几个人
· 深深地感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
· 我的小小声明
【生活点滴(9)】
· 女儿学会游泳对我的启发
· 生活中的谈话(1)
· 儿子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
· 一件小事:对父母说话夹英文
【社会学思考(5)】
· 万维网站导读有倾向性是好事还是
· 爱就是一切吗?戈尔夫妇40年的婚
· 关于成功和不成功
· 英语啊英语,做你自己
【做妈妈做爸爸】
· 樱花散落里的母亲节
· 我和儿子的一场暴风式谈话
· 和我的儿子谈性教育
· 儿子要cool不要再练piano
· 一个“四脚并用”的妈妈:卡通分享
· 爱的日记:母亲节
【20年后来相会(2)】
· “你还没有换老婆?太落伍了!”
· 往国内网站放文章遭遇“敏感词”实
【小小衣橱(1)】
· 我在广州买衣服之二:三川之外
· 我在广州买衣服(图示):2010冬
【生活点滴(8)】
· 妈妈,我永远记得你那句叮咛
· 女儿的第一次钢琴评审
· 给儿子13岁生日的一封信
· 孩子们写给奶奶的生日信(图)
【椰公专栏(8)】
· 椰公:农村老家的变化
· 椰公:从“恋爱自由”到“言论自由”
· 椰公:学校有色人种教师的活动
· 椰公:温家宝,奥巴马,美国主流
【怀旧一点点(2)】
· Ottewell的《也聊豆汁儿》带给我
· 何妨就让我们互相羡慕?
· 由连环画《伤逝》想起的
【社会学思考(4)】
· 校园社会运动:马赛克
· 从“我”到“我们”:少数族裔,走到
· 学生所理解的反向歧视---与高天
· 当我问了当地精英学校的教授一个
【我的性别视角(1)】
· 聊聊女性要不要工作的话题
· 妈妈织毛衣、女性的传统与现代
· 温柔地杀我们: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性别是“做出来”的
【20年后来相会(1)】
· 相见:20年同学聚会散记1
· 同学聚会是一场“成人游戏”
· “如果你们不出国,现在会怎么样
· 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姐妹
【椰公专栏(7)】
· 椰公:西藏,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 椰公:一位美国CEO对中国经济的
· 椰公:“误导”,谷歌的商业模式
· 椰公:秋天的晚上
【二人世界(2)】
· 因为有爱 (重贴一首诗)
· 关于爱情:我的新年感悟
· 小雨中的你
· 我和我的老公
【教学日记(2)】
· 苏醒(1):一个学生从课堂里带
· 同性恋学生给我出了道难题
· 1963年9月15日,Birmingham Sund
· 终于等到了让我动容的Re-do:对
【自己笑自己(2)】
· 漏斗如我
· 自己笑自己:咱怎样应付上课打盹
【杂文(4)】
· 答各位网友评论的信:出国已经不
· 谢谢新天地:心底的乡情
· 一场改变误解的平权法案Affirmat
· 一跳解千愁吗?想起我读研时也有
【在美国的中国人(1)】
· 在美国的中国人:朋友的幸福农场
· 她:“我这辈子已经完了”(国人百
【小诗系列(2)】
· 多年以前和现在(外一首)
· 我爱你,中国
【Reading Journals(2)】
·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结束文革的时
· Obama 明天会说什么?
【论坛(2)】
· 目前最严厉的移民法案可能在Alab
· 看温家宝总理答记者招待会印象
· “消费主义与精神成人”:夏中义演
【杂文(3)】
· 我和孩子一起学中文(续)
· 母子同写:孩子怎样学中文
· 小议“中国妈妈”
· 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写博客?
【孩子的作文(2)】
· 少年对《双城记》两段的翻译
· Rosie作文:秋天
· 牛牛黄石公园日记(驼鹿 Moose)
· 牛牛黄石公园日记(熊)
· 孩子的作文:怪石城堡(另一篇)
【椰公专栏(6)】
· 椰公:学生们怎么看医疗改革
· 椰公:海外华人学者应该具备更强
· 椰公:中国人在美国生根、开花、
· 椰公:新疆7.5和拉萨3.14
【季节的收获】
· 今年感恩节爬梯的几个菜:谢谢欧
· 请北雁高飞和叶子指教窝头做法
· 火鸡节的火鸡:请欧阳峰检验
· 樱桃红了(图)
【Reading journals】
· 一个戴着种族面具的警察滥权案?
· 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有多黑?
