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已有有关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向美国出口商就采购农产品询价,并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相关规定,申请排除对拟采购农产品所加征的关税。此举被认为中国为即将与美国展开的贸易休战谈判做出新姿态。
稍早中国还公布了金融领域11项新开放措施。不过这些所谓措施,美国并不认账,因为中国的党领导下的行政措施,历来如同放屁,毫无信誉,美国要求中国在“立法”层面的改变。 不过这也可看作是中国的一种“妥协”,据报道说,G20峰会后,中国“放软了身段”。中美双方正在落实两国元首大阪峰会期间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 •美方宣布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加征关税,并表示愿意推动美国企业为相关中国企业继续供货。 •中国方面尽快自美进口符合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据中方表示,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确实落实美方有关承诺。 简言之,美国答应有限制的向中国(特别是华为)出口芯片,而中国必须购买足够的美国大豆和高粱! 照得注意的是,不论芯片还是大豆高粱,美国都是卖家,中国是可怜巴巴的买家,俗语说,买的没有卖的精,美中“贸易战”的胜负,狗都能看出来,在国际自由市场经济面前中国只配做“客户上帝”,想当老板”门儿都没有。要不然只能靠偷和抢。 G20峰会川普和习近平“沟通”后不久,川普就在推特上抱怨、指控:中国让美国失望,并未立即购买更多美国的农产品。 《离开美国,中国芯片寸步难行》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项目”主任刘易斯在一份报告中说,研究和创新的跨国性,使任何国家对技术领导的竞争变得更为复杂,但美国科技产业向全球开放的特点可能让美国比以“举国之力”搞产业的中国更有优势。 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库德洛一再强调,关于美中贸易谈判,美方的底线始终如一,中方必须 •结束知识产权盗窃 •停止强制技术转让 •解决黑客和网络干扰问题 •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改变不平衡的贸易条件以及建立执法机制。 科技杂志《尖端技术》发表了一篇由赫鲁斯卡撰写的文章《中国芯片设计若无美国技术将无法达标》。该文指出,美国公司经常苦恼的问题是,如果他们要在中国开展业务,就必须接受强迫合作,并面临知识产权被盗窃的问题。但如果美国开始拒绝合作,那么中国国产的芯片将无法达标。 【中国业内行家:无美软件,中国芯片开发走入绝境】 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一名高管透露,中美在芯片领域的技术差距悬殊。他说:“如果我们无法获得美国软件或继续更新,我们的芯片开发将走入绝境。” 这种想法得到了上海肇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管们的响应,肇观电子是一家由前超微半导体公司(AMD)员工以及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 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的代表等创办的人工智能公司。 中芯国际一名经理说,我们会使用任何国产的芯片设备和材料,只要它们呈现足够好的质量。但我们仍然需要美国设备、材料、知识产权和芯片设计软件。世界上任何一家芯片制造商都不太可能快速脱离美国供应商。 【权威统计:美国芯片无法超越,市场份额一边倒】 近期,美国半导体市场分析公司“IC Insights”(集成电路见解)发布了一份芯片市场数据的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2018年美国芯片公司占全球芯片市场份额超过50%,中国只占3%。 •美国无晶圆厂芯片公司占据全球68%的市场份额,中国只占13%; •美国整合元件制造商(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简称IDM,即一个公司包办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则占据了全球46%的市场份额,中国IDM市场份额不到1%。 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达到40%,到2025年达到70%。但根据“IC Insights”的最新估计,去年中国的芯片生产,包括在中国的外国公司,仅占中国1550亿美元芯片市场的15.5%,即仅有240亿美元芯片产品在中国生产。 在中国生产的价值240亿美元芯片中,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仅生产了65亿美元的产品(27.0%),仅占中国1550亿美元芯片市场的4.2%。 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以及其它在中国拥有IC晶圆厂的外国公司生产了其余的产品。 “IC Insights”估计,在中国公司生产的65亿美元芯片中,约有10亿美元来自IDM,55亿美元来自中芯国际等代工厂。 “IC Insights”预测,如果中国芯片制造在2023年升至452亿美元,那么中国的产量仍将仅占预测的2023年全球市场总额538.8亿美元的8.4%。中国公司需要数十年才能在非存储器IC产品领域具有竞争力,包括蜂窝调制解调器、模拟半导体、服务器处理器和其它关键技术等。 【中国存储器行业在数十年内不可能有竞争力】 据中国媒体报导,中国第一家本土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供应商“长鑫存储技术”(CXMT)将于今年年底前首次推出DRAM产品。总体而言,DRAM和闪存占中国去年1550亿美元芯片(IC)市场的41%。 “长鑫存储技术”拥有数千名员工,每年资本支出预算约为15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光(Micron Technology)和SK海力士(SK Hynix)各有超过30,000名员工,而三星的内存部门估计有超过40,000名员工。此外,在2018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总资本支出为462亿美元。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到2020年前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底,人才缺口为32万人。 《路透社》报道,日本、韩国和台湾公司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培养成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中国一直在挖海外的顶尖人才,特别是来自台湾和韩国的人才,但并不总是能取得成功。 长鑫存储去年曾试图招聘韩国三星电子的一名前顶尖芯片工程师,但三星今年1月通过法院禁令的方式阻止了长鑫公司的这一举动。 “IC Insights”也完全不同意中国晶圆厂产量正在快速增长、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存储芯片方面)将赶上世界领先供应商(在某些情况下在3~5年内)的说法。“IC Insights”极为怀疑中国是否能够在未来10年内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存储器行业。 【中国开发商更喜欢美国产品】 中国技术部门存在漏洞,中央集权经济效率较低,因为政府决策取代了市场的信号,贷款难度低让效率低下的公司生存下来,从生产力更高的活动中消耗资源。中国在前几轮的半导体投资后发现,一些省市资助的公司纷纷倒闭。 关于中国的半导体发展情况,可以中芯国际来举例说明。目前中芯国际专注于尽早量产14纳米制程工艺,并计划建造一个价值100亿美元的代工厂,专注于生产14纳米芯片供国内客户使用。假设该设施上马,并在2022年全面运转,中国集成电路生产在制程工艺方面仍落后于世界其它地区大约五年,在量产方面落后了七到八年。 据《日经》报导,中国面临的障碍之一是国内开发商不愿意依赖国内的生产技术,或花更高的价格支付国内小规模生产的产品。这意味着,中国公司并不认可国内产品具有同等质量,所以他们不太可能购买。 因此,只要中国有购买美国半导体的途径,他们就会购买美国产品,除非这些通道完全切断,那就别无选择,只能依靠中国自己的半导体设计专业知识,不过那样,中国无疑会落后很多很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