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远途前总要倒一杯热水放车上。今天开车前找杯子,突然发现了家里一个我天天接触却没有引发足够触动的现象:那个装满杯子的袋子那么大,斜斜地杵在那里,使柜子显得好像太过狭小。再看柜子内外:大包装餐巾纸,大包装纸杯纸碗;冰箱内外:大包装玉米、牛奶、鸡蛋、水果……家里的冰箱属于大号的,可在这么多的大包装食物拥挤下也显得无可奈何。是的,大包装食物吃不完扔掉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
以大包装出售商品、类似批发作业的大型会员商店,销售大门朝个人零购者直接敞开。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加入这种大型的会员商店,享受各自认为的高质商品和由于大包装购买而拥有的便宜售价。可是想想看,现在的家庭都是小家庭,不像以前中国的几代、几系同堂,批发当零售来享用,不浪费都难。
食物和用品的大包装,造成一种物质宽绰有余和便宜不足道的感觉,人们自然而然忘了节约这回事。“节约”这个曾经是美德的行为已经不复时尚,甚至被认为是阻碍历史之措。以前用一张手巾都是小心翼翼的,穷尽了那手巾的每一寸面积后才舍得扔掉。现在情形如何?我时常看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一张餐巾纸或手巾往嘴角或指缝一抹便丢进垃圾桶。就以这小小的纸巾为例,诚然,节约也不必做得太过拘谨小气,卫生也是要保证的,但是一张几乎还完全干净的纸巾就那么丢掉也太过铺张。一张一张地抽,一盒纸巾往往很快就抽光。看着架上厚墩墩的餐巾纸包,人们很难会有要节约的需求和欲望。纸类浪费的后果是什么可以想象,更不用提肉类等食物的浪费和其他更多……就这样,浪费俨然成了一种惯性和惰性,甚至一种消费文化和经济文化。我把这样一种惰性和文化视为人类历史进展的颓势之一,因为浪费的弊端超出浪费的本身,它造成地球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
有关发达国家的食物浪费已经有过不少报道,比如今年六月五号(世界环境日)里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消费不当,发达国家食物浪费严重》,副标题:《每年浪费食物约三亿吨,足够供应全球约8.7亿饥饿人口》。我们应该充分尊重这些警醒,不要后悔于不可收拾时。我个人倾向到一般的超级市场采购质和量合宜的商品。当然,大型商会里有不少独特的好东西,值得采用和充分肯定。我只是觉得采购时应该最大限度地量力(消费力)而行,尽量减少浪费,也尽量避免自己和下一代养成大手大脚挥霍铺张的习惯。这有益于环境,也有益于人自己。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一张薄薄的纸巾也源自自然母亲。我总以为,节约的行为背后,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基本态度、观念和准则:感恩的、谦卑的、虔敬的、自律的和远谋的;浪费的行为背后,则是相反的那些观念和态度。我相信,前者是一些永远不会过时的德操,是人类吉祥的守护者。什么是美德?美德应该是维护人和自然之间和谐、人和人之间公平的那些道德。和谐公平就是长久、吉祥。吉祥如意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人用行动去争取和维护。所谓种瓜得瓜,因果相连。
我在美国尽陪审员义务的经历和感受
记下征程上的每一个脚印
虔谦:天天和五个男孩
“文学家”和1549 航班飞行英雄
纯文学
读王安忆短篇小说《小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