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篇 第二 《孙子兵法 谋攻篇》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说,一个好的将领既要了解自己的军队,又要掌握敌方军情,做到敌我双方情况了然于胸,这样打起仗来才能百战而无有危险。那么,作为一个高明的中医师,当然也应要一方面对自己经常适用的中药或穴道之主治功用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还要对病证之病因病机有精准之分析与把握,这样治起病来,才会对症选药,对证用方,做到游刃有余,效如桴鼓,手到病除。 下边,我们来看在《伤寒论》中,仲景先师是如何做到“知彼知己”的,从而又是如何“调兵遣将”,医治病证的。还是举例说明,请看如下条文: 第76条: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这本是太阳病,发汗吐下误治之后,太阳寒邪入胸,入里化热,成一番热邪,却胸无实邪与之勾结,只得郁留胸膈,搅扰心神致心烦。何谓“虚烦“?虚者,无实也,也即胸无痰饮、瘀血之实邪,此热邪在胸膈无依托,游走无助,轻则扰心使心烦,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也就是热邪重,人转辗不宁,心中十分懊恼不安,此为热邪在胸中“搞破坏”的第一层次。此时,仲景先师用方: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仲景用桅子清胸中余热,以香豉上宣邪气也。《神农本草经》有“桅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香豉经中虽无,但此药可除浊热。栀子+香豉共享,其妙处正如清代黄元御所著《长沙药解》所云:“《伤寒》栀子香豉汤方在栀子。用之治伤寒汗下后,烦热,胸中窒者。土湿胃逆,浊瘀凝塞,香豉扫浊瘀而开凝塞也。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者,以腐败壅塞,浊气熏冲,香豉涌腐败而清宫城也。” 第二层次:热邪比上边更重。《内经》有云:“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今热更盛为壮火,必然“食气”,即伤气耗气,使人气不足。怎么办?仲景先师开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方子,也就是栀子豉汤+甘草,因为气少,须补气,故加一味甘草也。为何用甘草来补气?一来甘草可以调和栀子与香豉二味苦寒药,使之不要太苦寒伤脾胃;二来补益脾气。又因为甘草补气性缓,也就是慢慢地来补气,其势并不峻猛。若补气过烈,比如人参,“气之余”则为火,生火又壮热邪势。仲景在此用甘草,而弃人参之不用,可见其“知彼知己”用心之精细也。 第三层次:热邪弥漫扰胃,致呕,即“若呕者”。仲景开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切 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此方,也就是栀子豉汤+生姜。诸君知道,生姜乃治呕之“圣药”,方中选用生姜五两,可谓贴切也。 以上一条,为热邪郁扰胸膈之栀子豉汤证,仲景根据不同病势病情,做到“知彼知己”,遣药组方精当严谨,备受后世医家的认可与推崇也。 方有执曰:虚烦不得眠者,大邪乍退,正气暴虚,余热闷乱,胃中不和也。剧,极也。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者,胸膈壅滞,不得舒快也。所以用栀子豉汤,高者因而越之之法也。 程应旄曰:发汗、若吐、若下,或胸中窒,或虚烦不得眠,或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皆属三法后,遗热壅遏在上,客于心胸,是以扰乱不宁也。并非汗不出之烦躁,大青龙无所用,诸法亦无所用,惟宜以栀子豉汤主之。盖栀子气味轻越,合以香豉能化浊为清,但使涌去客邪,则气升液化,而郁闷得舒矣。 2016/11/18,磨砚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