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美国:美国名牌大学招生的平权法案和另一种隐形政策 美国高等教育界有Affirmative Action,我把它译作“平权行动法案”,简称为“平权法案”。由于白人和亚裔学生是不受平权法案照顾的两个族群,这个法案自实行后受到了很多白人和亚裔的质疑和挑战,也受到一些家境好的黑人的挑战。 应该承认,对这个法案,人们的很多认识是以讹传讹的。对于这个法案,我在前年听过一个会议报告后曾写过一篇博文来报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见一场改变误解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讲座 。就我有限的所知,这个网站上的三位博主昭君、莺歌燕舞、欧阳峰对于这个法案和相关的议题都展开过认真的讨论。 昭君的文章,着重于介绍平权法案的背景,对全面了解平权法案的命运提供了大量信息和思考。见链接:漫谈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上)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下) 莺歌燕舞的文章,对美国的名牌大学如何招生的书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论,对了解招生的游戏规则很有启示,见链接:介绍两本揭秘美国大学招生内幕的书 欧阳峰的系列文章,对亚裔进大学的门槛特别高的现象作出了翔实的介绍和分析,引起了读者对亚裔在美国进大学的遭遇的关注,帮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画面。见链接: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籍 我最近看了一篇社会学角度的文章,是讲为什么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平权法案来改善美国少数族裔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实。文章也试图说明,很多美国人认为是平权法案阻挡了白人和亚裔受教育机会,但是这只是高等教育的一面,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应引起人们的知觉。 看了这篇文章后,有一些看法。我再重读了几位博主的相关文章,觉得文章虽与几位博主的观点有重叠,但也有不同。所以还是说一说我的看法,纯属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这篇文章是两位社会学家写的,在一本种族问题的专著《Racial Domination,Racial Progress:The Sociology of Race in America》(McGraw-Hill, 2010)的第七章,作者是Matthew Desmond和Mustafa Emirbayer。第七章是“教育”,关于Affirmative Action这个主题的标题是: Combating Educational Inequality:The Case of Affirmative Action (该书第342页-348页)。 文章涵盖面很宽,具体内容如果全盘介绍,就会篇幅较长,而且会冲淡本文想表述的观点。所以本文只能针对这篇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部分,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我认为这篇文章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在说明平权法案必要性的时候,揭示了美国大学招生的另一种隐形政策。这样的一种现实使人不能不反思,平权法案究竟影响了哪些人的受教育机会?是不是所有白人和亚裔都一样吃亏于这个法案还是应该更细致地、分析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这里说的美国大学招生的另一种隐形政策,具体是指大学招生是有一个根据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来决定学生命运的百分比结构的。而且这个因素的作用比平权法案还要强得多。 换言之,看过此文后另一个可以问的问题是:平权法案是为了帮助除亚裔之外的非白人的,但是是否平权法案的效果就能很理想地改变教育不平等呢?如果我们知道了另外一些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那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看待这个平权法案和大学招生的实际做法? 亚裔(Asian American),在平权法案中是享受与白人同等地位的,就是说在这个个案里,亚裔是一个实际上被当作主导或统治群体看待的,亚裔不受平权法案的保护。这也是引起亚裔对平权法案心情复杂甚至愤愤不平的原因。现在要做的是:在我们对平权法案很难有好感的同时,也来了解一下更大的一幅画面。 首先我想明确一下,社会学对少数族裔(minority group)的定义。少数族裔的定义的关键点并非大家很容易从字面去理解的,以为只要人数不占多数就是少数族裔了。关键特点是,这个群体的成员会普遍受到来自占统治地位的群体的偏见与歧视,整个群体而不是个别人处于不利的处境。在美国,这个占统治地位的群体是白人。从这个定义来看,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非裔、西班牙裔、印第安人、亚裔都是少数族裔。这些族裔也被称为有色人种或非白人。 其次明确一下,Affirmative Action的定义(下面把其英文简称为AA)是什么。