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章系列,包括稍后想写的《两岸情结》,早就想写,痴迷小说,让我耽搁了这么久。 文章题目改了好多次。有的题目刺眼,有的含混,有的剪不断理还乱,最后都从善如流一一放弃了。最后就剩下现在这个题目。 一个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人,或者一个从荷兰移民来的人(我的两位同事的祖先就是),他那儿一来,就是勇往直前,专心做他的美国梦。他心意已决(绝),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江东之愁;他的心和命运,只系美国。 再看看一个从中国移民来的美国人,你看看他那“德行”。这个从曾经有着五代同堂家族文化的国度来的人,一步一回头,脚也沉,心也重。中秋月一圆,乡思上心田;初一瑞雪飘,万里归家箭。他的心,在故土和新家之间撕做两半;更有甚者,他那只剩下一半的心,还要应付爱国乎?爱党也?以及汝置侨国于何处的天平裁决。 现在脚下的这块土地不是他的祖国,他的祖国总在天涯;他总惦着要叶落归根…… 这就是这一代中国大陆海外侨民的维艰心理,人情世故。本来么,要是没有网路,没有发达的传媒,这情结或许就只是这群人各自心里的淡淡思愁和秘密;发达的思想媒介使这一切无所遁形。这情和理,不说是浴火,却也能使人深刻并最终达到某种心灵升华。 我也经历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仍然在继续。这个系列,作为这个过程的一种记录,写下来,最终让历史的智慧、良知和潇洒来评判。 我这个人,从哪里来呢?这回,我不沾进化的边,也不提信仰的楂,就从国籍的角度,直说了,我是从中国来的。不光是从中国来的,还是,1)属于那种所谓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那一类人。2)属于那一类人中出了国的那一类人。3)属于那一类人中颇为爱国的那一群。 这是一群什么人呢? 是父母、兄姐、姑婶 …… 仍在中国的人;他是抬头不思低头也会念。 是耳边常响,嘴里常唱“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唱着唱着就壮怀激烈的人。他感到百年耻辱的羞痛和四方虎视的威胁。 是憋着十口气想听国歌看升旗的人;是听了国歌会流泪的人。 是看着女排夺冠会发疯的人。 是《上甘岭》《铁道游击队》《东方红》里面的首首插曲已成了他们的童谣:童心之谣的人。 不用党国教育,他对故乡也一样牵肠挂肚。他的中国这根筋绷得紧,特别敏感。同胞遭辱,他那脸上一抹红,便上街头去慷慨力争;国家有难,他这头见着肘,那头照解囊。 工作之余他的娱乐来源,仍然是中国的(以大陆为主,包括两岸三地)电影电视,期刊报纸以及中文网络。 鬓毛变色,他乡音不改。这群人,有着一种近于“顽固”的对故国的眷恋和爱;对他们生命前半期所熟悉的一切,饮食,文化,价值观等,有着深固持久的坚守。这份对故土及其文化的深固的守持,加上或多或少吸收进来的来自新国家的观念和行事方式,形成了这群人独特的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和国内的同胞们已经有了某些差异和距离;他们的离乡背井,也不一定会被他们的同胞所积极的理解肯定和同情。 如上种种,其实并没有多少神秘,它们只是华夏移民属性在新的时空上的表现和传承;它们构成了这一群大陆移民的特殊风貌、文化和历史领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群人,已经跨越了两个代。我和一个九岁来美,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功的年轻人聊过,他心中对中国的感情,仍然胜过对美国的,因为抚养他长大的祖父祖母仍在中国。 我这一节说的只是大陆移民中为数不少的一群人,我不知道这强烈的情结会延续多久。海外大陆移民也不是铁板一块,逢事也不都想一起去。稍后再说这个。 (未完待续) 亲爱的读者和朋友们,由于此文刚发,我就突然被公司抓去培训,短期内无法参加讨论,请原谅。我会尽早回来回复。谢谢你们的关注和评论,问候! 海外华人的故国情结及其他(二)血水交缠 只有两样东西把人分开 珍藏 - 我的儿子自然 (下) 中秋前夕给美国同事们的简短电邮 十一发发噪音:六十岁一定要这么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