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上一条,讲厥阴之呕,是寒性的;这一条,讲厥阴之呕,是热性的。 寒性的厥阴之呕是肝经之寒,厥阴肝之寒邪犯胃致其作呕,吐涎沫,头顶痛;热性的厥阴之呕是胆经之热,胆热犯胃致其呕,是呕而发热。因为在肋胁部,肝与胆是一对夫妻,在厥阴篇提及这个呕而发热,是与肝作一对照,大家明白此理即可。怎么治?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鬱,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这一条,是讲哕。所谓哕是无声而吐,呕是有声而吐。胃中有寒邪,饮食物不得消化,胃不受纳,会哕; 胃中有热邪,热邪往上扰,饮食物也会随之而出,也会口哕。也就是说,一个哕的病人,胃有热的,也有胃寒的。这一条,是讲胃中寒冷之哕。一个伤寒病人,医生给他用了大吐、大下之法,这就伤其胃阳了,极虚,胃阳伤得比较厉害了,因为阳气不能固密,所以这个病人就表现为出汗,不停出法,是阳气虚了。胃中阳气虚,阳气不得顺接,便浮越在体表,表现为体表发热,是谓阳虚发热。医生为了治其病,就让他喝水,又发汗,喝水,饮入于胃,不得消化;又发汗,用了热药,热摧动饮物往上去,病人就会哕。为什么呢?本质上是胃中寒冷也。胃中寒,不得消化饮食物,病人又喝水,水也不得化,同时喝发汗热药,药热之性向上向外,带着水就吐出来了。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这一条,是讲哕而腹满之证治。 哕,前边我们说过,有胃热的,也有胃寒的。哕与呕,在症状上的不同表现就是,呕而有声,声大;而哕者多无声,声小。哕与呕,在病因病机上的不同是,呕多是肝胆犯胃所致,一般肝气犯胃是肝寒,胆气犯胃是胆热,而哕则多是胃本身的寒热之问题。这一条,非但有哕,还有腹满。前头,我们也讲过,腹满要责之于体内、腹内寒热阴阳气逆乱所致。寒热阴阳分虚实,若是虚证则多表现为下利。这一条,结合后文可知是不利,那就排除虚证,应为六腑实证了。如果是热多一点,大便往往不利;如果是寒多一点,寒凝于水,小便往往不利。看哪一部分不利,分析其寒热,利之则愈。 202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