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7.5事件引起的一点思索 新疆,70年代末期我在《醒来吧,弟弟》小说集子里王蒙写的《队长、铁木耳和半截筷子》里初次与新疆人的幽默机警相遇,我对新疆风景的印象最初来自初二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作家碧野的《天山行》,是我至今也喜爱的文章。那流畅清新的文字把我带到那个美丽的地方,使我向往骑马游天山,向往用山泉水煮新鲜蘑菇的豪放与鲜美。小学时在海南岛老师教我们跳过新疆舞,就是到美国03年还在一位大姐指导下排练了新疆舞,与几个姐妹在春节晚会上演出。新疆,一个一直认为是中国理所当然的一部分的地方。 对新疆的和平印象好像一夜被扫掉了,有一种原来想的太简单了的感觉。7月5日晚上8点发生的恶性事件震惊了中国人和在海外的华人。去年西藏的事情还犹在眼前,今年又是另一个民族大省:新疆,出现了疆独的诉求,出现了万维有识之士指出的比单纯打、砸、抢、烧更复杂、更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伤亡人数令人震惊,这不能不令人痛心。 我陷入一种没有头绪的思索,我也不知道思索的列车要奔向何方。与新疆没有直接的人际联系,大学同学里也没有新疆来的同学。但是到了海外,对中国的理解反而有些不同,正如幸福剧团说的:“人们的问题是把家定得太窄。”只要是中国发生的事情,就是中国人的事情,而且,特别是所谓的少数民族发生的事情,也是中国人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事情。 7月8日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国内还是有点紧张的,虽然局势是控制住了。说爸爸在网上看到的分析说,人们认为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和政府一直区别对待维吾尔族有关。很明显地,在广州,小摊小贩一直是城管打击对象,可是烤羊肉串的新疆人的摊子却总是在那里,不会被清走,不知道是因为是少数民族就可以例外,还是欺软怕硬的城管怕维吾尔族人随身携带的刀子。网上意见说:如果你总是退缩,那么他们就敢闹,知道闹了你也不能把他们怎样。所以才会有这样严重的事态。 Rondo的博客中提出几个很好的问题,记得一个是:为什么政府一贯的让步反而会换来独立的要求和行动?就是说,好心为什么没有好报?我想,归根结底,再好的心肠,也不会送给一些独立分子想要的独立,而对于做梦都想独立的人,怀柔政策只是如批量发售的次品,而他们想要的是独立的王冠。所以,大家不在一个page,还有什么可说的? 原来我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这个词本身就含有主流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和优越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应,觉得就是和“我们”不同的一群人,他们擅长歌舞(其实哪个地方的minority不擅长歌舞?),还有点迷信,落后,有贪饮的彝族、黎族,吃生肉的藏族,吃牛肉的回民,但是扪心自问,这一切不都是把一个群体简单化的歪曲概括吗?自己对他们除了歌舞,鲜艳的服饰和头饰,除去表面的东西,有多少好奇或尊重去了解他们不表面的文化? 原来我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还以为我们没有什么太难处理的、至少没有美国那么棘手的少数民族议题,有的学生在学习了美国那并不值得自豪的种族主义历史后问我中国有什么纠纷吗?我说有,但是不像美国,然后就泛泛而过。我心里还有股气,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如果没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插手支持,也不会这样。今天的新疆问题,仍然是美国在做幕后最大的提供资金的“老板”,7月8日这条万维的新闻真是令我开了眼界,也对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发生了怀疑。 可是,先把这打岔的话都憋着不说吧,我想说的是,一,我们不能因要面子而再回避中国自己的民族问题了,要分析吗?大家都得拿上桌子讲一讲,摆一摆,这才公平;二,更根本的一点是,只有当自己来到国外,成了“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中国美国人)后,我才形成了一个不同的角度,中国自己的少数民族感受如何呢?我们作为汉人,是不会切肤体会他们的感受的。正如一个白人,恐怕很难感性地认识我们作为黄种人在美国才面临的那种“和主流不同”的滋味。 中国的少数民族从政策、法律上享有不用计划生育、伍加说的“两宽一少”入学、工作、犯罪的刑罚从轻等等优惠,和美国的监狱里有过度比例的非裔、西裔犹如两极,是无法比较的,但是这是否就没有问题了?