· 新医改:一个两党严重分歧的健康
· 资本主义危机、全球化与道德危机
【生活点滴(7)】
· 小小的背影(带图)
· 静静的哥伦比亚河(图)
· 哭Lucile
· 想念爸爸
【孩子的画】
· 全家来画一只猫(组图)
· 我们家的群体画像
· 女儿(6岁)的画:2009
· 儿子的画:2009
【杂文(2)】
· 新疆7.5事件引起的一点思索
· 把青春进行到底
· 我在台湾看到的一些民运人士
· 在六四的镜子前照照自己
【爱的日记(1)】
· 爱的日记:修养
【说说女人吧(2)】
· 喜欢陈蓉
· 喜欢陈果
· 我独爱潘虹
· 女人有中间的路可以走吗?
· 为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母亲
【小诗系列(1)】
· 上学了:写给孩子们开学的第一天
· 巴黎,我梦中的爱人
· 想起了你
· 哦,西雅图的春天!
【教学日记】
· 种族主义学生作业后面的故事(续
· 令我倒吸凉气的两份种族主义学生
· 教学日记2: 结婚一分钟,学位要
· 教学日记:离婚文化和言论自由
【椰公专栏(5)】
· 椰公:一个俄罗斯人评6.4.
· 椰公:我在6.4中的所见所闻(二
· 椰公:我在6.4中的所见所闻(一
· 椰公:拉萨
【种族话题】
·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美国人吗??(
·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美国人吗??(
·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美国人吗??(
· 小孩与种族环境、种族歧视
【《大家》论坛(1)】
· 韩美林的大实话(真理)
· 别了,我热爱的《大家》栏目!
· 文化大家余光中:乡愁,无尽的乡
· 《大家》系列1:物理学家丁肇中
【诗天地(7)】
· 你是一条河:给爸爸
· 每天我们一起去上学(外两首)
· 春节是什么 (另:09春晚印象)
· 今夜的美国星光灿烂
【社会学思考(4)】
· 第一代中国人在美国自我感觉是主
· 万维博客还是像一家人:从昭君回
· 口音
· 一件小事:我遇到了种族歧视吗?
【香港,美丽的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致2013新生欢迎
· 我在香港买衣服(4):薰衣草In
· 我在香港买衣服(3):惊鸿一瞥
· 我在香港买衣服之二:乡村风格La
· 香港,香港,我在香港买衣服 (1
【生活点滴(6)】
· 意外收获:在西雅图美美地蹭了一
· 那两颗钉子也扎在了我心上
· 自己笑自己:骑单车不会停车,等
· 难忘的2008女儿生日party
【旧日的小文】
· 熒屏上的郎朗印象
【杂文(1)】
· 中年是一杯浓茶
· 想想:是做家庭主妇还是工作妈妈
· 患得患失的我
· 谁才是真正的土包子?
【孩子的作文(1)】
· Seattle动物园;Seattle的植物
· 女儿Rosie的诗:小星和小月
· 姨姨来美国
· 哥哥妹妹的小作文:我的小白鱼
【怀旧一点点】
· 心动
· 中文大学的杜鹃花
· 你好,我是86级
· 部队出来的孩子:初中生活拾零
【诗天地(6)】
· 下大雪啦!(图片与小诗)
· 你是我梦中的江南
· 有一辆梦中的旧单车
· 所有的苦难
【女友】
· 我的漂亮女友 (1):结缘
· 在九楼重病房门口的感悟
· 女友之二:相忘还是不相忘?
· 好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社会学思考(3)】
· 奥巴马多大程度上代表了黑人的利
· 现代种族主义是真的吗?Is Moder
· 奥巴马当选表示种族主义被扔进了
· 美国的历史在今夜被改写
【葛人葛事】
· 葛人葛事之四:搞笑夫妻
· 葛人葛事之三:论文答辩?好“恶
· 葛人葛事之二: (儿童不宜啊)
· 葛人葛事之一: 大摆乌龙的王医
【自己笑自己】
· 世界上最短的笑话博客:雪就是钱
· 自己笑自己之三:因为英文不好而
· 自己笑自己之二:专找有“眼睛”的
· 自己笑自己:我在加油站给自己“
【生活点滴(5)】
· 她是一位真正的美人
· 今天的家长会:一个天赋学校老师
· 我爱你,女儿,你启发了我
· 悄悄地请悄悄话作者吃一顿
【难以分类1】
· 不知你能否打开悄悄话和写悄悄话
· 谢谢编辑工作,博文失而复得
· 你发文章或诗会乱套吗?
