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加儿子辩论队集训有感 |
| 三周前的周六,儿子所在的高中辩论队举办了一次长达一整天的集训。我因为要做义务裁判,也去参加了其中的一部分。一点感想,写下来作个记录。 儿子高中的这个辩论队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主教练是一位五十来岁的教英文的女老师 M(她同时还在我们学校读教育管理的硕士,是个精力充沛的女士),助理教练呢,则是她的先生,一位有着法律背景的研究人员。说起来,他们两口子早在德州念高中的时候就是同一个辩论队的搭档,这种搭挡关系一直继续到大学时期,可说是配合默契的一对了。几年前M 老师刚到这所高中的时候,向校长建议组建学生辩论队,当时因为这方面的师资缺乏,校方以没有足够资格的辅导老师为理由,对她的建议进行了否决。正好那时她先生所在的公司裁员,他首当其冲被砍,于是M老师向校方建议请他做兼职辅导员,以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于是,他们这个夫妻档在“断档”十几年后在这所高中得以“再续前缘”,自然是全力以赴。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辩论队从最初的九个人,发展到今天的七十来人;在各种级别的比赛中得了各种各样的奖杯,最高的奖项是州冠军奖。说到他们的奖杯,还有个故事呢 -- 学校门口的公告牌上,历来会列出校内各种体育队得到的比赛名次。以往上面列的都是篮球冠军啦,棒球亚军啊,拉拉队比赛第一名啦。而辩论队因为不是“体育”比赛,以前都不会在上面有“一席之地”的。但辩论队的孩子们找到校长进行“辩论”,最后“说服” 了校长,辩论队终于也“榜上无名”了。 今年初我们从加州回来,儿子转到这所高中,就希望能够加入辩论队,我们当然全力支持。参加辩论队不仅是很好的课外活动 (要加入全国高中honor society必须达到的要求),而且辩论本身就对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很有好处。但M 老师建议他等到十年级再 开始,因为这样他能够有一年的时间享有“新手”的“特权”,否则他半年后就要被当作“老手”对待,要求太高,不合算。于是,今年开学后,儿子就报名参加了辩论队。家长信息会的时候我参加了,被M 老师夫妇的热情和激情感染,当场报名参加义务裁判训练,因为这些各个级别的比赛,都需要自带裁判,否则裁判不够的话,比赛就无法进行。当裁判,自然要经过训练;于是,那天儿子们训练七个小时,家长义务裁判则被要求参加中间两个小时的那部分。 培训那天,早上八点就要把儿子送到学校。到了学校一看,剧院门厅那里已经有三十多个孩子在那里了。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因为是一整天的活动,家长们组织起来,捐献了各种食品和饮料在此摆摊售卖 (价格很便宜,卖的收入会交给辩论队作为经费,所以其实也有点fundraising 的性质)。和儿子把车上的两大箱矿泉水搬到厅里,就坐下来和其他的 家长们忙起来了。这时,陆续来了几辆大校车,厅里的老师和学生也越聚越多。问旁边的家长怎么还有校车来,猜知道原来我们的教练在整个芝加哥地区都很有名气,其他一些学区的辩论队都经常来参加她主持的培训活动。说起来,很多其他学校的辩论队员们都会在学校专门选修一门辩论课,每天上四十五分钟相关的内容。而儿子的辩论队,却完全是课外活动性质,每周才聚会一次,所以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教练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肯定是大有关系的。 孩子们差不多到齐了, M 老师和另外一个学区的辩论队教练开始开场白。原来,今天的集训是为十月份的地区比赛做“模拟”训练。孩子们首先要在小组范围内就分配给自己的辩论题目进行讨论和研究,写出辩论提纲,组织事实证据,再观看一个由四年级的“老队员”参加的“现场表演”。下午,每个孩子会有机会进行自己的“模拟辩论”,然后得到高年级同学的评价和反馈。看起来,这会是“货真价实”的一天。我因为还要带小儿子上钢琴课,只能参加中午的家长培训,所以先离开了。 中午回到培训地点,大厅里人声鼎沸,孩子们一群群围着大厅坐着,正在分小组讨论辩论草稿,为下午的“模拟辩论”做准备呢。家长培训在剧场里面,于是我和正在和几个同学热烈争论什么的儿子打了个招呼,问清楚他已经吃了午饭后,就走进大门。一看,居然坐了二十多个人,倒让我吃了一惊 -- 上次报名的时候,老师不是说只有四五个家长报名,她还挺担心人数不够吗?坐下来大家自我介绍后,才知道这里就座的大部分都是其他学校的辩论队的老师和教练,儿子学校的家长裁判的确只有五个参加,所以顿感责任重大,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话。 对辩论这个形式我有一些了解,自己上课中也常使用它,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同时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包括倾听能力)的好手段。