事实已经证明过度的优惠政策,甚至双重标准,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结局。 晚上拉椰公讨论这个局势,椰公这位在西藏生活八年的人,对民族问题还的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一个汉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认为我们不应该再单纯强调汉文化,而应强调中国文化,所有的民族都贡献于这个大的文化,不要再强调新疆、西藏自己的文化,也不要再强调汉的文化多么伟大,我们只有一个文化:中华文化,所有的特别的群体都是这个大文化下面的副文化,所以,语言要统一,竞争要全民性,包括所有民族。新疆人可以到全国各地去,别的地方的人也可以到新疆去,靠公平的竞争说话。不靠双重标准的制度把人人为的分类。 我也觉得,汉族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多少民族融合、通婚的结果。我自己就有八分之一的满族血统。但我每次填表都是汉族。几千年华夏大地的征服、吞并的历史,也是各群体融合、孕育出新人群----今天的汉族----的历史,我们只有一个民族:中华民族。如果这种观念能被绝大多数的人接受,我相信原来的少数民族就不再是少数,而是大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我们都是一样的。当然,有人要保留自己的宗教吗,保留吧,但是大家应该遵守统一的法律系统,也不必再有什么计划生育上的区别对待。对于棘手的民族问题,从来不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能有一个大多数愿意讲道理的人能接受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方案。而中国,的确到了检讨自己的民族政策和政策所包含的哲学理念的时候了。而且我始终认为,中国的民族问题,比美国的还是要轻快些,毕竟没有奴隶制的历史。 一下子扯着椰公聊到1点半,夜深了,中国的大西北,那个多少人向往的豪放、美丽的地方,但愿这块土地永远和平,繁荣,人民永远幽默、快乐。 再做一点儿补充(因昨晚太晚忘记写了): 在椰公和我的讨论中,还涉及了这三个问题: 1. 在任何一个有群体自己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的地方,中国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藏、新疆,以要否独立的观念上分总是有大致三种副群体:想独立的大约是往昔的精英,这也可以理解;得到统一利益的、因而并不是那样想独立的,这是平民或比较底层的人们;还有是中间的,骑墙的,看到哪股势力大就倒向哪方的;因为我们实在不了解维族,而以藏族来说,这是过去和今天生活在那里的人能感受到的。(08年椰公重回拉萨故地重游了解到的) 从少数民族自己的角度,你要是有记者去采访他们,让他们说心里话而不是场面话,大概每一个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是想独立的,因为那样爽啊!但是在历史、现实的结构里,我相信还是会有这三种意见的分野的。 2. 在中央政府派去的民族自治地区的干部,应该不要只是两三年那么短期、而要有一点和当地人融入的时间,而且应该着重培养当地干部,鼓励派去的干部的第二代留在当地,第二代对那块土地的感情和那种被派去的短期做做干部的第一代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还应该以会讲当地方言作为干部考核的指标之一,大家都要学普通话,但是干部自己也应该学习当地语言,如二外一般的学,这也是互相尊重的体现。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语言上不能真正沟通,能有真的感情吗? 3. 中国一般的大学里据我所知,只有人类学系为主在开民族文化的课程,是专业课程。少数民族问题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问题,在美国种族与族群关系课程是很多学生被鼓励要上的多元课程中的一门,很多学生上了才呼吁这应该是必修课。中国有多少提高公民意识的课?现在的学生选课是看对以后找工作有什么直接帮助,个人的功利性是无法阻止的,但是制度上可以要求。回避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民族性的研究总是被边缘化的情形应该改变了,也许先从什么课题才能拿到经费上开始。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个世界,每一朵花都开放得尽情才是一个好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