· 朋友,一路走好
【随感1】
· 邮局里的圣诞气氛
· 因为孤独而写博
· 其实我们都喜欢看到别人说实话
· 我喜欢出名前的人
【椰公专栏(4)】
· 椰公:裁员 – 大学也吃紧了
· 椰公:我和宁铂的关联
【孩子的世界(3)】
· 女儿的四幅画和儿子的五虎上将图
· 暑假最后一天了:马和蝴蝶
· 儿童世界----兄妹俩的画:牛牛和
· Rosie 的画和中文字
【孩子的世界(2)】
· 宝贝,你们真的长大了(亲子日记
· 儿子懂事了:向四川灾区捐款
· 牛牛的画
· 牛牛作文二:城市的秋叶
【诗天地(5)】
· 如果生活总是充满了阳光
· 我斜对面的房子要卖了
· 夕阳,我想去看你
· 五月我们在马丁街的最后一夜(附
【诗天地(4)】
· “有一种纯粹的喜悦……”
· 今夜 中国微笑着入眠
· 爱您,爸爸 (再试一次)
· 父亲,一个温情脉脉的名字
【诗天地(3)】
· 你可以总是静静地思念一个人(三
· 暂别可以,不要永别:有感于近来
· 为了心中的同一首歌
· 你是最美丽的人民教师:给袁文婷
【诗天地(2)】
· 心系四川灾区
· 妈妈,好想你
· 永恒的爱 (Sweet Home Alabama
· 生日快乐,宁!(外一首)
【社会学思考(2)】
· English only?一场关于English
· 婚姻与家庭课上的一对曾经的“小
· 我的几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学生
· 一场交锋:大学里的奥林匹克运动
【生活点滴(4)】
· 鸡蛋花和人生:也写给晓竹
· 亲情日记:女儿上学第一天(另三
· 我们的新家照片
· Austin郊外的晚餐
【生活点滴(3)】
· 难忘的河边走 Unforgettable Riv
· 回复《因上网而闹的笑话》的朋友
· 关于我上网而闹的笑话
· 知足、惜福:我和妈妈星期四通电
【2008夏天的中国(3)】
· 成都女子:悠闲是一种平衡
【2008夏天的中国(2)】
· 回乡记:四川结语 这里是成都
· 回乡记:四川女人厉害,男人趴耳
· 都江堰受灾的一组照片(续)
· 2008回乡记:走进都江堰:触目惊
【椰公专栏(3)】
· 椰公回拉萨(4):拉萨3.14的痕
· 椰公回拉萨(3):拉萨街头
· 椰公回拉萨(2):初到拉萨(照片
· 椰公回拉萨(1):飞往拉萨的飞机
【椰公专栏(2)】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八----结束语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七----胡耀邦西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六----我的藏族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五----我的藏族
【生活点滴(2)】
· 想念衣服
· 流浪汉对我们那么一笑
· 兩地之秋
· 椰子的自白:兼回笑眯眯评论
【2008夏天的中国(1)】
· 2008回乡记之三:可亲可爱的成都
· 2008回乡记之二:美丽深情的杜甫
· 2008回乡记之一:成都印象
· 回来的感觉真好:兼椰子回国系列
【人在旅途】
· “人不留人天留人”:意外得来的两
· 转眼开博已一年
· 只要同行就别说再见:给我的万维
· 我怎么哭了:参观Austin的 L. B.
【说说女人吧】
· 有这样一位美丽的伊朗主妇
· 又见杨澜
· 做精致女人还是做真实女人?
