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灾难变成艰辛探索】 文化革命是“武化革命”,毛泽东的共产党,通过跳动群众斗群众,发起一场“全民内战”,以此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化统治。中央军委主席称为最高领导人,是文革的政治遗产,延续至今未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革从未停止过。文革不是现象。 中国主席皇帝习近平登基以来,胡乱折腾,在“共产主义”框架下、共党独裁中国特色体制下,“修宪”成功,取消了中国主席皇帝的任期限制,把文革时期的口号“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作治国理念、治国纲领。叫嚣“全球命运一体化”,为世界立规矩、把中国模式推向世界。正式向世界自由民主社会宣战。 稍早,中国教育部推出新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送审本,把毛泽东的“文革错误”说成“艰辛探索”* 新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删去了原教科书中“文化大革命”一课,将有关“文花大革命”的内容与“十年探索”合并归入第六课,题目是“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把以前课本中“毛泽东错误的认为”中的“错误的”三个字删去,改为“毛泽东认为”。同时删去原版中的毛泽东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这九个字。 【红基因大战陈胜】 中共因政治需要不断对教科书进行修改,每一次都引发不小风波。近日,有人发现,大陆最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将《史记》中经典篇目《陈涉世家》选段删除。陈涉吴广,组织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反对秦二世的暴政,陈涉还说了一句千古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刘邦、朱元璋一些布衣出身的皇帝。互联网上都在议论当局删改农民起义的文章背后的动机。* 2月20日,网民“云烟若纱”表示,即将在全国使用的中共教育部编写教材,将之前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材中最经典的文言文《陈涉世家》删除了。整个初中课本中都没有了这篇课文,并且贴出最新的课本照片显示,新课本中《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等经典课文都在,却少了《陈涉世家》。 通过查询网上的电子课本可以发现,在人教版的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陈涉世家》在教科书的第六单元中。 腾讯历史主编近日也撰文写道,最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至九年级下,共六册,确实已找不到《陈涉世家》这篇课文。 据该文介绍,《陈涉世家》进入大陆初中语文教科书,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到最新被删除,除了中间“文革”期间曾短暂被拿下,至今已经陪伴国人近60年。不少国人对里面的经典名句可以说倒背如流。 这个现象立刻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关注。不少网民也表示以前学的教材里确实有《陈涉世家》,不知道为什么改版删掉了。还有网民表示,该消息不能转发,转发评论也被删除。也有人说,他把相同的问题拿到知乎上提问1小时之后就被删除。 2月22日,“云烟若纱”再次发微博指,她上述的贴文也被删除。她还表示:“我寻思着我就发了个事实,也没评价啥,还是果真被和谐了。”* 网民对此议论纷纷: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会被删的吧”、 2、“文化自信在哪里?“陈胜吴广被删了,估计什么黄巾起义李自成的也留不下了,这是不叫人知道农民起义?” 3、这回是陈胜吴广被删,下回就会是黄巢张角,顺便带上巴黎公社和阿芙乐尔一声炮响,然后什么李闯王啊,太平天国啊也会一样处理,这么一算,最后要处理掉的是谁就很有意思了。 被删文的《陈涉世家》为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领袖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加速秦朝灭亡的传记。该文给后人留下的经典名句,最可笑的也值得注意的是,是北京大学校长读错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曾引起轩然大波,舆论哗然。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自由亚洲电台分析指:“新版教科书删掉了陈胜、吴广,陈涉世家一文,在内蒙也引起了反响。内蒙古微信群有议论。陈胜、吴广最有名的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怕老百姓起来造反。也反映出当今中国统治者不自信,说明共产党也知道社会底层的矛盾比较激烈,所以他怕造反。” 从2018年开始,中国社会矛盾急剧增加。中共政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政治,经济均陷入困境。包括,近期频频爆发的企业倒闭潮、失业潮,各类工人、司机的集体抗议维权,退休老兵抗议的此起彼伏;更有强拆、P2P骗局、毒疫苗、政府恶政……都造成了大量的访民和难民,各种冲突、抗议、维权渗透到全社会。 在国际上,中共不仅有贸易战,还面临西方国家的集体围堵。而不久前,“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朋友”委内瑞拉的突然“变天”,千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暴政,让中共有了兔死狐悲之感,疯狂删除围堵相关信息和视频的同时,也在竭力找出继续维护其统治的办法。 《陈涉世家》文章中号召同暴政抗争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样一个农民起义就已经让中共寝食难安,可见无论党媒怎样描述中国社会的歌舞升平,互联网审查多么严厉,仍然让这个专制政权不安,它害怕有人像陈胜吴广一样“揭竿而起”一呼百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