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从蹇卦,谈太阳与阳明合病之机 《伤寒论》第36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这一条用卦理解释,颇是有趣。 以前,我们曾经有说过,在《伤寒论》中“合病”与“并病”的微小差别。即按《说文解字》上来言,“合”者,有助之意。现在这一条,第36条,是仲师在讲罢伤寒八证(第35条)之后,马上论及的。其意就是,内在的逻辑是,太阳病伤寒证乍起,比较严重,太阳受寒邪侵袭严苛,阳明会派出正气来助其抗邪,所以太阳与阳明合病。由条文之意可以看出来,这时候太阳病仍是主要矛盾,阳明是次要的,是助其抗邪,因而受些”牵连“,但也提示在表外证的同时,人体里一层、深一层的正气也因动而损了。只不过是轻微的,次要的。 我们知道,在八卦与六经病的对应关系中,通常我们将伤寒证对应坎之主卦,将阳明证对应艮之主卦,现在二阳合病,以太阳为主,阳明为次,也即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仍以太阳为主,阳明在内只是由于助太阳而受损,因此这个太阳与阳明,如果我们给它画卦时,怎么画呢? 也就是说,坎主卦与艮主卦哪一个会是外卦,哪一个会是内卦呢?笔者认为,当然坎在外,艮在内。为什么?因为肌体表现的仍是太阳病,太阳病主外;阳明相助而损,是在内,在内起的变化,所以太阳与阳明合病之卦象应是坎上艮下,此为水山蹇卦。 这个时候,虽然太阳病在外,然而在内的阳明已经“动”了起来。在主客、内外因上来看,如果处理不当,疾病会由“内因”占主导的作用,就会迅速转变。也就是说,此证不能忽视阳明的作用。此时,虽然证候上来言,症状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太阳病上,太阳是主要矛盾,然在内的阳明已经损及,阳明在内,是主卦,提示若治之不及时与恰当,病很有可能向里传变。因此,在这一层意义上来讲,坎上艮下,也是有道理的。 那么,我们来看蹇卦的象辞:“大雨倾地雪满天,路上行人苦又寒,拖泥带水费尽力,事不遂心且耐烦。” 外部环境是雨雪寒天,提示风寒邪气重。注意这里雨雪二字,都是说明这个寒邪里头有湿邪存在。也就是说,这个证候里头,想必会有湿邪的存在。不是么?如果我们站在邪气的角度来看,以前我们多次论及过,在外的邪气能够快速传里,那一定是有湿。现在外部环境是雨雪寒天,外湿必然要侵入或引动内湿的,形成湿邪引寒入里,从而形成太阳与阳明合病。 象辞中”路上行人苦又寒“,不正是说明此证候的症状表现么。患者又苦又寒,怕冷又痛苦。怎么办?“且耐烦。”“且耐烦”三字,提醒我们临证时,且要耐烦,不要操之过急,要耐下心思,不可妄动。也就是说,不要一看到太阳与阳明合病,有阳明里证的表现,就急手急脚去动阳明之证,”且耐烦“。这是一记警语,切记! 然后我们来看蹇卦辞:“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大家知道,在古中国西南方是热的象征;东北方是寒的象证。卦辞云,”利西南,不利东北“,就是提示我们用药要用热药,且忌用寒药。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这个证候,太阳与阳明合病,且表证占主要地位时候,我们还要用热药解在表的太阳之寒。不要去用寒药,白虎汤辈去动阳明之里热。当然,”利见大人“,我们可以理解为去见医生,赶快去看医生,这样就”贞吉“。(孔老先生对我们说,学易须玩牵而得之。圣人语,当铭记!师傅死了,弟子手舞之,足蹈之,时而笑之,此为上上境。) 接着我们来看爻辞:“初六,往蹇,来誉。”初六是这个卦的第一爻。第一爻为阴爻,爻辞的意思就是说,初六,前进将会进入险境,后退将会得到赞美。这也就是在提醒我们,临证时要着眼于太阳病这个表证,不要着意疾病往深处去那一层,要“后退”守住太阳病施治,这样就会不入险境,而治得了病,赢来赞美。 那么,我们守住太阳病,治从初爻起,也即初爻变动,由阴转阳。这个卦应当变成上坎下火,水火既济卦。得到既济卦,就是说明这个病就治好了。既济卦象曰:“金榜以上题姓名,不负当年苦用功,人逢此卦名吉庆,一切谋望大亨通。”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 值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伤寒论》这个第36条。仲师说,如果见到症状”喘而胸满者“,提示病邪主要仍在上焦,就还让他喝麻黄汤。麻黄汤是干吗的?就是还要赶紧去救治太阳表证也!这也正是蹇卦之卦理也! 202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