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个月前写过一篇“奥巴马的内忧外患 -- 能源篇”,对奥提出的能源改革方案和面临的挑战作了一些评论和分析。几周前总算把Thomas Friedman "Hot, Flat, and Crowded" 的第二部分”啃“完了(主要是因为第二部分涉及不少技术方面的内容,而我对于能源方面的一些专业概念的了解,显然不如对第一部分中那些比较“大众化”的概念深入,所以进展就要慢很多),有些新的感想和看法,这里写下来,相当于一个读书心得吧, 与大家分享一下。 相信大家肯定对“green revolution" 这个词语不会太陌生,毕竟,”being green" ,"acting green" 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尤其是年轻人)一种“时尚”的象征。当然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正如托马斯在书中指出的那样,这种把能源改革和环境革命当成“时尚”的做法,实际上冲淡了这场“革命”的严酷性, 是非常有误导性的; 今天到处可见的那些“205 easy ways of saving the earth”的游戏式的宣传,充其量是把我们面临的危机作为一种“green party"来对待,而不是真正的 "green revolution"。为了说明两者的区别,托马斯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看到这里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拯救地球”真的那么“容易”,大家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做到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革命”了 -- 因为“任何没有人必须做出牺牲的‘革命‘,都不是真正的‘革命’”!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很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能源革命”的态度也是倾向于“以小见大,积少成多”的,但实际上,能源危机需要的,是对新能源大规模的开发,经营和消费,而不是这种“小打小闹”的“过家家”式的“改革”! 那么,美国和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能源革命”呢?是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一个由政府买单,耗资巨大的类似当年“曼哈顿工程’或者“阿波罗工程”那样的“大动作”吗? 托马斯的回答是,绝对不是。因为像阿波罗和曼哈顿工程,都是特殊的,和市场大众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项目,而且没有什么资源方面的限制。因此,对这样的挑战来说,“throwing money at the problem was an obvious approach"。 但能源问题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后者需要的是引入大众可以接受的革命性商品,而且这些“商品”的消费者目前已经有了他们使用已久,而且很满意的低廉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自身有很多问题和局限);作为消费者来说,如果要他们花更多的钱去支付和现在廉价就能得到的能源差不多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此,要成功进行能源革命,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改变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而这,只能通过政府的宏观政策来实现。但这正是美国目前所缺乏的条件。 政府在能源革命中的作用 -- 通过价格措施宏观调控 相比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地区,美国社会一向是更加信奉“小政府,大市场”这一资本主义原则的。尽管对一些行业还是会通过间接补贴(比如农业),提升关税(比如钢铁业)等方式进行政府干预,但总的来说,美国经济是市场化十分彻底的实体,几乎没有像日本欧洲那样的由政府选择一些工业进行有意扶持的情况(这种项目在这些国家被称为“Industrial Policy" , 虽然实质上更接近于“Industrial Planning”)。 可是,由于能源产品的特殊性,美国目前需要的恰恰是打破这个现状,通过建立“大政府,小市场”的组合(至少在开始推广能源政策的时候是这样),来给予能源革命一个合适的背景和动机。用托马斯的话说,就是要引入一个“price signal”,才能达到真正改变市场需求关系的目的。 但是,改变三十多年来已经成型的供需关系谈何容易!上篇文章中已经指出,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通过引入高额的能源使用税,达到了刺激其他能源工业(比如荷兰的风能,法国的核电能等)的效果;但美国却因为整个社会对于增加税收的条件发射式的抵触,而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美国政府不仅没有提高能源使用税,反而通过各种联邦和州的政策,来变相地“补贴”民众使用的石油和电能。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消费者对廉价的电能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心安理得’的享受;而这种”心安理得”不仅造成了消费者的惰性,更重要的是,它间接地造成了美国能源界不思创新的现状!这个行业近三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创新和革命,真正的原因就是近似垄断的市场结构和政府的各种补贴和资助,使得能源行业没有什么动力去从事革新活动!据统计,全国的电力公司在2007年用于技术研发方面的经费,只占其总销售额的0。1%,不仅大大低于一些“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如IT,通讯行业的比例(这些行业用于R&D 的经费一般占销售额的4-6%),甚至低于一些基本的食品行业!! 