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文学时代版 2018年12月6日
周璇一支圆润甜美清亮的《花好月圆》,跨越半个多世纪,响彻神州大地。一轮圆月,从汉的“明月皎皎光”,到李白的“疑是地上霜”,再到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直至周璇的“花好月圆”,是中国人民亲人安好团聚的象征。中国人民的梦,多么的简单朴素!然而,在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家国难以两全的时节,这个梦,也最是伤心梦! 《北平无战事》这样一部以抗战结束内战到来时期为历史背景的戏,恰恰就以那支《花好月圆》为主调,增添了剧情无限的伤感!“党国”幻灭,家庭破碎,挺过了抗战铁血烽火和内战生死考验的方家,最后一家三分,天涯相隔。活生生的亲人离散、人民分割,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深远的苦难和煎熬。中国人最简单的梦,竟成了人间难以企及的梦! 该电视剧片尾写着:“谨以此片献给(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作出牺牲的无名英雄”。 不管是挺过日军狂轰滥炸,为国牺牲妻子女儿,承受儿子背离,又忍过国民党不断威逼的银行行长方步亭,还是在地下隐忍工作、为朋友担当、最终痛失亲女的中共党员谢培东,还是该剧男一号,没有了慈母和妹妹、在自己身份的认证上以及对共产党组织的苦苦寻觅中挣扎的方孟敖,都是中国人民苦难历史和无比坚忍之民族性格的写照,他们也都是那样的一群无名英雄。 在离开北平前往台湾前,方孟敖引用《堂吉诃德》里的一段话:“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时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反其道而说:“北平要解放了,中国也很快就要解放了。我做过的事情和我这个人,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两段意思截然相反的话,道出了方孟敖心中无限的慨叹。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方孟敖驾驶他的飞机,携带着父亲和未婚妻,还有原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物资,飞向台湾海峡。方家父子和许多人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所牺牲的一切,所奉献的一切,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淡出人们的记忆。然而,他们所做的一切,也并不为留名,这正是我们先辈优秀的品格之一。推而广之,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大致也只有帝王将相,多少人战死沙场或老死边陲,又有谁知道他们的名字?所谓的留名,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无名英雄们来说,或许已经不复重要。但是对于后辈子孙来说,铭记这个事情却意义重大。从世代的传承连结上看,后人的身上有前人的血;后人的生命里有前人的印记。记住前面倒下的人们,谁能说前人的灵魂会没有感觉? 说到方孟敖这个人物,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坚强而眼神里略带忧伤的男性。看了刘烨的戏,我明白了。刘烨塑造了一位在极为险恶复杂严酷的环境里一个忧伤而强悍、聪慧而有担当的男人形象。他是一个出色的空军军官,一个深爱父亲的儿子,一个懂得引领照顾弟弟的兄长,一个随时准备保护恋人的男人。虽然他非常优秀,但时代却带给他太多的无奈。生活按其属性,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何况是处在一个民不聊生、极端劣质的时空里。在这样的时空里,一个肩负着那许多物质和情感重负的男人,一个还在寻觅自己的身份和组织的男人,他的眼神里,怎么可能没有孤独和忧伤。如果眼神里没有一点忧伤,他要么是不真实,要么便是无所谓。当然,忧伤之外,方梦敖的身上更携带着一股奋不顾身的勇气和胆略,使得他能够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我喜欢刘烨演绎的方孟敖这个人物,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内心。一个人,要在苦难中生活、战斗,他一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一股不绝的源泉。这个内心,这个源泉,在方孟敖的年代里,除了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质外,主要还有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和“党国”信念。“国”就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党则视其所属政党而定。在今天,党外人士或许少了“党”这一念,但是一个大我的信念却依然是一个人内在力量和精神源泉的重要部分。 使一个人身处艰难时世而又能顶天立地地活着的,就是那样一种内在力量。这是实质,剩下的,就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具体到一个作家和演员,也是如此。一种信念、情怀,一种坚忍、无私和恢弘,是一个作家或演员的境界,也是他的根基,构成他作品的主心骨和精神力度。 也就是说,人活,光有一口气还不行,还得有那个内在的精神力量。这方面,中华民族不凡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今天,我聆听《花好月圆》,重温《北平无战事》,感受我们民族的坚强和奋不顾身,心灵重回我们最质朴、美好的梦想。这梦想,连同为她的付出、对她的守护,正是我们民族生命内力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