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经渠 经者,《说文解字》云:“织之从丝谓之经”,因肺居兑位,为西金之地,故肺经循行之路线,如东西之经也;渠者,《说文解字》云:“水所居。” 经渠也者,《灵枢·本输》有云:“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说明此穴经水如渠中之水也。何为渠中之水?就是说明水流窄狭,流速较快。此穴为肺经之经穴,也正是此意;另外此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窄狭凹陷处,故得此名。 对于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即十二正经的子午流注是一个循行环路外,每一经还有五输穴经水运行。这是因为每一经气血流到极绝处,它都会有一个回流,就比如浪水拍到岸上,又产生回流一样,经水行到极绝处也会产生回流,五输穴的气血运行,就是正经之气血的回流产生的,它们依次为井、荥、输、经、合,各有自己气血流动的状况。一般来言,如果脉行于五输穴地界儿,我们再认识其脉中气血时,就是讲“回流”的五输穴气血运行之势,但也是有个例除外。为什么?依势而定也。 经渠穴气血运行,天部为列缺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蒸发散热之气;地部则为列缺穴流来的经水,而中间部位则是肺经之营卫经气。本部经水因流处窄狭,是故湍急水旺,本穴属性为金,金则生水也,水能润燥,故此穴主治燥证;水则润筋,故此穴又是治疗筋不舒之症要穴,比如对于落枕,可谓是特效治穴也。 取穴方法为,伸臂侧掌,在腕横纹上l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即为本穴。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1寸。 [主治] 咳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小白按】本穴所治之病候,除手腕痛为最近取穴外,其余全为肺经之共病候。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小白按】《针灸甲乙经》云此穴位:“不可灸,灸之伤人神明”,就是因为此穴近桡动脉,行针灸不当会损伤神明,神明客于血也。此穴经水旺,经水湍急,故不宜深剌也。 有关经渠穴主治的典籍记载: 《素问·咳论篇》:浮肿; 【小白按】浮肿者,水病也。此穴为肺经之一穴,可利气机,治水疾;另外最重的一条是,经渠穴为金穴,其性生水,并且经渠为肺之经穴,其流湍急,经水旺达,故可治水疾也。 《针灸甲乙经》:胸中膨膨然,甚则交两手而瞀,暴痹喘逆。 【小白按】“膨膨然”,通蓬蓬然也。《庄子·秋水》有:“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句,“蓬蓬然”是形容风声的。胸中膨膨然,即说明胸中呼吸不畅遂也。“瞀”者,《说文解字注》“目不明儿”。这也是因为肺部有问题,肺主气机失利,肺经行两臂内前缘,两手臂痉挛不舒,因肺朝百脉,肺部有病,也会导致血不上行而致眼睛昏花,视物不清。 《备急千金要方》:咳逆上气喘,手掌热,肘中痛。 【小白按】此穴能治手掌热,为就近取穴之道也。此条余疾之所治者,为肺经之主治证候也。 《外台秘要方》:疟寒热;胸背痛,腹中膨膨然;心痛欲呕。 【小白按】此处之腹中膨膨然,是言腹鼓胀有声,此为气病。经渠为肺之经穴,属性为金,生水,旺水,水盛蒸散而为气,经渠穴的是主治气病之要穴也。 《针灸资生经》:足心痛。 【小白按】足心痛,为中医之一病症也。据《张氏医通》有云,此证多为肾虚湿著,命门火不归经,治宜补肾祛湿;肥人多湿痰流注,致足心作痛,但久坐卧,起则痛甚,行动则缓,治宜祛湿化痰也。经渠为肺经之一穴,可被肺气,肺气得补,肺与肾是中枢气机之关键,肾气自然得益;另外此穴经水旺丰,水湿引起的病证,此穴有疗效,故此穴可治足心痛之证候也。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热病喘逆。 《针灸大成》:疟寒热,胸背拘急,胸满膨嘭,喉痹,掌中热,咳逆上气,伤寒,热病汗不出,暴痹喘促,心痛呕吐。 《循经考穴编》:手腕疼痛。 有关经渠穴的配伍应用: 1、咳嗽:经渠、天突、膻中、乳根、风门、肺俞、列缺、鱼际、前谷、三里(《针灸逢源》)。 2、咳喘:经渠、天府(《针灸甲乙经》)。 3、背痛:经渠、丘墟、鱼际、昆仑、京骨(《神应经》)。 4、喉痹:经渠、颊车、合谷、少商、尺泽、阳溪、大陵、二间、前谷(《神应经》)。 5、热病无汗:经渠、阳池、合谷、支沟、前谷、内庭、后溪、腕骨、阳谷、厉兑、冲阳、解溪(《备急千金要方》)。 6、掌中热:经渠、列缺、太渊(《神应经》) 2019/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