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一篇“美国经济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困境的”,有读者在评论中提到中国和美国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让我想到对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做一点分析。正好,今天上午在凤凰“世纪大讲堂”节目 (严重推荐,每周日上午中部时间九点播出)看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院来自台湾的经济学家霍德明的讲演,“宏观经济和中国股市”,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做了十分独到的分析。这里就以霍教授的主要观点作为主线,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观察,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霍教授提到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阵营”的不平衡 -- 即,“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和“金融经济”的落后。“实体经济”,在西方也叫main street, 顾名思义就是指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经济层面;而“金融经济”,戏称“wall street”,则是指包括银行股市和其他财经方面的经济层面。中国早就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也是其“实体经济”过去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见证;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过去三十年内取得这样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实体经济方面实现了国有和私有制的“双轨制”。事实上,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私营企业的活力,因为国有企业虽然经过了大力改造,和私营企业比起来,其创造力和绩效都差很多。但是,和“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金融经济”的缓慢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低效率,低绩效(霍教授提到一个对比: 中国农业银行拥有员工50多万;而美国花旗银行在全球的员工总数只有两万多。两者一对比,不难看出中国银行体系的臃肿和缺乏效率),股市的混乱无序,和公司债务市场的缺乏(霍教授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的很多公司,几乎从来不发行债卷,而长期债卷在西方是和股票发行相提并论的企业重要资金来源)。为什么中国的金融经济发展如此缓慢呢?霍教授的看法是,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在金融业没有像在实体经济一样容许双轨制!也就是说,国家一直不容许私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市场,而这从客观上来讲,抑制了金融市场的活力。 另外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不平衡,是私营企业在资源获得上面临的不平等待遇。相比国有企业,虽然私营企业总体来说效率和绩效都好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能得到相同的资源,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很多私营企业主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积蓄来投入企业的再发展。这对私营企业是非常不公平的。另外一个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就是对他们上市的限制。中国股市发展了二十几年,企业双轨制也实行了快三十年,但令人不解的是,目前沪深两指的两千多家上市公司里面,国有企业仍然占领了绝大比例。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一方面,经济超速增长;另外一方面,股市不停下跌。很多人对此极不理解,其实看看上面说到的几点,这个表面上的“脱节”就不难理解了 -- 因为造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 私营企业被排除在上市公司之外,股市的表现当然就和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了!可惜,大多数中国的股民根本不懂得这个道理,也不知道“全民皆股”的后面,实际上相当于老百姓拿自己的血汗钱去给那些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在买单发工资呢(这里要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 去年中国股民交易的印花税达到2000亿元,而同年所有上市公司盈余总额只有1800 亿元!) 基于这个根本的观察和分析,霍教授提出了改变中国目前高通胀,高增长的“困境”的一个思路 (这里顺便提一下,从经济学角度说,经济增长和通胀是正相关的,所以中国目前的“困境”并不是一个“两难”问题;相比之下,美国面临的“困境”则更难以解决,因为美国的问题是“经济衰退”和“通胀”,这两个问题本该是反方向的关系,即,如果想要刺激经济,就会引发更大的通胀;而要控制通胀,则必然牺牲经济的增长。从这个角度说,美国的难题比中国的大得多)。他认为,中国目前的通胀问题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市场流通货币太多,而 流通货币的过多是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压低的汇率,以及过多的外币储蓄直接相关的(这里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 中国的外币储蓄量在2006 年只有$ 987billion, 而2008年3月就达到了$1.6 trillion!! 想想美国2007年的GDP 只有$13 trillion,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天文数字了 )。这么多钱流通在市面上,直接导致了房价的上涨和其他物价的上涨(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通胀是8%)。那么,要控制通胀,除了调整汇率(这会直接导致外币储蓄缩水,但也会引起其他一些负面的后果,因此不是一个短期有利的措施),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一大堆外币储蓄花出去!! 那么怎么样花才能真正带来最大的效率呢?霍教授的思路和前面提到的金融市场的问题直接相关,即,把这些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给资金困难的私营企业使用,或者用来建立私营金融机构(比如私营银行)。这样可以解决金融经济落后的问题,同时又能给经济的真正生力军 -- 私营企业应得的资源,让他们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样做的间接效果又能够降低国内市场流通的货币,从而达到控制通胀的作用。 当然,这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国家开放私营银行的大门,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我觉得霍教授的思路是一个独辟蹊径的方向,找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制约,是非常有指导作用的。霍教授对中国股民的心理和股市的问题有很多精辟的见解,这里就不一一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