但对于不同的辩论模式,就没有什么太多了解了。听老师介绍后,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讲究呢。今天的培训主要是集中于其中的一种,叫做Public Forum (PF)。每月的比赛都预见给出题目让队员们提前做准备,比如十月的题目就是“When in conflict, should UN give priority to poverty reduction ov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itiatives?" (在我看来是很难的一个题目,尤其对高中生来讲)。辩论双方各有两个队员,事先选好自己的“立场”,然后有十五分钟时间进行辩论。整个辩论包括三大部分,开场演讲(opening statements, including three contentions), 双方轮流交锋(cross fire),结束总结(closing statements),两个队员各司其职,轮流发言。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温和”的形式,因为虽然有双方的交锋,但这个部分和其他部分一样,是很structured的形式,不容许打断对方,因此这种辩论不是很针锋相对的激烈对垒。另外一种,叫做Lincoln Douglas (LD) 辩论(大概源于林肯和他的竞选对手的辩论形式),辩论双方都只有一个队员。这个辩论姓氏的特点是,双方都要准备问题的两个方面(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比赛进行四轮,两轮正方,两轮反方,所以在准备的要求上比PF 要高(当然PF准备的时候也要预见对方会如何应对自己的观点,所以也不能只是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而且交锋的结构不是很严格,可以相互打断,因此这种形式比较类似“真正的辩论”,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作为义务裁判,我们只能参与 PF 的裁判,因为LD 对裁判的要求更高。老师发给家长很详细的裁判条款,逐一解释。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接下来是学生们的模拟辩论了。家长们可以自由旁听,于是我找到儿子的那个教室,溜到后排坐下,希望不引起他的注意而影响发挥 (后来问他,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没注意到我坐在那里,呵呵)。担任这场模拟辩论裁判的,是两个高年级的学生,老资格的辩论队员,而儿子和他的搭档面对的对手,则是来自兄弟学校的两个女孩。因为四个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辩论,明显都有些紧张,但孩子们还是很快进入了角色,辩论也很快进行得激烈起来。儿子是四个人中唯一的男生,也明显地比其他三个学生要具有攻击性,在交锋的时间内频频发问,抓住对方的几个漏洞紧追不舍,最后让对方承认“you are right",他脸上的得意之色都能抹下一层来。辩论结束,裁判给了很多建议(主要是形式和风格上的(比如怎样assertive但不要 abusive,如何在对方“同意”你的立场的时候take it home and make it your advantage, 等等)。 几个孩子频频点头,下笔如飞,记下了“大哥大姐”的经验之谈。 培训结束了,和儿子开车回家,问他这么一整天下来,会不会厌烦了。他说,哪里会呢?只有让我更投入! 后记:今天是十月的地区比赛的日子。儿子早早报了名,单直到一个礼拜前才告诉我,他选择了参加 LD 辩论分队,而不是按照以前的计划,参加PF。问他为什么选更难的LD,他说LD 比PF 更有意思,也更有挑战性。当然,因为LD 是个人辩论,PF 是两人小组,他选LD 也是想对辩论的内容和结构有更多的控制。这些都是不错的理由,所以我也就同意了。好在,LD 的辩论题目比起PF 来要接近高中生的现实一些,比如今天的题目“High school seniors should not be required to take exit exam in order to graduate". 这个题目当然比有关UN 的题目要relevant的多,辩论起来也更容易投入一些。不过,这周因为其他课程的作业太多,儿子直到三天前才真正开始着手准备辩论的材料,前天和昨天都熬夜到十一点多才睡((昨天晚上我十点钟上完课回来,还帮他打印稿子,整理材料呢). 今天早上六点多就去北郊的一所高中参加比赛了。我因为要在家陪小儿子(老公正在税季最后两天的冲刺阶段,不能在家),因此不能参加今天的比赛裁判. 一大早把他送到学校,就离开了。 清晨的天光下,看着“全副武装”的儿子踌躇满志地走上校车,心里感慨万千。儿子真的长大了,还有两年,他就要一个人走进这个博大的世界。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相信他会准备好 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