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阿强 一 引子:一个有来头的地方 话说茫茫九派,巍巍神州,有来头的地方,不仅仅在黄土高坡。 在古城泉州南端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古镇叫安海,也叫湾海、安平、鸿江。安海古地属于《孟子.滕文公上》里所谓“南蛮鴃舌之人”的地盘。一千七百年前五胡乱华时,一部分中原人从华北一带逃避战乱南下,和当地土著融合。唐、宋各朝也有大批北方人口南进,散落福建各方,当然也少不了古城泉州及其属地安海。所以安海人是土著和历代南下中原人的混合。今天的安海话还保留许多古词古音,“锅”安海话叫“鼎”,就是典型的一例。安海话里没有F这个声母,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古(先秦)无轻唇音”的印证。 顾名思义,安海和海有关。泉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安海港则是泉州港的辅港,想当年是非常繁忙兼繁荣的一个港口。 还有一样东西很重要,就是唆啰嗹。唆啰嗹是古代越文化装扮唱念表演形式的遗存,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龙王爷采莲《唆啰嗹》表演则仅存于安海镇。 虽说安海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安海古镇的兴盛却是从宋代开始的。世界上最长的古石桥安平桥就是宋代建造的,桥头的白塔也是。不过安海有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龙山寺,却是隋代的建筑,上面还有中国大儒朱熹的亲笔题字“普现殿”。 安海(鸿江)有一条街,叫海央路。海央路往北靠近小镇集市街口的地方有一个池塘,边上有一个高耸的却没有多少人去注意的碉堡似的筒子楼,当地人叫它“枪楼”。这座枪楼是明代抗击倭寇时留下来的,本来四周有城墙护着,中间还有城门。抗战抗到最艰苦的时候,日本人的飞机横空飞过安海,扔下的炸弹造成了安海和周边乡镇平民的伤亡。据说有一个叫坎郎的当地人,有一次扛着一把枪跑到筒楼上,对着日本人的飞机大呼小叫,把枪膛里的子弹射光了以后,日本人的飞机就不见了。 那以后,枪楼就真的废置了。 枪楼往北去大概七百米路,有一个叫“寨埔”的平地,那可是当年海王郑芝龙所建,其子郑成功习武之地。直到现在,安海人还“国姓爷”“国姓爷”地称呼郑成功。这个称呼有来头,就像安海这个地方有来头一样,不过,我们得言归正传了。 就从民国三十五年开始说起。
** 后注:从卑微到辉煌,从忍耐到图强,这部小说写的是张家两代人民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故事。下集待续。
下集: 《无房》02 初登鸿香楼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