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Amy Chua的《为什么中国妈妈高人一等》 这两天仿佛刮起一阵风,网上开始热议Amy Chua (艾米蔡) 的一本节选自她出版的新书《一个老虎妈妈战斗的圣歌》的文章,英文题目叫《Why Chinese Mother Are Superior》,我根据其文章的语调译成《为什么中国妈妈高人一等》,因为感到好像她觉得自己比“优秀”还要多很多。 看到的热议中多数是不赞成她的为人母的方法、手段、心态。我今天下午才终于认真地把此文的原文打印出来,从头到尾地拜读了一遍。 放下文章,尽管我认为自己对美国文化认识真是很肤浅,但是还是有几点感受想说一下。 一、这是一个观念、做事方式都很极端的母亲,即使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也在所不惜。但是放下一切的不同意见先不说,我觉得她还是说出了一个中国人的共性:相信孩子还是要严加管教才能有“出息”。棍棒底下出孝子,她没有用棍棒,但是她的语言比棍棒更狠。而她的女儿,对这套管教方式证明却还是受用的,二女儿Lulu勤能补拙,苦练琴曲“小白驴”,终于大功告成。难怪她要得意不已。 二、艾米蔡对西方父母谨慎用词怕伤害孩子自尊的观察颇为准确。但是在描述西方人为人父母这个特点时,她语气自负而不屑一顾。 三、作者显然是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的后代,是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她的父母来自菲律宾,是华人,所以准确地说,她可能还受菲律宾社会、文化的影响,因这种东西也许从她父母身上体现,再潜移默化地对她有所影响。所以她把自己毫无前缀地称为Chinese Parent, Chinese Mother,我觉得表现了她的中国心,但是客观而言,她并不像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妈妈,因为她的文章充斥着一个在美国受教育的、看得出来是被父母严加管教的女性的特点:崇尚一种跌宕起伏的西方味的叙事风格,很自信、也很自负,对自己要求很高,对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招牌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她很物质主义,这是我的感觉,她更像美国文化的产物,但是我承认她的确看到一些中国人对分数、成绩一种近于偏执狂的热烈到病态的追求,因她自己就是如此,而我敢说这是由于她的童年她父母就是这样对待她而她长大后全盘接受、毫无批判意识地全盘接受的直接后果。再者中国文化对女性有一个期望是说话、做事要讲究一点含蓄文雅,我看不到这个特点体现在文章里。 她认为人的成功就是以是否数学天才、音乐天才、在学习科目上全部是第一名来衡量,全A,而根本没有提到对社会贡献何如,在思想层次上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在她眼里考试除体育和戏剧之外不能全A就是失败者(Loser),这种成功观我认为太狭隘了。不过她这样定义成功,可能也因为她已贵为耶鲁教授,看穿了美国藤校要的就是这样的少数族裔的人才,所以要喂养出这样的孩子符合藤校的标准? 仅从这文章来看,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她只谙其一,即科举制度下的考试文化。这种文化是精华还是糟粕更多,相信历史会作出公正的结论。只不过,就是现在的中国人,也在对中国教育体制多有诟病和反思,她作为一个教授,对一些中西教育模式利弊的讨论,全无涉及,犹如来自一个和中国完全隔绝的世界,这只能说明她真是太美国了,或者说她和60年、80年前的中国还沾点边,她仿佛来自封建中国,在心理上叫“中国祖母”还差不多。 四、艾米管教孩子,说话像已经输好程序的机器人,例行公事,看不到她心底温柔的一角,那反思的一面。我觉得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一种刻板、物质主义的成功观已经把一个女性异化了,“成功”成为人生唯一有意义的事,一切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我不比你们差,我可以做得比你们更好! 我记得一位做历史研究的朋友说过:我们这个城市钢琴获奖的孩子已经从过去的日本人变成中国人,这说明日本人已经上去了,中国人是新来的,所以要证明自己。而越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只能越说明你就是少数族裔。是啊,再优秀、高人一等也逃脱不了一个宿命:我们----华人,就是少数族裔,不是主流,只有靠加倍地努力才有希望被接受为主流中半正式的一员。 固然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是好的,但是我们是否愿意或者敢于站在一个高一点的台阶上想想,审视一下:我们追求的成功,是否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不可以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知足地生活、有勇气欣赏不同的东西,也是成功? 我觉得只要有人愿意问自己这个问题:在孩子尽力做了以后,是否我能接受他没有全A。我的孩子快乐吗?是好成绩重要还是健康真诚的笑容重要?如果我这样弄得孩子很不高兴,我到底在干什么?我认为,第一代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父母,如果有一点同情心,有一点就事论事的态度,都会感到有点困惑的:看在别人都在做的份上,我这样逼着孩子做这做那地好吗?当然,反省、困惑以后也许一切如故,但是至少不会在斥责孩子时都不带停顿的,骂完孩子后也从不为孩子和自己感到有点难过的。 艾米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在崇尚钱和钱能带来的声望的美国,一个成功人士的育儿经,我觉得她的文章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华裔美国母亲管教方式的个案,无论同意与否,都可以让东西方的读者从中得到一些思考。不过她似乎毫无意识自己在做stereotype的工作,把一个个案说成是全部群体成员的经历。 我还在想她为什么会被媒体在此刻青睐,炒红,一是美国感到来自中国教育成功的威胁了,而这种威胁主要也还是经济威胁的连锁反应。这时炒作艾米的育儿经的效果是,既可以为美国想教育大改革的人制造必要的气氛,也可以让不想改革的人找到反感中国式教育模式甚至反感中国父母的理由,我还是觉得大多数美国父母不会赞同艾米的,社会对教育的确出现了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感。但无论如何,这都会给媒体带来一个热门话题,带来商业效应。 还有一点也许是我的职业多虑症,艾米自己的经历和育儿经再次证明华裔是模范族裔(model minroity),这个貌似好听的称呼后面的真意是:争取优秀,但不要超越“我们”(“我们”----掌握政治权力、文化权威的主流群体,当然不是黄种人)。其画外音也是告诉别的少数族裔:只有你努力,你就会成功,如果你现在不成功,那是你没有像艾米蔡那样努力。所以你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所以华裔被用作一根打别的族裔的大棒。这也是为什么媒体要为艾米蔡的文章起一个让人一看有点吃惊的标题:superior,我认为“高人一等”或“优秀”不应该是任何一个族群的妈妈的专利。 2011年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