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右一)在论坛上发言。朦胧派诗人杨炼(中)、“民间写作”代表诗人杨克(左一)在聆听。
酝酿已久的首届中国(宝安)国际诗歌论坛暨名家诗歌讲座昨在宝安区图书馆新馆举行。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朦胧派诗人杨炼、诗人杨克,以及来自粤港澳
等地和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百余名诗人齐聚宝安,分享诗歌创作心得,交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现代诗歌具有国际背景”
沃尔夫冈·顾彬、杨炼、杨克首先以“现代诗歌对人类的精神重构”为主题展开诗歌对话。“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是具有国际背景的。”顾彬表示。这位德国著名的
汉学家、翻译家和诗人,是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曾于2013年获得德语最高翻译奖。几十年来,顾彬在德国讲授、传播中国文化,在中国讲授、传播欧洲文
化,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顾彬一直深爱着中国诗歌,他曾将北岛、杨炼、张枣、翟永明、梁秉均等中国诗人的作品翻译成册,在欧洲出版,是最早向西
方诗歌界译介中国现代诗歌的人。
“借用顾城说过的话,我们现代人都和虫子一样,生活在火车盒子里。”顾彬说,现代诗歌就像一扇窗户,使人的思想获得解放。顾彬认为,研究中国现代诗人并不
需要了解中国文学,他以顾城、北岛、欧阳江河为例,认为这些诗人在创作中受欧美诗人的影响更大。他表示,中国现代诗歌是国际的诗歌,一位好的中国现代诗人
应该是具有国际背景的。
“传统是今人写就的书”
杨炼认为,中国诗歌的深度和生存的难度是相称的。杨炼以长诗《诺日朗》出名,曾被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他自称“全球化意义上的中国诗人”,认为中国现
代诗人应站在全球化的立意上,理解过去几千年来中国基层人民的感受。“不理解中国,就不理解全球化;不理解全球化,就不能理解中国诗歌的立足点。”他说,
宝安就像全球化的肚脐眼,这里充满了生存的挑战性,而在这里生活的农民工诗人,用诗歌诠释了“精神重构”,让世界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传统是不停向昨天提出问题,是活在今天的人写就的书。”杨炼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中国现代诗歌和中国传统的复杂关系。他以自身创作经历为例,其代表
作《同心圆》即是以《易经》为结构,组合起诗和散文的多重探索,短诗集《十六行诗》则与宋词的上下阕结构相仿。“实验诗歌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古体诗。”杨炼
说,他正计划出版一本中国现代诗歌集,通过现代诗歌打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思想地图。
担任此次论坛主持的杨克,是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民间写作”代表诗人之一,他同时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克认为,中国的传统已经深深浸入了中国诗人的骨子里,无论诗人是否与国际有沟通,都深深影响着诗人的创作。
“中国诗人血液里流着民族的史诗”
“我们的血液里流着一首诗,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从石岩街道成长起来并获得国际诗歌奖的打工诗人郭金牛说,中国现代诗人要站在中国传统诗歌的角度,重塑现代诗歌的语境,“中国的诗歌带有本民族的提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品被选入高考试卷的宝安本土诗人朱巧玲、《文心》季刊总编辑施雨、澳大利亚华文出版社社长庄伟杰、混语版《世界诗人》杂志总编辑野鬼、《香港文学报》总编辑张诗剑、香港《圆桌》诗刊总编辑秀实等诗人,也发表了各自的感想。
在互动环节,顾彬、杨炼、杨克分别朗诵了自己的作品,美国诗人蒂姆·C·赫森、加拿大诗人伊尔琳·玛丽·彭德尔顿、加拿大诗人肖恩·M·道格拉斯及其他诗人各自朗诵了一首中国现代诗歌作品。
此次讲座由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文联、深圳市作协、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文联、宝安区作协及深圳市伶仃洋诗社、大道文化公社、打铁文艺部落等单位联合举办。
(宝安日报见习记者王悦/文 郭航/图)
转自:文心社:http://wxs.hi2net.com/home/news_read.asp?newsid=86846
杨炼、顾彬莅临首届中国(宝安)国
禾原2014年三期最佳作品
禾原三期诗歌选萃
禾原三期散文选萃
禾原三期短篇小说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