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赏李迪《风雨归牧图》,浅谈中医学之脾胃关系 春日无事,我便来把玩南宋画家李迪的三帧画作。 李迪,南宋宫廷花鸟画家,河阳人,今河南孟县人。论者谓其画鸠“作寒冷状,精俊如生”,画鹡鸰“翘翘欲起”。我所赏玩李迪三幅画作,分别是《风雨归牧图》、《枫鹰雉鸡图轴》与团扇形册页《寒树双禽图》。三幅画作,各有精细处,也各具神韵。读李迪画,明显的特点便是:画笔很精道,植物细枝末节表现得十分清楚,叶子疏密有致,历历在目;构图严谨,所绘畜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意境悠远脱俗,意趣盎然。三幅画作之中,我最欣赏的是《风雨归牧图》。我看《风》图,第一意境好。画作之中,两只黄牛在风起的柳岸相视而鸣,两牛构图有动感,牛蹄或撒开或绷劲,似乎能听到风雨前的牛哞。风吹老柳,叶子细密摆去而显风势;岸上苇草风动,风之狂大可从一牧童猫腰缩头抚斗笠,另一牧童战惊倒爬牛背之上,乱寻被风吹落的斗笠,可尽知矣。整幅画,就是风雨前柳岸牧童慌乱回家的一个取景,就像不经意被拍照了一样,画面是动的。第二是这帧画用笔精细,一枝一叶细细绘来。柳叶显得繁而不乱,密而不堵,一股空灵之气透出笔墨之外,柳叶之间,散见诸多枝条,纵横曲直,穿插复叠,甚得笔韵。线条如风声,着色似雨滴,干湿浓淡自然晕化。牧童所披蓑衣在风吹下形同剌猬,用墨亦颇细致。看久了这幅画,忽疑其中一个牧童是童年的自己,于是戏作一首打油诗云: 忽然风雨作,牛惊甚于我。 扭身便急走,翻忆另一个。 相唤树欲折,应答已失措。 掩卷心犹战,三十年早过。 当然,作为中医师,若我们站在中医学的角度来赏析此画,也可有别致有趣的发现。 《风雨牧归图》整幅画作,以“风雨”为背景,以“牧童和牛”为着力表现处。画家分别将两组牛与牧童,分别置于画面下半部的两个“黄金点”上,使其成为画作“重心”,吸引观者目光。也就是说,这帧画作的主题就是,“风雨”之间的牧童与黄牛之表现。大家知道,“风”者,可谓阳也、气也;“雨”者,可谓阴也、血也。当然,这两组牧童与黄牛皆处于一帧风雨图中,从画作也可识得出二者关系之“亲近”,两个牧童当是“好友”,那是毫无疑问。一笑。然后,我们再来细赏两组牧童与黄牛在“风雨”之间的不同表现处。风雨之下,右侧黄牛头颈直伸,双角后仰,奋力疾走,满是动感,其表现之“气”,是冲的,往前的,往上的。左侧黄牛则不然,它是扭转身子,头眼朝后,其势是静的,其表现之“气”,是往后的,往下的。牛背上之牧童,也是一人朝前,一个面后,一个扶笠,一个笠被风吹落了去。赏析到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组牧童与黄牛之物象的关系是,甚为“亲密”,又各不相同。这,不正是人体中焦脾胃之关系么? 大家知道,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中焦一对“夫妻”。二者在人体的气血阴阳流动之中的关系,是一膜相连,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是纳化相成;胃气主降,脾气主升,是升降相因;胃主燥,脾主湿,是燥湿相济。如若我们将左边一组物象视为胃家,右则一组物象为脾家的话,我们从上边的赏画中就已经可以看出二者是相当的契合,即左牛代表“胃”,其“势”是逆势而行,“气”是主降的;右边的牛呢则代表“脾”,其势是顺势而行,“气”是主升的。是谓升降相因。右侧牧童之斗笠被风吹落,可喻谓为“水谷精微”被运化而去;则左侧牧童之斗笠则是被紧扶于头上,则可以被视为是胃中水谷之腐熟也。是谓纳化相成。右侧牧童斗笠被风吹去,尽在雨中,可谓湿了;左侧牧童仍戴斗笠,可谓燥也。是谓燥湿相济。因此,从这一帧《风雨牧归图》的这一层寓义来看,我们是有理由将其视为人体气血阴阳变化之中的“脾胃关系”图的。 2008年4月 北京菜根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