作者指出:AA是“an umbrella term referring to a collection of policies and practives designed to dismantle institutional racism and sexism by offering people of color and women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即:AA是指一系列的政策和做法,这些政策和做法是为了推翻制度性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而给有色人种与女性提供工作机会和受教育机会。)为使讨论内容更加明确,本文只着眼于AA中的种族平权法案。 有一个数据我觉得也该在此强调一下,就是文章指出,很多美国人高估了AA的广泛性和AA的力量(power)。有约75%的高等院校(college)是没有将种族或性别作为一个入学的因素去考虑的,也就是说75%的院校没有AA。大多数不实行AA的学校是门槛不高的学校(nonselective institutions),他们接受绝大多数申请者。而实行AA的是那些很挑人的学校(selective institutions),要依赖一些类型的Affirmative Action来招生。 即使实行AA30年了,白人和亚裔申请、被录取、从学校毕业、上研究院的比率都高于上述的少数族裔。而在竞争性很强的学校里,少数族裔与白人和亚裔之间的人数差别还拉大了。(我的理解是:这句话意思也就是说,从总的趋势来看,名校里面的非白人、非亚裔(即除亚裔之外的有色人种学生)并没有因AA的实行而增加很多,否则怎么会有widened racial disparities呢)。 白人和亚裔学生因为AA而被拒绝录取的事情确有发生,但是这种情况占申请者的少数,这也是事实。有研究指出,“因为是白人或亚裔而被挡在门外的情况还是很少的,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进入了与拒绝他们的精英学校同样声誉的另外的精英学校。” 无论如何,作者承认因为平权法案,的确有符合条件的优秀白人和亚裔不被录取,人们普遍指责:平权法案很不公平地阻止了白人和亚裔人的教育机会。针对这个,作者阐述了另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事实,这是我认为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以下双引号内的内容是我根据原文翻译的: “事实上,更有可能发生的却是这一种情形:一个符合要求的白人或亚裔学生会 被他/她申请的顶尖学校拒绝,因为其位置已经留给一个学业成绩平平、然而却 享有社会特权(socially privileged)、与该学校有关系的白人学生。在七个常青 藤学生中,大约有一个是legacies,即校友的孩子。大量研究显示这些校友的孩 子明显比其他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差,这里的其他学生也包括AA的申请者 (Affirmative Action Applicants)。 美国大学中有不少于15%的新入学学生就是这样的白人学生:他们没有达到学校 收生的最低要求却还是被接受了,因为他们是教授、行政官员、校友、很大方的 捐赠者的孩子,或者是大学想取悦的人的孩子。这样的不够资格的白人学生的人数 是符合AA的照顾而入校的学生人数的接近两倍。 对此,有一位叫Peter Schmidt的作者,他写了Color and Money: How Rich White Kids Are Winning the War over College Affirmative Action这本书,他评论道,‘我们的大学并没有改善社会流动的情况,相反却是在阻挠那些在困境中还很优秀的申请人,而把机会给了那些富有并有很多社会关系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浪费了生活提供给他们的很多有利的东西。’ ‘good old boys club’比着力于补救种族不平等的平权法案(AA)要有影响得多。所以,那种怪罪AA是在歧视白人和亚裔的话是怪错了地方。并非AA而是青睐legacies的做法把很大一群学生----白人和非白人都拒之门外。每一个大学看起来都有它的价钱。” 这里揭示的信息是,因执行平权法案而录取的少数族裔学生仅占了不够资格但仍然被录取的白人学生的接近一半的比例(根据上文说有15%是不够资格的白人学生。我们可以推测因AA而录取的少数族裔学生占7.5%左右)。可以推论,这种Legacies政策照顾到的是来自有权有势又与大学有关系的家庭的白人学生、当然也包括大学自己的教授和行政官员的小孩。 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平权法案阻挡了白人和亚裔的公平机会的指责,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可以问一下,更有影响力地阻挡普通白人和亚裔公平机会的,是不是这个15%的legacies配额制度呢? 另一个问题是,这个AA阻挡所有白人教育机会的说法还是笼统了一点,其实吃亏的是平民白人的孩子,而全线吃亏、没有被任何政策、潜规则眷顾的群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亚裔。当然,我相信随着亚裔在私立大学里做教授的人数增加,他们的孩子也得益于这个legacies政策,但是毕竟应该还是不成气候,所以作者说的这15%还是白人。 我想这篇文章最想做的事是澄清人们对平权法案一直抱有的一些模模糊糊的理解,所以它指出人们怪平权法案阻挡了白人和亚裔的公平机会是怪错了地方,它想指出legacies的政策才是一个隐形的、制造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真正的原因”。 我看文章后最直接的感触是一句大白话,不管政府用心如何良苦,在实际操作层次,这还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白人说了算的社会。门槛高的学校(名牌学校)还是在照顾富有家庭的孩子,既有的阶级/种族结构永不休止。 2011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