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看完了谍战剧《风筝》。这部电视剧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谍战上,它甚至也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好电视剧、良心剧等等,它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
这两、三年来,我“追”了不少不错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大致就是演出一些出色的故事:恩怨情仇、帝王将相、英雄人物、宫廷风云等等。这些电视剧在不同的题材上演绎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顶多再反映一些人性的东西。唯有《风筝》,不仅囊括了以上所有,更重要的是,它还从一个特别的角度——特工谍战——切入,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近代从国共内战到文革这段历史,以及这段历史如何驱遣中国人的言行,扭曲中国人的人性,最后,它又是如何地造成了这个国度里无数的家庭和个人的悲剧。我看过的其他剧多为平面的,而《风筝》,无论从人性本身看还是从人与社会历史的有机交织上看,都是立体的。
这部电视剧的前半部主要涵盖国共内战直至国民党溃败、撤离大陆这段历史。共产党潜入军统高层的特务郑耀先,有着过人的胆略和特工资质,敢为人所不敢,料敌如神,心狠手辣,行动迅雷不及掩耳。因他在戴笠手下八大金刚中排行第六,那些对他又恨又怕的人称其为“鬼子六”。他在几年间,以自己的卓越特工表现和关键时刻对手下的庇护、勇为伙伴两肋插刀的性格和行为,赢得了一大帮对他忠肝义胆、舍生忘死的兄弟,被他们昵称“六哥”。其中,最为特出的三人为宫庶、宋孝安和赵简之。在国民党溃退的日子里,赵简之在共军监牢里,因得知徐百川叛变而悲愤自杀。宋孝安为救六哥,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反被自己的“六哥”设计捕杀,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最挚爱的“六哥”的真实身份,还叮嘱说:六哥,你要保重,我再也不能保护你了! 而宫庶,这个老牌间谍,郑耀先最为得意的门生,则是在被“六哥”诱捕后,知道了“六哥”竟为何许人。极度的震撼之下,他悲愤地斥责对其一直以来崇拜有加、忠心不二的“六哥”,呵斥他背信弃义,扔下对他翘首以盼的兄弟们,他们个个死得如真爷们,问他有何脸面到地下去见赵简之、宋孝安和许多为他而死的兄弟们。
赵简之、宋孝安、宫庶等人,个个死得惨烈,令人扼腕。我个人甚至不敢看宫庶被诱捕、得知“六哥”竟是共党,最后被枪决的那一集,我是在事后“偷偷”地窥视了一些片段。
一般来说,一个电视剧的主角,只要不是纯然反面人物,这个主角的命运总会深深地抓住观众的心,博得观众的同情,对郑耀先这个人物,更是如此。看完《风筝》,我就在想,郑耀先诱杀自己曾经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兄弟,算不算这个人物的瑕疵?更进一步,真不真实?如果我来写,我断不会这么写,我一定会写他不肯伤害自己的故友。从电视上看,其实他也不一定非要那么做,比如对韩冰,他完全可以不去主动说出韩冰就是“影子”,更何况韩冰是他深爱的女人。那样的话,虽然他有违理念和一个特工的职业品德,但他也至少保住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良善底线,更保住了中国传统道德上桃园结义的那个“义”(不是“大义灭亲”的那个“义”)。那样写,无疑是良心的、温馨的、阳光的、欢喜的。而《风筝》剧作这样的安排,却是残酷的、黑暗和悲哀的。
想了又想,两种写法都真实,但《风筝》的处理,虽然从观众的体验上说是不愉快和难受的,但是它无疑更加深刻,因为它更含人性的层次。什么人性的层次?第一层,也是作为各种悲喜剧基础的人性基层:朋友、爱人之间的忠心、情义。第二层,是人性的底层被外界因素所主宰、驾驭、扭曲了以后的表现:人的与其初心相违背的行为,以及这行为带给人的痛楚和摧残。
郑耀先无疑是极为悲哀的一个人。他在军统经年,已经到了对自己的身份认证时而模糊的地步。不仅如此,在与中统的险恶缠斗以及其他一些军统内部的争斗中,他身边围绕着一群肝胆相照的战友、兄弟。你说他不爱他们吗?他爱的。他对这些兄弟的保护也是奋不顾身的,比如他亲赴刑场,从戴笠的枪口下救出众多战友。又如他在毛人凤宣称桌上有毒酒,有罪的人该喝那杯毒酒后,一杯一杯喝完了所有兄弟们跟前的酒。爱他们又最终毁灭他们,是郑耀先的政党信念和特工天职使然,是一个革命者在那个信仰高于人性、国家高于个人的时空里的行为必然。郑耀先自己说:他这辈子爱过三个女人,其中两个都在敌党。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悲剧!
