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话小针之道 《九针十二原》岐伯开宗明义第一论,即谈的是小针之道。 这也就是该篇医学论文岐伯答曰的第一段内容。这一段,很重要。讲的是针道,虽然很短,却是灵枢之灵魂,讲的是上工之所为,守神守机之大道。正如岐伯自言的,易陈难入。针之大道,容易说,理解难,精通更难,非山医命相卜具备者不能知也。 岐伯开口便说,“粗守形,上守神”。即上工是守神的,粗工是守形的,我们现在多是粗工,呵呵,因为我们现在都在剌形,而非在调阴阳之机变。非古之真人者,不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也。 那么什么是神?”神乎神,客在门“。神与魔(我们古人称之为客,多么亲切,非圣人者不能说出!)同在。 现在的人爱憎十分分明,真理好像都在他那一边,对人对物,凡和我意者赞扬之,凡不和我意者贬斥之,真是大错。孰不知,“神乎神,客在门”,阴阳随时随处都在机变之中。一个人,永远是正邪合一之身心。经络行三气,上行邪气,中行浊气,下行清气,“客”永远在门也。 高明的医者是守着这阴阳机变的,粗工是守着关,即穴道也。守关者何?兵卒也。敌人来了,他才有作为,也就是病邪侵身了,他才动,这哪里会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领。 古之贤人的标准也都是“法则天地,逆从阴阳”,我们真是难以做到。那么阴阳之变,在我们人体里是怎么一回事呢?“机之动,不离其空。” “空”者,《道德经》曰:“渊也”“谷也”,也就是存阴阳之地,阴阳出入游行之地也。我们解之为,经络。”空“包括经络,但不等同于经络,还有其它。“空中之机,清静而微”。空中之机变,是悄无声息的,变化是很细微的,一点一点的。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为什么病势力这么大,大如山倒?因为它积存力量的时间久矣。邪气积蓄的力量在体内久矣。也就是正气不存内的这一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其气必虚这个局面,也非一朝一夕就造成的。 当然古之四种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不会允许这种局面出现的。我们都是凡人,做不到。所以,凡人就要得病。中医对病邪的态度是什么呢?“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这,可以说是中医救治之大法。 同时,我们还要悉知这个病人之“逆顺”,要知其逆顺,就要知其天命,十二宫(社会关系)与八卦风水(地理位置),这些情况清楚了,你才知道其逆顺,才能正确下针调阴阳。调阴阳之法,大道至简,只在下针速迟也。一呼一吸气行六寸,邪气当头,一针下去,便阻其运行传变了。所谓速者,当即立断;所谓迟者,以逸待劳。何谓”以逸待劳“?五行治法也。 “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这一句,可谓针道全部精华之所在。可是你去看张志聪,看马莳,他们都不明此意。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具备五术之本领。迎者,来也,为顺;随者,追也,为逆。针道之法,要“引”来的;“导”去的。一句话,就是引着神去病灶的方向;导着魔归于“空”。“以意和之”,意,很重要。这里可当意念讲,上工看病治病是有意念的,他们的意念流动,能跟随病人之神客二气流动也。说白了,也就像张仲景师,他能看出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的流动路线。 也许有人会对晚生上一句“导着魔归于空”有疑义。说,你前番不说了,空乃经络了,怎么现在将邪气引向经络里了?这就是小针之道之妙哉。“神乎神,客在门”也!如果阁下没有这一点悟性,我劝你就不要习针灸了。 文之将末,我给诸位讲一个亲身体验的“故事”。 一年,我带家人去尔湾附近的海滩玩。有一群海鸥在沙滩飞来飞去觅食。其中有一个凶狠的家伙,欺负一下这个,欺负一下那个,它长相也比其它海鸥丑陋许多,样子一看就是很凶的。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翩翩白羽的鸥鸟,它样子修美而气态优雅,它一落下去,这群狂躁的鸥群立马安稳下来,那只凶狠的家伙也不再张牙舞爪,但它还时不时去叼咬其它鸥鸟,大白鸥鸟便冲它而去,它便缩头缩脑不敢造次了。这是一个鸟群,“神乎神,客在门”,也是神与客同在。禽类尚且如此,何况人间乎?何况人体乎! 2019/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