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郑芝龙
作者: 我的父亲
虔谦注: 父亲和母亲50年代同毕业于厦门大学. 之后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 安徽人民出版社, 安徽省文联, 泉州华侨大学等单位任教或当编辑等. 早先专攻古典戏剧和文艺批评. 《海王郑芝龙》 是父亲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之一. 父亲曾和我说过, 他要为郑氏翻案. 征得他的同意, 我决定陆续在我的海外博客为他连载这部文史类作品.
文中所提到的石井镇我小时候也曾去过. 如今据说石井镇有船直达金门附近.
第一章 大海出蛟龙
一 江夏侯周德兴巡检石井津
话说朱元璋在江西鄱阳湖一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至正二十年,1360),又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挥师南下,在浙江三省灭了另一个劲敌张土诚。之后,又任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统领大军 五万,北征元朝大都(北京)。南征之师也兵分两路:一路以胡廷瑞为将军,何文辉为副将,直取福建陈友定(元朝镇闽守军);一路由湖广行省平章杨啊,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率师进军两广。
至吴元年(1367)5月)已有三支朱军进入福建:一是胡海瑞由江西趋杉关(江西南域与福建光泽间)入闽;二是汤和,廖永和从浙江取海道登陆;三是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又成为养子)从浦城南下攻陷建宁。
吴二年(1368 )月后,三路朱军围攻守闽元军陈友定,两军在福州和延平进行大规模战斗。陈友定全军覆没,自杀未遂,父子均被获送应天(南京),终被朱元璋杀掉。自此,福建全境,均在朱元璋掌握之中。
当朱,元两军在福建战斗方酣之时,朱元璋已于吴二年(1368)正月初一日在南京即皇帝位,改吴二年为洪武元年。 洪武元年八月初二,明军攻进元首都大都(北京),结束元朝一百三十四年历史。 洪武三年(1370),四年(1371),朱元璋为了加强巩固边境,从西北到辽东的边防线上,设置大量的军事卫所。
此时,东南浙、闽、粤沿海地区,也屡遭倭寇、海盗进犯、骚扰。
为防海患,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将已退休在家的汤和调请出山,命他与方国珍的儿子一起筹划海防军务。汤和又请昔日同年伙伴今受爵江夏侯周德兴一起同行入闽。他们在浙江、福建东南巡检,在沿海海防要地,重新修筑、置建烽墩、铳城等军事卫所。次年告成。周德兴就在这个时候入闽并亲临泉南晋江南安沿海直至石井津。
周德兴、汤和、朱元璋,同兰濠人(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同乡同里,而且都是在苦水里一起泡大的幼年童伴。他们很早就投到朱元璋军中,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是朱元璋嫡系淮西集团忠心耿耿的开国功臣。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受赐爵位,封为公爵的六人,封为侯爵的二十八人。汤和授爵中山侯,周德兴授爵江夏侯(江夏,即今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三国时于此置江夏郡)。据说,朱元璋曾交给昔日童伴今为江夏侯的周德兴一道“密旨”,命他查察东南沿海可有威胁朱姓。月朝江山的风水“孽穴”,有之,则断之。周德兴到了石井津(南宋初,安海叫石井镇。北宋末,州官派榷税官来此征收舶税,津卡,称“石井津”。明代,安海仍称石井镇,在明中叶之前,石井专指安海。安海港湾出口处之水,是由南安石井的五马江、晋江东石的龙江和晋江安海的鸿江三江之水汇成。因此,当时“石井津”,当包含南安石井村和晋江东石村),所经勘之地,“龙势沸腾,山环而相顾,水潮而有信,旗鼓显要,印剑生成。”只见安海,石井、东石鼎角倚立、清源、紫帽、灵源山脉环抱西北,杨子、覆鼎、鸿渐三山傍负安海港湾,面临沧溟东海。呈现龙蟠虎踞气势,不正是皇帝密旨令其斩断的潜龙伏虎的“孽穴”。
周德兴传来南海知县杨廷志,令派人斩断“孽穴”。但当晚,遂梦见二山神土地告知:“土帝命余保护此土,以俟后来之有德者葬其中,应出五代诸侯,为国朝叹气。幸勿轻为开断,以违帝令。谨记!” 第二天大早,周德兴亲登山峰,遥望波涛汹涌,山势嵯峨,气势浑雄。又见山巅大石镌有“海上视师”四大字,为宋朱熹所书。大为叹讶曰:“先贤业有明鉴,此乃天数,岂可违逆”(江日升:《台湾外纪》),斩断“孽穴”密旨之事遂作罢。周德兴离闽返京复旨,后事如何,不得而知。
朱元璋打下天下坐稳龙床后,即大宋功臣。总计开国勋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这六人的脑袋没有被他们的领头大哥砍掸,余者几无一幸免。
在事隔十五年后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周德兴因其子犯罪而受株连,还是难逃一死。江夏侯府家人,被发配到太原、平阳两地为民、为奴。
距今六百年前江夏侯来到石井津的这段佳话,最后以历史的感叹号作结。
江夏侯离开石井津两百年后,旷世海王,一代英豪郑芝龙,就出生在这块“旗鼓显耀,印剑生成”的“孽穴”——石井。
没有幽默感的男人搞得我, 哎!
我那仅亲近数日的母亲
...不要在二十九岁以前结婚 (59)
成熟, 她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