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从乾宫八卦,看六经循经传变 易经有八卦,每卦有八宫,八八六十四,共有六十四卦也。 这里,我们为了谈八卦与伤寒论之关系,只取乾卦一卦八宫变化来举例言。下边来看,乾卦八宫: 乾为天 | 天风姤 | 天山遁 | 天地否 | 风地观 | 山地剥 | 火地晋 | 火天大有 |
乾为天,乾卦第一宫为乾卦,乾卦象为。 其卦像是由六个阳爻组成。所谓爻,有阴阳之分,阳爻为一 ;阴爻为——。 乾卦第二宫为天风姤卦,其卦象为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先分析其卦象,所谓姤卦,是上天下风组成,上边天卦为乾 下边风卦为巽 。 为什么天卦为乾,风卦为巽呢?、 原来这是先民将八卦依次代表了天地山泽风雷水火而矣。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巽为风、震为雷。 然后,我们接着看姤卦象,只是最下边那一爻,也即第一爻为阴爻,其余全部为阳爻。相比于第一宫乾宫卦象来言,也是只有第一爻在变。这个要记清。 接着,我们看乾卦第三宫,即天山遁卦,遁卦象为 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们还是来看卦象,显而易见,天山遁卦象相较天后姤卦象来言,第二爻也在动,即由原来的阳爻变为阴爻了。 下边,就依次类推: 天地否,第三爻在动;风地观,第四爻在动;山地剥,第五爻在动。 前边,连上乾卦,乾卦八宫,已达六宫卦了。 再往下,就是第七宫;要动最上边那一爻,即第六爻。 这一爻万不可动,一动,全卦皆阴爻,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主卦,坤卦。乾卦已死,坤卦当生。生死事大,不可再动!所以,有七天一周,周末休息一说。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生命活动节律。这时卦已变到第六宫,要到第七宫,怎么变?再往上边变,就要死。第六爻一动,石破天惊,改天换动,那最上边一爻为天,天不可破。也可谓宇宙之极点,极点不可破,不可动。一动,整个宇宙就会改变!这,就是大规律。那怎么办?若不想死,就要生,决无第三种选择,怎么生?怎么动才能生?中国先人就是聪明,高智慧就表现在这里了,——让第四爻再动!变成了火地晋 古人称这一卦为游魂卦。何谓游魂?就是魂灵将要脱离躯体,又没脱离躯体之间,像一缕游丝轻轻荡扬,很有一点“魂游虚墓之间”的意思。也就是说,人是将死未死,又勉强活着。 接着,再往下动,怎么动?是内卦,全部复原为乾卦,即为火天大有。此卦号为“归魂卦”,说明将死之人又已复生。生命周而复始,卦卦周流不息。 然后,我们再来看《伤寒论》中的六经病证传变规律。 诸君知道,《伤寒论》是讲六经辩证。 六经依次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六经为病,传变有途,一曰循经传,二曰阳经直传阴经,三曰直中阴经。这里,我们仅举六经循经传,来谈一些八卦思想对伤寒论作者张仲景的影响。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提示其人已得了伤寒病了。也即太阳病。接着怎么办? 第五条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第六条云:“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中人,一日过去,人得了太阳病。这可以看作是乾卦第一爻在动。每一爻可以当作每一经,卦有六爻;体有六经。六爻变,卦在变;六经传,病在变。现在第一爻动了,也就说明乾卦到了第二宫,却天风姤卦。若此时,脉静,也就是脉像不发生变化,第二爻不动,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心烦喜呕者,少阳病也;躁烦者,阳明病也。“脉数急者”,也在提示脉像已改变,病在变。到底是传入阳明或少阳,要具体来辩脉证,不可拘泥。但有一点,太阳病在变,在往下传。若按张仲景《伤寒论》论六经顺序来言,病当传入阳明。这时,我们看卦象,也即第二爻在动。乾卦第三宫形成,即天山遁。 我们依次类推: 乾卦第四宫,第三爻动,为天地否。此时,病当入少阳。 乾卦第五宫,第四爻动,为风地观。此时,病当入太阴。 乾卦第六宫,第五爻动,为山地剥。此时,病当入少阴。 接着,若病要传当入厥阴病。厥阴病,变化无端,寒热杂错,相当难辩难治。一部《伤寒论》,最为厥阴病难以把握,厥阴病篇也零乱不堪,并无确切病证与疗法。这一切,都说明厥阴病相当难治!病到厥阴,死症多矣。而此时,卦象再要往下变,就要动第六爻。六爻动,地天山摇,天翻地覆。乾卦变坤,阳转入阴,一生一死也。 若第六爻不动,根据上边乾卦八宫六爻的变法,则要动第四爻。 第四爻,为何?太阴之徵也。 太阴为何?太阴脾也。脾为后天,后天得气而动,说明脾土复苏,生机有望。这时,若厥阴病有胃气恢复,病就会向好的一面发展了。 通过以上乾卦八宫六爻之动与六经病证循经传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伤寒论》与八卦思想可谓息息相通矣! 2016/11/13,磨砚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