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买衣服(4):丹麦的In Wear
丹麦的In Wear是另一个别具特色的牌子,它主做office文员的服装,女、男装并重。在我的记忆里,它如同花园里的薰衣草Lavender,朴素而严谨,不迎合世俗,却有识香人。
它擅长的颜色也是Lavender式的紫,我那个Ashley的粉丝师妹(就是闹了一次论文答辩笑话的朋友),也是In Wear的大粉丝,她买的比我多,她有一件耦合色的短袖,俏丽的V字领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女性胸部的曲线,还有一点立体的花纹在胸前,非常有味道!
我俩是那儿的常客,那儿的售货员,可能也是在读着书一边工作的大学生,气质清新热情,也是真心喜欢我们这样的主顾,大家不仅是买衣服,还聊天,轻松愉快。记得02年回港我买到很划算的大降价的In Wear,花3700元,买到10件衣服、裙子,开心坏了。同时见到店里有一个自称刚从加拿大回来的香港男士,他说香港的In Wear“猴歹买”(广东话就是划算的意思),比加拿大的同样牌子便宜。所以他也买了一箱衣服。
在In Wear我给椰公也买过一些衬衫。男装,有男人的气质,北欧男人的气质:酷,斯文而俊朗。
小小的结语
如果要类比,香港是一个有点像纽约那样的大都市,但在我心目中,香港就是香港,有她的性格,她的特色。她的中西文化,主要是海派的上海、南粤的广州、和英国殖民地的遗传揉合在一起而熏陶出来的那种风韵,是没有哪个城市可以重复得出来的。香港的时装店,相信你总能找到你自己的那一个。都市的丽人,是这城市永远的风景,也是这个城市的母亲、女儿。
我在那读书期间,写research proposal焦头烂额的时候,就以等我的proposal被批准时,一定要去逛衣服店来奖励自己的想法激励自己,作为一个“盼头”。记得有一次,计划书还没有写好,我已经跑到Mark & Spencer(即玛莎百货店,也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店)去shopping了,好在最后我的确是得到了那笔研究基金。
在那里,我读书,用所学的方法回广州做田野研究,同时又买了今后十年都在穿的衣服。那是一段当时觉得有点过分,但事后并没有后悔的日子。那就是青春无悔的回忆吧。
今年夏天,回国感觉到自己变得又胖又老。我不知道别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我自己觉得在今天的中国,在大城市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都远远比某些国外的地方丰富的背景下,回国是很容易有这种感觉的。:( 于是就下决心要瘦下来,还把那件蓝白格子裙从广州带回来,挂在墙上提醒自己。我还对妈妈说:“下次我要穿着这条裙子回来看你!”
高兴的是,两周后,我就可以“挤进”那条“M”码的裙子,一个月后我就感觉可以穿那条裙子了。但是问题是,当时穿那条裙子的感觉还能找回来吗?
身材是岁月流逝的记录,我好像找回来一点青春的概念了。于是洋洋洒洒写下我这几个续篇,对我的想念衣服的情绪算是一个交代吧。愿我们都能留住一点美丽的回忆。
图1:In Wear的连衣裙
图2:连衣裙上的围巾的特写,这是椰公在In Wear给我买的礼物。看上去是否很新?那是因为我还没有真正戴过这条漂亮围巾。
图3:2002年In Wear推出许多这样的长外衣,半透明的花纹飘逸神秘
图4:白色超短的小上衣,淡湖蓝的半腰裙,是02年的大减价时买的
图5:我给椰公在In Wear买的衬衫
图6:我给椰公的另一件衣服:In Wear的棉质套头休闲衫,可惜他也从未穿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