归根结底,国共内战的历史事实是郑耀先人格里的矛盾扭曲以及他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社会历史的业力,似乎规定了个体命运的轨迹。郑耀先刺杀高占龙时,高的小儿子忽然出现,目睹了那血腥的一幕而致神经错乱。多少年过去了,当高占龙的儿子刺杀郑耀先时,郑的孙子也突然出现……《风筝》表现出来的这种因果连接,何等阴森,叫人不寒而栗。
原始人为温饱而战。人类一脚跨进文明的门槛后,便开始了双重的战争:物质利益和观念信仰。一个观念和利益分裂的时代,给许多投身、或被卷入厮杀的人们带来人格的撕裂和困惑,他们的人生,注定不可能是单纯和欢乐的。而从事特工谍报的人们,更是注定要过上双重乃至更加多重的生活。也因此,《风筝》的描写有着深刻的、立体的真实,尽管这个真实往往带着令人不敢直面的恐怖性。
当然,另一种描写,我所偏爱的暖色调的描写,也是真实的,只不过,它突出的是人性无可磨灭的初衷:情爱,和平……二战中,有德国飞行员引领美国受创的军机脱险的佳话,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感人的故事。这种描写,虽然层次上单薄了一些,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人们需要来自正面的撼动,需要人性的光辉、灵魂的升华和世间的希望。
在评论所谓的人性扭曲时,我也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人性有没有受到某种扭曲?不沾任何铅华、没有任何扭曲的所谓纯粹的人性,存不存在?我相信是存在的,以某种形式、在某个层面上存在着。提炼这种本初人性的作品,大致便是作品中的浪漫主义了。
郑耀先这个人物的厚度,这个形象塑造的成功,除了原著的功劳外,自导自演的柳云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不可一世的军统巨子,杀人如捻蚁的“鬼子六”,到落魄铁窗雨巷,随时可能像蚂蚁一样被踩死的残废人,郑耀先的乱世沉浮,活生生向世人展示了人生之脆弱,命运之无常。在时代的洪流下,人是多么的渺小卑微。身为共产党特工,不断眼睁睁看着同志被折磨杀戮而无可奈何,后来又亲手诱捕自己曾经的同伴,乃至亲眼看着自己所爱的女人一个个倒下……郑耀先的一生充满了被猜忌、被怀疑、被误会、被仇恨的困顿窒息,充满了无奈、挣扎、分离和心扉彻痛。甚至从他一开始的耀武扬威里,也可以窥视到这个人物本质上的弱处和悲剧性。同时,郑耀先又顶级聪明敏锐、果敢凌厉并且有着沙漠胡杨般的生存韧性和生存能力。柳云龙将这个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将观众一次又一次带上他那些如日中天的巅峰时刻和撕心裂肺的生命节点。
看完《琅琊榜》后,我还曾一次次重温。而看完《风筝》后,我不会。《风筝》是一部让你看完后不想再回去看的好电视剧。不想重温,因为它太现实主义,太沉重和悲催,风筝断线,却不见天蓝。我在想,可扭曲性本身,就是人性的一个属性,一个黑洞。《风筝》里,人性是如此地被变形和窒息;时代的力道,将一个一个人生卷入宿命的浪潮。我们的文学艺术,毫无疑问会有这方面的杰作,如《风筝》。我们的文学艺术,也肯定需要另外的杰作,她们充满了化蝶般的浪漫,如同初春的风,带着妩媚的阳光,暖暖地抚平人的创伤,安慰人的灵魂……我们的人生,也就在这一暗一明的山路弯弯中徒步走过。(图片来自网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