· 女人四十
【电影欣赏】
· 进藏女兵的诗意爱情(1)
· 在监视别人的时候发现了他的“自
· 推荐一部十分独特的电影:鸟巢
· 生命的重生:不可不看的南非电影
【椰公专栏(1)】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四----拉萨生活
· 椰公“西藏生活回忆三--七十年代
· 椰公的"西藏生活回忆----进
· 椰公的“西藏生活回忆----进藏原
【诗天地(1)】
· 一个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 初春的傍晚 (诗)
· 无名小站 (诗)
· 看了对3月14日拉萨事件的报道我
【感谢生活】
· 感谢生活(写在一、二后面的话)
· 今宵难忘:给万维的朋友们
· 感谢生活 (二)
· 感谢生活 (一)
【好文共赏】
· (ZT)"Model Minority&quo
· 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ZT)
· 柴静和王安忆演讲摘录
·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电影“返老
· "有一窝野蜂就够了"(Z
· 言传身教 (转贴)
· 读看家狗的“婆婆”
【平凡而难忘的人】
· 想起了我们所里的老范
· 我那遥远的梁公公
· 平凡而难忘的人:我的附小班主任
· 平凡而难忘的人:卖玉女子
【社会学思考(1)】
· 校园枪声犹然在耳:一个永远的问
· 婚姻与家庭课堂趣事之一
· Michelle Kwan (关颖珊)是美国
· 一场关于种族歧视的争论
【二人世界】
· 你是……
· 秋天象征了爱情的颜色
· 二十年间的两首诗:1988 和 2008
· 一句爱的至理名言:Juno观感
【孩子的世界(1)】
· 儿子的中文作文“我与画画” (外
· 儿子丰收和女儿的空篮子:Easter
· 牛牛的画:全班第一名
· 儿子没获选参加钢琴演奏(Recita
【文化比较】
· 中美学生与老师关系的文化比较:
· 一场无意中涉及了政治的晚餐谈话
· “三十五个夏天”
· 你要对自己好一点
【生活点滴(1)】
· 一切都是赘肉……
· 亲情日记:女儿的一声“妈妈”
· 儿子没获选参加钢琴演奏(Recita
· 两个孩子争一个鸡头的故事
存档目录
2019-08-01 - 2019-08-01
2018-01-03 - 2018-01-24
2017-12-13 - 2017-12-13
2017-02-10 - 2017-02-27
2017-01-23 - 2017-01-23
2016-12-01 - 2016-12-01
2016-11-18 - 2016-11-18
2016-10-05 - 2016-10-09
2016-04-18 - 2016-04-18
2016-02-15 - 2016-02-20
2015-10-05 - 2015-10-05
2015-09-09 - 2015-09-15
2015-07-23 - 2015-07-29
2015-04-26 - 2015-04-26
2015-03-26 - 2015-03-26
2015-02-15 - 2015-02-15
2015-01-31 - 2015-01-31
2014-12-07 - 2014-12-26
2014-11-02 - 2014-11-27
2014-10-28 - 2014-10-28
2014-09-28 - 2014-09-28
2014-05-05 - 2014-05-05
2014-04-12 - 2014-04-30
2014-03-16 - 2014-03-20
2014-02-05 - 2014-02-25
2014-01-03 - 2014-01-28
2013-12-05 - 2013-12-22
2013-11-03 - 2013-11-29
2013-10-06 - 2013-10-06
2013-08-10 - 2013-08-21
2013-07-09 - 2013-07-28
2013-06-07 - 2013-06-13
2013-05-01 - 2013-05-12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3 - 2013-03-17
2013-02-09 - 2013-02-25
2013-01-09 - 2013-01-29
2012-12-08 - 2012-12-25
2012-11-11 - 2012-11-22
2012-10-04 - 2012-10-29
2012-09-03 - 2012-09-25
2012-08-31 - 2012-08-31
2012-07-03 - 2012-07-25
2012-06-10 - 2012-06-23
2012-05-13 - 2012-05-29
2012-04-01 - 2012-04-23
2012-03-04 - 2012-03-26
2012-02-02 - 2012-02-14
2012-01-01 - 2012-01-26
2011-12-02 - 2011-12-29
2011-11-01 - 2011-11-21
2011-10-05 - 2011-10-28
2011-09-02 - 2011-09-30
2011-08-06 - 2011-08-22
2011-07-03 - 2011-07-31
2011-06-02 - 2011-06-30
2011-05-07 - 2011-05-23
2011-04-02 - 2011-04-16
2011-03-17 - 2011-03-30
2011-02-05 - 2011-02-28
2011-01-01 - 2011-01-29
2010-12-08 - 2010-12-26
2010-11-14 - 2010-11-30
2010-10-17 - 2010-10-31
2010-09-06 - 2010-09-23
2010-08-24 - 2010-08-31
2010-06-01 - 2010-06-25
2010-05-07 - 2010-05-28
2010-04-06 - 2010-04-25
2010-03-01 - 2010-03-25
2010-02-02 - 2010-02-28
2010-01-22 - 2010-01-31
2009-12-06 - 2009-12-13
2009-11-07 - 2009-11-29
2009-10-01 - 2009-10-31
2009-09-02 - 2009-09-28
2009-08-01 - 2009-08-27
2009-07-04 - 2009-07-31
2009-06-01 - 2009-06-29
2009-05-02 - 2009-05-31
2009-04-02 - 2009-04-26
2009-03-01 - 2009-03-31
2009-02-01 - 2009-02-27
2009-01-12 - 2009-01-25
2008-12-05 - 2008-12-29
2008-11-01 - 2008-11-29
2008-10-03 - 2008-10-17
2008-09-01 - 2008-09-30
2008-08-23 - 2008-08-30
2008-06-01 - 2008-06-19
2008-05-02 - 2008-05-31
2008-04-04 - 2008-04-29
2008-03-02 - 2008-03-27
2008-02-26 - 2008-02-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