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虽然本小说多采用真实地名,但故事纯属虚构。
阿强和阿信成了地道的农民,不仅做了包括拾猪粪牛粪在内的各项农活,也学会了编竹蔑、修水桶、做豆腐、腌咸菜等等农家事项。就在张家,阿强和阿信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张立鸿。有时候在母亲的背上跟着一起下地,有时候躺在张家那张二十几年的摇篮里,被张阿婆摇着,哄着…… 一些日子以来,外面风声紧,人心惶,百姓手里的纸券一下子就不值钱了,周遭盗贼猖獗了起来。张林村一直还算平静,不过近来,村里似乎有些异动:村里原来有几个兵,忽然就不见了。从镇上回来后,张大林跟家里人说,看样子要改朝换代了。当朝的国民党政府怕是坐不久,听说大城市都已经成了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天下。对这些“时事”,包括阿强阿信在内的张家人都不怎么上心,大伙儿想,谁坐天下,农民还不是一样种地。 又过了几个月,一九四九年秋,村子内外越发的不安宁起来,远处常有枪声传过来。终于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穿绿军装带五角星军帽的军人,还有一个穿便衣的外地人。那些军人都讲普通话,那个便衣人会讲闽语。便衣人到张家来的时候,只有张阿婆在家。 “请问阿婆,张大林张大叔在吗?” 阿婆看了看便衣人,眼睛里闪露着疑虑,“他不在家。你们找他有什么事?” 便衣人露出了很亲和的笑,说:“阿婆不用担心,我们是来帮助张林村建立新政府,帮助农民更好地种庄稼的。他们,”他指了指远处站着的两个解放军,“他们是解放军,帮助老百姓打天下的。” 阿婆心里这才踏实,“大林今天去了家庙。” 便衣人神色开朗:“这太好了,我们本来也要去家庙的。谢谢阿婆!” 那个便衣人就是共产党派驻张林村的代表。在他和几个解放军主持下,张林村原来的村长被换了下来,在村里享有威望的张大林继任村长。张家人错愕地发现,本来看起来和自己无关的改朝换代,竟然改到了自己家的头上了。 虽说当村长也不是件坏事,张家上下现在却都显得有些躁动不安了,不知道等着他们的还会有什么新鲜事。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个人。令阿强阿信惊讶的是,这位客人竟然是从鸿江许厝磨坊来的! “请问许荣叔好吗?”阿强逮着客人就急急问。 “他很好。”客人告诉他们,他捎来了许荣叔的信儿,问阿强阿信要不要回鸿江去。 “回鸿江?磨坊里有活儿做么?”阿强问。 “当然有。”来者说。 “那个鸿香楼……”阿信低声问。 “鸿香楼被新政府取缔了,人都散了。” “有这样的事!”阿信十二分的惊讶。 “是啊,改朝换代了么。”那人笑了笑。 阿强和阿信本是鸿江镇上人,当然乐于回到自己老家镇上去。两人低声嘀咕了两句,阿强就对来者说:“能回鸿江,那真是太好了!谢过荣叔了!容我们跟大林叔商量一下,估计我们很快就能回去。” 傍晚,大林从外面回来了。 “大林叔,您回来啦?”阿强和阿信一起笑咪咪迎了过去。 “是啊。怎么,好像你们有什么好事情要告诉我?”张大林近来很忙,好事和不太好的事都频频碰上。 阿强就把许荣叔请他们回鸿江的事情告诉大林。 张大林听了,虽然感到有些突然,却也豪爽地应允了,“树移死人移活啊,鸿江人回鸿江去,天经地义;只是大林叔我,真有些舍不得。” 阿强心里感动:“其实我们也舍不得,是大林叔让我们移活的!大林叔在我们没路走的时候救了我们,阿强阿信这辈子都忘不了。来日有机会,一定报答!” 张大林摆摆手,“报答的话就不要说了。不是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说吗?我都还没到要拔刀那一步呢。大家相见有缘,相助是应该的。你们住这里,也帮张家做了好多事。” 阿信喃喃:“比起您给我们的,我们做的太少了。” “阿强阿信哪,”张大林说:“不管是好事坏事,做人都不要太计较,眼光放远点。这辈子我就琢磨,老天总是公平的。你什么时候帮了人,以后人家会帮回来。看我和你们许荣叔之间,不就是这样子吗?” 阿强点头称是,又说:张林鸿江其实相距不远,今后一定会来看望大林叔;也请大林叔有空去鸿江做客。 晚上一家人围着吃饭,听说阿强阿信要回鸿江去,都不太习惯。张阿婆说:“住得好好的,我们也都习惯了,怎么又要回去呢?这里也不是没有地方给你们住。阿信再生几个孩子,也有地方住。” 大林开导说:“阿母,人最后都要回自己家乡去的。鸿江毕竟是个大镇,将来变成大城也说不定。不像我们张林,总在山沟沟里。” 建南说:“阿嫲,鸿江离这里不远,以后我可以带你去玩玩。” 建安说:“哥,你是想趁机去看阿信他们吧?” 张婶打了一下建安的手臂,“小孩子别乱说话!” 大林叮嘱阿强:“到了鸿江记得代我们问候你们的许荣叔。” 要离开已经很熟悉了的这一家子,阿强心里其实不好受。听了大林叔的叮嘱,他连连点头称是。 上无瓦下无砖跟前无田地身后无家当的阿强和阿信,搬迁对他们来说总是简单。说动就动。两天后,阿强夫妇携着一岁半的儿子立鸿,背着简单的行囊,带着张大林送的特产和菜籽,依依惜别大林一家,互道珍重后,便离开张林村,踏上回鸿江的路。 “大林叔一家,好人哪!”阿信眼睛湿湿的。
上集:
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