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月二十五号星期一是美国国殇日, 是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将士而设的节日. 一般人提到国殇日, 便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那场人类史上的空前浩劫中, 约一千六百万美国将士参加了战斗, 牺牲的有四十多万. 美国的参战, 改变了战争的力量对比; 美国人民为最终打败法西斯, 结束这场大战, 付出了流血牺牲的重大代价. 那些英雄们, 值得后人永远的缅怀纪念; 战争也值得后人深切的思考和警醒. 中文 “国殇” 一词原起屈原的 “国殇” 辞, 指为国捐躯的人. 底下就是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楚辞 <国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占扔沦庥忠晕洌K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该辞一般猜测是为楚怀王17年, 公元前312年楚军被秦军大败于丹阳, 蓝田一事而写. 辞里行间再现了当年战场上短兵相接, 旌旗蔽日, 车马肃杀, 烟血弥漫的悲壮激烈的情形; 表现了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 奋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辞中许多用语已被千古传扬,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 “魂魄毅兮为鬼雄” 一句了. 类似的古诗词, 印象深的还有曹植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写的是燕地游侠武艺高强, 为国征战御敌的事迹. 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载侠客的文献之一; 更早的有司马迁的 <史记. 游侠列传>. 想来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中国尚分裂, 区域之间, 互为外邦, 时有激战. 直到秦始皇横扫诸国, 强力实行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统一, 华夏才得以化零为整. 从秦汉开始贯穿中国千年历史中的, 有北方的 “匈奴” 之患. “匈奴” 只是当时中原对北方各游牧部落民族的一般称呼, 后来部落之间也自己不断征战兼并, 名称也一路演变. 两千多年中, 中原人民和 “匈奴” 的南犯之间有过数不清的大小战事. 最后到了宋代, 终于亡掉半壁江山. 也就在宋代, 边塞诗词特别的苍凉感人. 比如辛弃疾的这首 “永遇乐”: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天下事,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国家” “民族”, 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 战国时秦楚是敌, 没过多久就是一家了. 所谓的 "匈奴", 在历史的进程中, 又有多少已经和华夏民族融合为难分的一体. 再说当年二战的敌对国, 今天已经是友邦. 今天这个世界, 由于经济, 文化, 科学, 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等等的因素, 各个国家之间的互补互助和密不可分的联系超过了过去的所有年代. 这大概也就对人们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助人就是助己; 损人, 最终必损己. 世界是个大家庭; 人们就住地球村. 在纪念国殇日的同时, 愿和平, 包容和爱能多多主宰这个世界. 本人一直都相信, 爱是世界的终极正义. 祝朋友们国殇日长周末快乐! 男人不易, 写在 DN 被遣之后 我家的保姆和装修工 (中篇小说 二十三) 从陪审员义务 (Jury Duty) 中学到的 爱情歌中我为何最钟爱这一首? 祝福母亲们, 这一份慈爱良知, 温柔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