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孤独而写博
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写博客?为什么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在每一天都还有事情没有做完的感觉中入睡而仍然无法停下来,要时不时地写点文字放到博客上去呢?
我时常感到隐隐的孤独而又有话想说,所以有一天我开始写博客,我以为写了博客就会好了,畅所欲言将带走我隐隐的孤独感了,但是我发现写完一篇文章贴上去的开始,会如释重负;但是慢慢地、或者是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刺激了一下,孤独感如出去溜达了一圈的小狗,它还会忠实地回来,于是又再写出一篇,打发这小狗,可是它还会回来。于是一个新的循环又开始了。如此往复,没完没了。
为什么我会孤独?原因还不是那么简单的,而且每个人孤独总有自己的种种缘由。好像有人说过,爱写东西的人,都是有点孤独的,孤独是一种性格。那么,这是挥之不去的一种个性了,此其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父母年迈,本应承膝下天伦之乐,而作为孩子的我和我的孩子(他们的外孙)却远在天边,我想老人思念孩子和孙子的感情恐怕是很不好过的。他们的健康也不可掩饰地渐渐走下坡路,我是那么无奈,却无力改变,加上父母身边除了妹妹和妹夫,没有别的亲人,亲戚,他们又不是爱串门的性格,我时常觉得他们孤独、寂寞,如果家里东西坏了,要费周折才能修好,我常为他们而黯然神伤。我也无法改变人将老去的残酷现实,这种忧虑转化成一种凄凉感,此其二;
孤独的另一个来源自然与我自己作为第一代移民的陌生、难以彻底融入异乡有不可分的关系。在知道了亚裔是“模范族裔”的地位之后,在看到一些让人难过和愤怒的种族事件重复地发生,而似乎是无法改变的时候,我的心情也会莫名地沉重不堪,这也和我学的专业有关,我的专业不会让我在下班回家后就可以不想,可以摆脱,我的专业就是观察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社会生活。那么多社会问题,我无法逃避,只好面对。我的课堂上的学生要做homeless 的课题,只要想到美国有350万人都曾经是流浪汉、无家可归者,坐在高声谈笑的party的桌子边,我心里会突发“路有冻死骨”的感慨。可能有人难以理解我不经意就皱起来的眉头,或不屑于我不愿跟着掺和到一些大家都津津乐道的话题的“清高”,此时我只有在心里苦笑着想,学社会学的人,如果你面对现实的话,怕是难得几个能笑得没心没肺的,我知道人得有点幽默感,但这和面对现实的态度好像还是两码事,此其三;
我也知道人要感恩,我应该知足。但是我还是会觉得孤独。我们是两个文化中间的夹层,不属于任何一边,在美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在中国又觉得自己也不是完全的中国人。这种感觉,给人不着边际的自由感、放飞感,但没有线的风筝总是像飘零的、自生自灭的雁。
有一个物质的家,是很温暖的。心,也要有家。当看到我的概论课上的学生说,从做这个他们开始并不想做的homeless project,他们学了很多,而最重要的居然是,认识到homeless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我既欣慰,又觉得一种辛酸。我总觉得,社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总有点什么是不对头的。从政府,到普通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要好好地反省。而我们,却无力改变什么。研究了一番,最后又怎么样呢?
生活中有太多无奈的事情,包括写博会有内疚感;而且看到你周围的人都不写博,还活得很快活的,就更觉得自己有点“不正常”。嘿,写博又如何,不写又如何?每一天我们还是要过常规化的、中庸的生活。我知道好多网友写博是为了分享,为了有个地方可以说出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当然,这也是我的想法之一,但是现在想来,可能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孤独,所以写博,但是写博并不能摒弃孤独的感觉。什么样的生活能让人不孤独呢?也许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循环。
……
写完上面,去打羽毛球,出了一身大汗,好舒服,好痛快,于是,和老公发了一顿感慨:还是要打球,打球能治好我的孤独症!
2008,12,7
今天是星期一了,回到了常规的生活,那种负面的情绪好像就彻底地消失了,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时间来占据心头了。当然我知道这情绪还会回来,看来孤独是与一个人能有多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关的,时间越长,人越孤独;你想自己越多,也越孤独。人,还是要和别人在一起交流、玩。当我看到一个我班上很优秀的学生在“这学期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的总结中提到,他希望将来能够到亚洲去教英语,他渴望过多元化的生活。我心里豁然地开朗了,看,一个美国学生尚且向往着到亚洲去生活,他并不怕去那里成为少数族裔,那我一个亚洲人不是已经在这里多元化了吗?我难以真的融入这里,但是如果我留在国内,是否又会觉得沉闷?人是永远不会消停的。所以孤独是一个人的影子,是无法甩脱的。写到这里,觉得贴这篇文章已经没有必要,还有点矫情的嫌疑。但是就作为一个心情的记录吧。
2008,12,8
再补充一句吧:公正的说,也不全是因为孤独才写博,有时候是因为朋友们的认同而弄得我头脑一热,人来疯一样,又写出一篇来,又扯出一篇来......越写越多,质量也越下降。写得多并不能怎样,疯完之后还是要尽量平静地去面对原来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