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文化及其它 前些天,我跟国内同行视频聊天,他说,只要咱医术精,到哪都行。我说,如果没有文化认同,你医术再好有个鬼用!——哪怕你能治好病,没有文化认同,人家会觉着是自愈的,再说啦,没有对中华文化的透彻理解为基础,中医之医术也不会精到哪里去的。 笔者日益感觉到中医文化比中医之术更为重要。 为什么?一是外部环境的营造离不开中医文化,二就是中医之道与文化息息相关。比如,我们看一些老先生看病,就那几针,那几味药就能治病,反过来让我们去看,同样的病,我们还用那几针,那几味药,却常常起不到效果。为什么?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说到底就要论到,病到底因何起?笔者思索发现,一切病,说到底是文化病。因文化引起的,比如饮食文化,风俗文化,才是病的原凶。这一点,其实早在《内经》,在仲师的《伤寒论》中早有体现与论述啦。《内经》说上古医者治病以祝由之法,仲师《伤寒论》起论桂枝汤,一个牵扯到风俗,一个牵扯到饮食,立足点,皆是在文化上。 我们看这次疫情,中西方的表现,就能看到文化的深层次影响与作用。 比如中国人戴口罩没有觉着什么不好,反而是很好;而西方人戴上口罩好像要了他们的老命,一百个不愿意,为什么会这样?文化的渊源使然。东方文明是农耕民族,人们在日常劳作中看到一些草开着很迷人的花,一些植物长得修长而美丽,但是开着很好看花的草往往不结果;修长优美的树木,往往不管用,于是中国人不大相信“花言巧语”,认为那些靠不住。于是,大家看中国成语中就有“口蜜腹剑”,是说动嘴说话人的不良;中国人强调“眼明心亮”,因此让中国人戴眼罩那是不行的,中国人在劳作中学会了观察。这,是中华文化的结穴处。而西方人则不然,他们是游牧民族,他们在打猎过程中,听到狮子叫,听到狼嗷,动物们就跑了,人们也会跟着逃掉,有时根本看不到狮子,狼,但是听到他们的叫声就害怕了。于是,他们相信语言的力量,声音的力量,所以他们十分重视口的表达作用。大家看西方电影,佐罗可以戴上眼罩,但不可能戴口罩,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因此,中国人讲“听话听音”,意思是说不要光听他说的,要看他的实质精神,而精神与语言往往却是相反着的,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比如老婆骂你“死鬼”,说“我讨厌你”,“烦死啦”,往往是很爱你的。然而在西方,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就是行不大通了。比如在中国,你可以吓唬孩子说,“再不听话,我打死你!”,在美国,这就是相当麻烦的事体了,搞不好要引来警察的。总之,西方人相当重视口的作用;中国人相当得重视眼的作用。 中国文学中,描写美人,往往是要写她的眼睛,这种风气自《诗经》上就有了的,比如那句“野有一人,美目盼兮”,就因为“美目盼兮”四字,就活脱出一个活波可爱的女子形象,而深留人心了。另外,中国人表达深沉感情的时候,往往是不说话的,比如《红楼梦》中,王夫人当然是深爱闺女元春的,作者曹翁怎么写?元春省亲回来,王夫人嘴动着无话,眼泪不住掉,其母爱之深,相当感人。欧美文学却不然,他们十分着重语言描写,比如大家看欧美电影,就看见其中的人物不停说话,是不是?如果大家看中国电影,会发现无论英雄美人,眼睛好看,眼睛有神是关健;而西方电影中的男人女人,目光浑浊迷蒙却是美的了,是不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是与饮食文化有关。 中国饮食文化中强调五谷养人,吃绿色食品,这是中国的古人劳作方式决定的,吃绿色食物多了,养肝血,眼神就明亮有神,反过来,眼睛明亮有神的,生活就好,久而久之,眼睛明亮就成为一种审美要件了;而西人却不然,他们吃肉,他们先民的日常饮分中少一些谷类,绿色食品,能吃肉,当然脾胃功能就要强大,而脾胃好的人,嘴就特别爱说,脾胃主口也,于是久而久之,那些能说话,语言表达功能强大的人,就成为“英雄”的征象了。大家看邱吉尔,看希特勒,罗斯福,这些西方男人,就特别能说,名之为演说家。中国古来先贤讲,敏而讷。中西方于此是不大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