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果读起来有熟悉相似感,系属巧合。
一
我第一次见她时是在福安镇的职业介绍所里。改革开放后,陆续有不少外地来的人落脚福安镇。
福安镇原来叫三围镇。 是个靠海的文明古镇。 站在海湾边上能看到三个小岛屿,象卫星似的环绕着这个镇。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天蒙蒙亮时我和年段里的同学到了三围海边,远远看着远处的三个小岛。 当时我心里涌上了一种也是朦胧的说不出的感觉。 不知那岛上都有什么? 不知它们这样忠实地守着三围镇有多久了?
大概三围镇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海边的白塔楼和八角亭里有许多古代文人的笔迹和几尊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石雕。 从我小时候起,就听人喊着三围镇将要有大地震加大海啸。 后来真的震了好几回,不过都是小打小闹;白塔楼和八角亭都好好的在那儿。
开放以后,有了关于女人的 “三围”这个词,镇办就到县里要求将三围镇改名为福安镇,说是这样不仅维护了文明古镇的纯洁性声望,也反映了文明古镇的福气,也有吉利的意味。 镇里和县里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三围这个名字本身也很吉祥。最后折衷了一下, 海湾那一带还叫三围, 镇的主体就叫福安。
福安镇的保姆真不少,似乎从天的另一边来的都有。
当工作人员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她看上去三十六、七岁的样子。脸上有些清瘦,没有多少血色;没有笑容。 她站了起来,向我点了点头,幅度之小几乎看不出来。
我竟也笑不出来。 我们好象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
“听说你是江西来的?”我问。 “是。”她回答。 “江西哪里?” “坳里。是山区。”她补充说。 “坳里……到这里,大概是要坐火车吧?”我问。 “我是搭朋友的货车下来的。”她答道。 我一听,不由得又打量了她一眼,体会着她家境的难。
家里请保姆主要是为了照顾公公。
公公原来是福安镇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婆婆是中学里的教员。 两人基本上是形影不离。 婆婆是三年前去世的。那以后,公公的体质就一天不如一天。
我和先生在县城里工作,平时照顾不到家里。我每个周末都会搭车来福安镇看看公公,帮他洗衣服打扫房间,做上几天的饭菜。
婆婆的照片就挂在公公的卧室里。几乎每次去,都会看到公公抱着婆婆以前写的书稿发愣。他看上去非常孤单。有时我竟会责怪自己生不出孩子来。要不然,有个孙子陪着该有多好!
我先生和公公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太亲密。我也不是完全了解个中的原因。只是有一件事, 先生和我讲过。他说他的祖父生前留下了两栋房产。其中有一处是要留给他的。结果是,现在两处房子都在公公的名下。我看得出来,先生心里有很深的疙瘩。
先生大我六岁,当过下乡知青。后来被调到县城当文化馆的秘书。我们现在住的就是文化馆用优惠的价钱卖给我们的公寓房。房子很小,地点也不是太好。
也许是因为那处房子归属了公公的原由,先生对住房总是显示出特别的敏感。每次回家假如看到家里暗一点,他的眉头就会皱起来。 我每次上班前都要记得把窗帘拉开;回家以后赶紧把挂在阳台上的衣服什物取下来。 小厅里装了个玻璃镜,为的是显得亮堂宽敞。
公公信任我超过信任我先生。所以找保姆的事他就全权交给我去办。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还站在我跟前的这个女人。 “姚山兰。”她回答。 “姚山兰”,想象着满山坳的野生兰花……我喜欢这名字。我让她坐下。接着便问起她以前有没有做过保姆的经验。 “保姆倒是没做过,”她说,“不过以前在家时都是我照顾爸妈和两个妹妹。” “现在家里都有什么人?” “我爸两年前走了。大妹妹大学毕业又工作了好几年了。小妹妹和妈妈在家做点零星工。能照顾自己。” “你结婚了吗?”听了她简短的介绍,我对她有些关注起来。 只见她嘴唇动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
大概过了二十秒钟后,她才回答说,她离婚了。
我心里咯噔一响。离婚这种事听起总让人有些不踏实。 “怎么会离婚呢?”我至少得知道个大致。
她转头看看一边墙上贴着的女明星像;那明星做着姿势,咧着嘴笑。 很快的,她把头转向另一边。那边的墙角摆着一盆富贵树。 “他有别的女人。” 她说了这么一句。
屋里暗了点,所里职员打开了灯。我发现,姚山兰长得相当匀称。从脸型到身段。
下一集: 我家的保姆和装修工 (中篇小说 二)
即景:生米已成软粥的老夫老妻
被海水打湿的诗稿
...不要在二十九岁以前结婚 (79)
海外大陆移民:尴尬的爱国心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