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朋友信,信的标题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对中国人的几点评价,经典且耐人寻味”。我没有去证实这些是否真是出自骆家辉之口,但是作为中国人一分子的我觉得这些话说得有理,点到痛处。底下就用“传骆氏”来代表这些言论的真实来源。 由于朋友来信是转寄的,我便到网上查询。果不其然,这个标题已经贴满网路。令人寻味的是,我只看到转贴,没有读到分析评论。 这让我想起我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会儿。那篇大散文,空前绝后,然而我寻遍万维,除了百科、教案、视频性质的文章外,我竟找不到一篇评论或甚至是读感。《我与地坛》是那样地感动了我。不管有没有人写评论,我都一样要写。于是我写下了《我与史铁生》。 现在,我就来写几句对传骆家辉评价的体会吧。 1. 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非常相信传言就是轻信传言。轻信的特质就是盲目。轻信传言还能叫聪明吗?有大智,有小聪。有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是大智;轻信传言的,顶多只能说是小聪,是可能会害了自己的小聪。 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从哪里来?来自知识和实际经验以及对知识和实际经验的融汇贯通。也就是说,思维的勤奋是大智的前提之一。 2. 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 坟地,从头抢到尾; “抢”的原因和前提之一是盲目,是不动脑筋不花功夫分析思考,这个和第一点有共性。上次的抢盐应该属于这类。 “抢”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安全感,包括对社会的全局处理能力、社会制度和社会其他成员的道德没有基本的信心。这种基本信任的缺乏构成一个社会脆弱的根基。我们——从社会到个人,个人到社会——需要重建这个信任,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和谐清明和安宁,“抢”才会从根本上消减。 3. 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但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 这个真希望传骆氏举出具体例子。我想这个有观念的问题。有的事情在西方看来是大事,而在中国人看来不是大事。假如这里的“大事”是普世价值意义上的大事,那么我只能说大事忍气,小事计较的人,一是没有远见,二是没有胆量勇气。小事上的计较一般来说比较稳妥,安全,不至于惹出大麻烦;而大事的抗争是要靠远见、胆略和勇气的。 4. 能通过关系办成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这个是中国近千年人治而不是法治传统的延续;更糟糕的,这也是一种贪图便宜和捷径、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大众利益和社会秩序之上的表现。像是升学、上大学塞红包。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有钱的就试图依靠塞钱把孩子顶上去。假如升学有名额(上大学肯定有),那么这个就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公平不合理(也就是不正当)。国人把这个红包习性也带到了国外。 传骆氏共有一打评价,今天先做这四点思考和反省,一点一点来。我想,中国人中,有人思考、分析和反省,就有克服自己弱点,赶超自己、往前跨越的希望。最怕的是骆氏和希拉里数句评语,大家传抄,无人思考反省,无人评论 —— 这样实际上又是上述第一点的翻版: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对骆家辉中国人几点评价的思考(二) 《玲玲玉声》已经到了关键情节...... 中篇小说 玲玲玉声 十四 张玉红:我眼中的虔谦 梦中圆梦(配图) 雨中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