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活回憶----七十年代的拉薩
椰公
三、七十年代的拉薩
西藏首府拉薩海拔約3700米,四面有群山環繞,但山並不太高。氣候非常乾燥,有人誇張地說涼曬在外面的辣椒時間長了會自動干成辣椒粉。一年之中只有夏季下一些雨,而且主要在晚上下。白天拉薩的天空經常是湛藍湛藍的,有時無一絲白雲,是100%的萬里無雲。
拉薩聞名世界,但七十年代的拉薩確實不大,也相對落後。拉薩城以大昭寺為中心而建。大昭寺的西北面是布達拉宮,據說布達拉是漢語“普陀”的音譯, 藏王松贊干布是觀音菩薩(在南海普陀)的轉世。布達拉宮的南面是勞動人民文化宮,用來舉辦大型活動、演出和放電影。布達拉宮的北面是龍王潭公園,是拉薩唯一日常開放的公園。我和同學們經常去那划船。另一公園是在城西較遠的羅布林卡,曾是達賴的夏宮,但只在五月、十一等節日開放。
大昭寺前面是八廓街(我們那時叫八角街),旁邊是沖賽康市場,記得在76年、77年以後沖賽康才有一個副食品商店,但也只有一些憑票購買的冰凍牛羊肉,而無蔬菜供應。大昭寺的南面建築不多,遠處是拉薩河。東面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廈政府所在地,但房子也不大。在東面有一些藏民住房。我入學的拉薩市實驗小學(曾有段時間叫工農兵小學)也在其中。我和同學們還發現了一條秘密地道,從學校到大昭寺只要幾分鐘。
我住的機關大院在更東面一些,再往東已是農田。我從家裡去學校大約步行10來分鐘,去大昭寺20來分鐘,去布達拉宮約半個小時。
記憶中的拉薩城區那時幾乎都是平房,只有一條主要馬路,一個新華書店,一個照相館,兩個百貨商店(其中一個還小的可憐),一個飯館(藏族人開的,從沒去吃過),一個體育場,兩個可以看電影的公共禮堂(包括前面提到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兩所小學,兩所中學(在西郊、北郊還有一些小學和中學)。好像沒有公共汽車,至少從沒記得坐過公共汽車,開始是步行,大一點騎自行車。
拉薩的人口應在五萬左右(包括郊區縣),其中有幾千漢族工作人員和家屬(包括行政幹部、醫務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部隊人員)。在西藏的漢族工作人員主要集中在拉薩,在其它地方比例很低。父親曾被派去同尼泊爾交界的吉隆縣吉隆鎮工作四年,他只帶了一個漢族小伙子去,縣裡、鎮裡的幹部大部分是藏族。
拉薩的衛生實在不敢恭維(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我只想把我當時看到的提供給大家)。上小學時,每天都要穿過藏族居民區。藏族住房裡廁所的糞坑就裸露在街邊,其味道可想而知。拉薩也沒有公共廁所,時常看到藏族婦女在街邊的泥土上蹲下方便。長長的藏袍遮掩着,但起身後便留下那不雅之物。奇怪的是時常看到藏族男人在街邊對着牆拉尿,但沒看到他們隨地大解。這也許是一種習慣。
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那是都不開放,我們經常路過大昭寺,也有時會爬上布達拉宮前後的山頭,但從沒進去過。小時不覺什麼,離開西藏後才感到實在遺憾。噶廈政府所在地倒是去過多次,因為那地方開闢成教育館,展示噶廈政府剝人皮,挖眼睛,用蠍子吸人血等迫害農奴的罪行。每次走進那昏暗陰森的噶廈政府,都會毛骨駷然。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