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摄于北京)
唐装 一直不大爱穿西服。 想想我菜根堂主人年已三十好几,穿西服的日子没几天。少年时家境贫寒,再说那时也不兴西装,大夏天赤脊梁、冬天里黑棉袄、春秋天呢就是老粗布了,是没西服可穿的;青年时性情放浪,常以嵇康自况,虽说也买过几身西服,终是受不得那打领带的拘束,便扔了它劳什子的。现今呢,一不参加会议,二不勾诱女孩子,体面的洋装更不用穿上身了。 然而,人行世间,到底还是要充个文明人好。 自然是要穿上衣服的,但穿什么呢,我颇踌蹰。直到一天,我被妻子绑架着去逛商店,忽然发现它们了。这时,我才明了,这世上终还是有一款衣裳适合自己的。那,便是唐装。 对襟,盘扣,小窄圆领子,穿到身上体贴又舒适,真好。只不过,我对它们叫“唐装”很有些疑义。众所周知,唐朝的衣裳,男子穿戴的该是“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的。所谓“幞头”,就是包头用的黑色布帛,样式形制变化繁多。前一番,我欣赏到梁楷先生的《李白行吟图》这幅画。画中的李白,轩昂洒落,意态不凡,穿戴的便是“幞头袍衫”。 而唐代女人们呢,衣着就比较复杂了。 据资料可知,唐代妇女上衣,就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衽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后者就发展成了背子或半臂。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有点类似的和服裙子。方片裙的样式显得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来并不能显出美丽来。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这种裙子的结构必须和人体的主体结构有机适应,所以是一种下摆呈圆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高腰将裙带束到胸部的裙子,至今还影响着朝鲜韩国的女子裙装风格。”(百度百科)想要领略唐代女子衣裳的美妙处,可寻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来赏。画面女子服装轻盈洒脱,雍荣艳丽,彰显了女主人的舒适悠闲与妍雅不俗。 但眼前这些对襟盘扣的衣裳,说是唐装,却并非唐人服饰,乍一眼,倒是颇像清朝的黄马褂。那么,为什么它们不叫“清装”而独独偏称为“唐装”呢?这,不由得逗起我的考证癖来了。“唐装”一词,最早见于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翟耆年 ,字伯寿 ……巾服一如唐人,自名唐装。” “唐装”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唐朝的服装”。这种解释,显然与市面上流行的唐装款式,名不副实;二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后一种说法的由来,有些“洋为中用”的味道,西方国家称“中华街”为“china town”英文发音很像“唐”,于是译为“唐人街”,这些华人街的“唐人”所着的中式服装,便叫做“唐装”。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的意见,“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因此当初设计好服装后,设计组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的时候,决定把这种丝绸质地飞龙团花绣的对襟盘扣服装命名为“唐装”。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唐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只不过,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便称中国人为“唐人”。自然,中式服装,便被通称为“唐装”了。 我为什么喜欢唐装呢? 我也不知道。这大抵若我见着了国诗就喜欢、读到西洋的译诗就反感;见着了《红楼梦》便着迷、看到卡夫卡小说就犯困;听到中国传统音乐就高兴、闻到美声唱法就想逃一样,是个人文化审美趣味使然吧。是的,我是十分偏爱中国的东西,比若古典的家俱、字画,还有老的带有垂花门的房子。我愿意这样安排一生:不管走到何处,出门愿穿唐装、在家写一点有传统韵味的文章,不急不躁,作一个骨子内闲适安逸的中国人。 2008-7-19北京菜根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