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是做家庭主妇还是工作妈妈?
在万维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博主中的女性清一色地都是职业妇女,大多数是有工作的母亲(working mother),我曾经纳闷为什么没有家庭主妇写博客呢?按说她们在家的时间长,好像时间也会多一些?(当然这也可以是外行话,在家绝不意味着时间多,反而可能相反!)
我也想,受新中国教育出来的女性,都是在自己母亲就是工作着的家庭环境长大的,所以即使来到美国(或别的外国),也是要工作的,工作的权利可不能随便放弃,放弃了就等于放弃了经济上的话事权,就等于放弃了平等的权利,所以,你能看到在美国的确有不工作的妻子、母亲,但放眼望去,属于从中国大陆来的还是少数,多数是台湾女子,似乎安静地、贤淑地、心安理得地做着家庭主妇的角色。
看到万维博客上的女性,很多都是家务、管理或技术工作双肩挑的super mother,这都好像成了万维的常态,我想,这个架势,大概也“吓怕”了潜水看博客的身为家庭主妇的读者吧,虽然博主没有明说,或者间中还都或多或少地表示对家庭主妇生活的向往,比如发发自己工作孩子两样都做不好的感慨,并不鲜见。但是,在这种人人都是在有工作的前提下晒晒命的状态下,是不是有那么一种画外音,即工作的妈妈是成功女人,是人们羡慕、夸奖的对象,而专职于持家的主妇就不是那么“成功”,只是很普通,很平凡,很normal,反正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眼光聚光灯般地对着她们,她们也不想露面,要不然怎样解释万维就是没有专职持家的女性写博客呢?就是没有这样的博主晒晒她们的命有多好,或也不是那么好呢?我总觉得,除了有主妇们非常超脱,不和你们工作作妈妈一般见识,和你们比谁更成功的可能性之外,多多少少是工作妈妈事实上的一种咄咄逼人的女权主义气质把人家家庭主妇给弄得胃口不好,懒得在这里开博了。
我就是受了不算太多的女权主义教育出来的这么一个,虽然我总愿意把feminism翻译成女性主义而非女权主义,但可能别人认为这两个名称根本没有区别;多年来,我就是对受过高等教育而心安理得做着家庭主妇的女性,一直从心里难以理解的人。这里的主要原因,的确离不开自己在中国大陆长大、被环境熏陶有关。但是撇开女权主义这顶敏感的政治帽子不谈,我心里一直想问:难道她们真的没有一点遗憾,对于自己的才华、能力只贡献给了自己的家庭,而没有让更多的人欣赏、受惠,自己的生活真的就不枯燥、乏味,连工作的妈妈都常觉得自己生活得乏味,她们在自己那很美丽的四面墙壁里,就没有走出去的想法吗?
但是今天下午,我送儿子去上钢琴课后、在带女儿去图书馆的路上,我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我怎么就觉得夫妻都工作的模式是只有在大陆行得通、而且特别在我们自己的父母那个年代才特别行得通的事情。
原因:我们是怎么长大的?是在与邻居孩子结伴疯玩中长大的,我们没有琴课,画画课,体育比赛“课”,我们自己玩着长大,父母不用送我们去赶场,现在的孩子怎么长大的?父母用车赶场陪“学”长大的,那哪一代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时间多?还用说吗?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呀。
时间,是稀有资源。在美国,没有钟点工、家政人员帮你做家务,一切靠自己,再有一到两个孩子,孩子的教育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又是最重要的(在美国人观念也如此,看看美国多少白人家庭主妇就知道了),你就感觉时间不够用了。那是不是该有个人专门负责带孩子,赶场陪学,还要做饭,理家,应付一切事事务务?当然了,所以,这个任务,在传统文化之下,自然是由女性胜任,这样就有了家庭主妇这一看似不怎么难其实极其艰巨而光荣而伟大的职业了。
有意思的仅仅是:这样一个巨高难度的任务,却被主妇本人和其丈夫、其自己父母、其公婆、一切人等、概而言之其社会均视为是“不是工作”,为啥?因为“不挣钱”,可是经济学家算过帐,一个家庭主妇干的活,如果雇用专业的人干,一年要13万美金!她挣得比她老公还可能多得多!
在送孩子去赶场上琴课的路上,昏昏欲睡又绝不能睡着的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心甘情愿地做主妇,因为她们想清楚了,一个家里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孩子总要真正放时间去管,去教育、去关心,在工作和家务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放弃一头吧,如果觉得育人比挣一份有形的工资要重要得多,如果觉得能看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刻比因为要顾两头的生活而总是顾头顾不了尾地局促兮兮要让自己心安的话。
我们受的教育,是要自己成功,成功是拿社会地位、职业的名声、收入、教育程度等等因素衡量的,我们受的正统教育,提倡男女平等,也就是男女都要成功在一样的地方、一样的程度。我们受的教育,是在双职工、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大概齐了,课外的活动就是自己和同龄人玩、没有那么多有组织的、培养各种艺术技能的“场”去赶的背景下发生的;那种成功也只是和那种背景相互依存的概念而已。
地方变了,美国的主妇也不再是中国原来对家庭主妇理解的那样狭隘了。但是因为仅仅是我们甩不脱惯性的思维,所以对家庭主妇这个称谓还是耿耿于怀,难以面对。还有,就是中国男人也是同样的惯性思维,以为主妇一职不是工作,因为“不挣钱”,主妇自然受气,也就不愿变成纯粹的主妇。钱,说起来俗,可是还是大家比较来比较去,决定人在家庭、社会的地位的一杆称啊。
家呀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快乐和烦恼的源泉,就是这个“家”;平等和不平等的争论的发源地,也是这个是是非非的“家”。
不说大道理了,我做不了主妇是因为其一,我有自知之明,本小姐不会做家务,不擅长(尽管现在已经比以前进步多了但差距还是很大滴),也不喜欢没事就收拾屋子,所以就一定要找个“工作”来掩盖这短处,其二当然还有不愿放弃自己的专业,要体现自我价值----这是老生长谈了,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和第一,当然也和第二个很有关系的。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不由分说的长大了,心里的遗憾真是不少。不能再说,再说又成了翻版的《患得患失的我》了。
还有,发现很多人心里真正能记住的、怀念的人,往往是自己的姥姥、奶奶,而她们都是没有太多文化的,常常就是家庭主妇,因为无私地奉献了一生,给家庭,给自己的孙辈,所以被永远地记住、怀念;我对妈妈也是越来越晓得发自内心地为她对家庭做出的贡献而敬佩不已,我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有工作)。所以,主妇的工作,是被人们用心记住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本质的尊重吗?
男女平等,是对对方真心的欣赏、尊重,和主不主妇、挣多少钱应该不是成正比的,但是有多少人,能真心地欣赏自己的另一半呢?不会欣赏,所以也就只好无聊地比较下去,比试下去。
多一些平常心,就多些快乐,欣赏各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吧:不管是家庭主妇还是工作妈妈,只要自己快乐,就是全家幸福的源泉。
2009,3,18-19
题外话:我和多虑了的文章《学非所用》有一点擦肩而过,她讲了做主妇的感受,我感同身受,完全赞同她的想法,巧的是我恰恰在这两天倒增加了对有人选择做主妇的理解。
看累了?吃一个coconut vanila (椰子油蛋糕)吧!(配方是德国朋友给的,我们都很喜欢吃,就问她要了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