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八年级的大儿子和两个同学打赌,要在学年的最后一个半月里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翻了一下,我的妈,1454页,而且是那种密密麻麻的超小字体!我对儿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要用课余时间把这部大部头读完感到怀疑。他倒是信心满满。我正好从没读过这本经典作品(惭愧),所以一时兴起,跟儿子说:“妈妈也跟你一起读!”“真的?那太好了!我们可以每天就读过的章节讨论,就像我们自己的‘读书俱乐部’一样!” 其实我和儿子一起读同一本书,这并不是第一次。这几年我和他一起读过“哈里波特”的每一集;不过,这么艰涩的大部头,还是第一次。老公很怀疑我们俩中的任何一个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尤其对我很不看好,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书是要有闲心的人才有功夫看的。我倒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冬季学期本周已经结束,我暑期除了要在芝加哥市区的另外一个学校代一门短期的课程以外(挣外快),在本校并没有安排上课。所以我在五月到七月底的主要工作除了修改两篇手上的文章投到刊物上去,就是准备去新学校后要上的课。当然还有卖房子,准备搬家这些杂事,但至少没有现在每周三门课和开不完的会的时间要求。所以,我还是满有信心的。再说,还有榜样的力量呢 -- 人家阿黛不是也在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左夫兄弟”吗?不过,她好像最后听了网友的建议,读的是中文版? 嗯,不管她了,反正我要把这个东西啃下来! 前天晚上等儿子看完他当天的“份额”,已经是九点多钟了。我一改以往这个时候“快乐网上游”的老作息规矩,接过砖头一样厚的书开始了我的路程。“Eh bien, mon prince, so...." 怎么上来就是不认识的法语啊?这不是英文版吗?往下看,英文来了,不过那些地名人名跟法语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 不明白!头两页就花了我二十几分钟,主要是因为老走神,还要不时地翻到前面去看“人物关系表”。唉,看来这事比我想象的要难。跟儿子交流一下吧, 看看他是不是跟我一样的感觉: ”儿子,你看到多少页了?” “60页左右吧!”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像人家传说的那么boring? ” “还好啊,不过就是太多对话了,而且细节描述太繁琐。我跟你说啊,托尔斯泰可以用一大段的篇幅来描写一个人进门的细节,然后他进门以后怎么坐下,怎么放东西,又可以写一段,绝吧?怪不得可以写那么多篇页呢?妈,你看到几页了?” “嗯。。。不好意思,妈咪才看完两页。。。” “哈哈,你要加油哦,不然就不是你帮助我了,要我来帮你啦!” “瞧你说的,万事开头难嘛! 哎,妈咪有个主意,可能可以帮我把这开头的难关闯过去 - 我知道这部小说拍成了电影,咱们干脆把它借来看看,这样就可以很快地知道故事的背景啊,人物的主要关系啊,像现在这样看几段就要翻到前面去看人物关系表,态痛苦了!你说怎么样?” 儿子听到这里,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妈!你这可是跟作弊差不多啊!我是不会先看电影的,要看你自己看吧!我还不想ruin the climax 呢!你看了也别跟我说是怎么回事啊,别像上次“哈里波特”一样,早早就告诉我哈里在最后一集结尾时死而复生,害得我都不想再看下去!” 儿子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也对儿子的“坚持原则”油然而生一份佩服。不过,第二天,我还是偷偷地到录像店借来了"战争与和平”的电影,回家路上,给自己找理由:这电影没我想的那么长,才三个小时,肯定是“精简版”了,所以只能是了解一个故事大概,真正的内容和细节还得自己从书里看,不算违背原则;再说,这部电影是奥黛里-赫本和哼利-方达演的,还得过奥斯卡提名,以前错过了,现在补课也是应该的! 不过不能让儿子知道,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