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叫:《随便举个数,假如给我五百万》 我新近写过一篇3800字的评论文《我与史铁生》,希望不久会有媒体发表她,底下是节选: ......记得罗素在写到自己对死亡的理解时,用百川渐渐汇入大洋来比喻小我慢慢消失在宇宙的整体里。史铁生的描绘与此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在一个大宇宙生生不息的意志里,小我可以忽略不计。至此,作者的灵魂攀升到了一个与日月同辉的忘我境地。 文笔和文思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好作家,上乘作家;但伟大的作家,必定要涉及生命最本质的那些点和面,必定要平民,必定要大爱。史铁生摇着轮椅在地坛走过的这十五年,就是和宇宙、和生命、和人间最普通平凡的一切对话的十五年。他的情和爱,期盼和梦想,胆怯和勇气,迷茫和清晰,遐思和熟虑,跟随他手下的轮子在结实的地上一寸寸印过;而我,也跟着一起身临其境般体验当时的一情一景。我随着作者细细的笔触静观那藤蔓与古松,那雨燕与瓢虫,那树干上仅存的、“寂寞如一间空屋”的蝉蜕,那“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珠。我随着那时而支呀出声的转轮,拾起片片思绪。那些曾经同样困惑过我,甚至叫我惧怕的问题,因了基督信仰的关系而淡出我的脑海;而那些人情世事,却是同样的揪心难释,也同样的终潜入悠悠的淡定。 人从某种角度上说都是残缺不全的。我作为一个残缺不全而又喜爱码字之人,同样希望以自己的文字来弥补自己生命里的某种残缺,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某种价值。读着史铁生那些关于写作和人生的自我剖析,我伸出手来,和这位可敬的真诚的作家阴阳远握。 这个世界上感撼人心的无非这几样:爱,无私,苦难和自强。读着《我与地坛》,我就这样地被感撼了,不似回肠荡气,更胜柔肠九曲。辽阔的胸怀,高远的境界,丰厚的文思,并不需要走千里路来获取,不需要天涯海角来映衬,耶稣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当然史铁生不是耶稣,就像凡人一样,他从肉到灵都不完美。他只不过是用一双文学家的眼睛,一颗敏感、谦卑、真诚的心和自己也和外部的世界交流,他有一副格外痛苦也敢于直面痛苦的灵魂。这一切的自然外化,就成了《我与地坛》。 同样是轮椅上的犟种,罗斯福后来发现声音比外观重要,于是有了他战争与和平的年代里一声声鼓舞人心和勇气的演讲;史铁生的文字,早就突破他身体的和时空的限制,长上翅膀飞遍五大洲四大洋,飞向天的高处,也飞入心的底端。于是,就有了《我与史铁生》。 回到题目,假如给我五百万,我会拿她来设立一个华文文学奖,我将举起那些文笔璀璨,文性晶莹,文心卑微的人。 ------ 其实有没有五百万都没有关系,这是我要做的工。 【虔野星文】 【身边多俊杰】作者:虔谦, 朗诵:叶子 最后的对接:几近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