为什么美国的发电站效率低下,经常发生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能源工业的“原地踏步”的严重性 -- 据GE 的现任总裁伊梅尔观察,他进入GE 的二十年间,该公司的医疗器械分公司先后进行了四个不同的产品“朝代”(product generation); 从X 光,到MRI, 到CAT 扫描机,新的产品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政府和市场联手创造了一个优化的竞争市场和价格刺激。但同样的二十年间,GE 的能源部门却只推出了一个真正可以谈得上“革命性”的新产品。他总结说:“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26年前使用的同样的煤炭供能的发电技术。虽然它们比26年前更有效,更情结,但实质上仍然是同样的一个东西!” 因此,要改变美国能源现状,一个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这种对廉价能源的理所当然的接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对新能源的追求和开发。不过,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一个人长期使用一种产品,既能满足其对某种功能的需求,又廉价方便,他有什么理由去要求或者接受另外一种功能差不多的新产品呢?对消费者来说,不管能源的来源如何,风能也好,核能也好,肮脏的“化石能源”也好,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当他打开家里的开关,就能有电源送到,他有什么理由和动力去关心发电站使用的能源是否是“可再生”的那种呢?尤其是如果使用这种“新”能源还要比以前付更多的代价的话,那消费者就更没有动力了。用一位行业专家的话来说,这就好比“在西南航空已经能够把人们载到月球的时候,还要NASA制作一个新的飞船来做同样的事情”! 那么,什么样的政策能够改变目前这种支持“保持现状”的供需状况呢?很简单,只要政府能够让目前的能源变得更加昂贵,消费者就会有动力支持新的能源开发!托马斯采访的不少有关专家都认为,政府能够使用的政策其实很多,直接引入或者提高能源使用税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另外的选择包括所谓的“市场底价”(floor price),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和 。具体说来,前者的做法是在油价达到一定的高水平的时候(比方说$100 一桶),将市场价格设为“底价”。这之后,如果市场价格波动到$90,那么“底价”仍旧维持在$100 一桶,实际上就相当于政府在征收每桶$10 的税;如果价格向上波动,人们仍然只付$100 一桶,大家不会有异议。这样做的结果,是取消了价格的不确定性,从而间接地给予开发新能源的公司和行业所需要的稳定需求(因为如果容许油价按照市场价格波动的话,上涨的时候还好,下降太多的话,这些开发风能呀太阳能呀的新兴行业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长期坚持的结果,就是新兴的能源工业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使得它们技术上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降低成本,并最终为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打下基础。 下面用书中引用的两个在这方面做的很成功的地区 -- 加州和日本,来进一步说明政府和企业互动,促进能源革新的办法。 政府和企业在能源革命中的互动 -- 加州 政府在能源革命中的作用,在上面的一些建议中已经能够看得很清楚了。托马斯在书中引用了很多类似的例子来说明,尽管“小政府,大市场”是美国社会(尤其是共和党)一向信奉的“金科玉律”,但在能源危机面前,这个“价值观”应该给予彻底的改变。实际上,政府干预的成功例子,不仅在其他国家比比皆是,在美国本土,也有现成的先例。这个例子就是加州。 作为美国第一大州,加州在很多地方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加州人对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兴趣和热情,我在做加州人的短短五个月中也深有体会。比如,在芝加哥地区没有什么太大人气的“Whole Foods" 连锁店,在加州可是门庭若市,很多人不但在那里固定购物,还在那里吃早餐午餐,完全是一个社区小中心的感觉;又比如,在加州申请车牌,一定要先做废气排放测试,合格了才能拿到牌照(当然测试是要自己掏钱的,也必须到指定的地方去做这样的测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加州人“觉悟”高,或者说因为环境主义者的比例比较高(这又回到了把“环保”作为一种时髦的概念上来了),所以推动了整个加州社会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后来才了解到,这些其实都是政府80年代推出的一些有关能源和环境保护策略的举动有关。而加州推出这些政策时遇到的来自工业界的阻碍,和后来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应该是可以给人很多启发的。 70年代中期,加州政府推出了一项法案,要求在加州销售的汽车都必须安装catalytic converter (一种可以减少废气排放的装置)。当时此项政策遭到了汽车工业界的强烈抵抗。以GM 和福特为首的业界人士纷纷发表声明,抗议这个动议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克来斯勒当时的总裁艾可卡就这样说过:“如果EPA不取消这个政策的话,我们会关掉很多生产基地,而这将使 全国的GDP减少170亿美元;并使失业人数增加80万!”面对这样的阻力,加州政府还是决定采用这个政策。克来斯勒声称,由于此项政策的实施,每辆车将会增加成本$1300;但实际上,后来的估计是每辆车的增加成本只有$755,比业界的估计少了几乎一半! 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加州开始引进全美国最高的针对建筑和电器的能耗要求。这个政策的实际结果是,过去三十年来加州人均电力消费几乎持平,尽管该州的经济在这三十年中有爆炸性的增长。相比之下,全美国其他地方的平均电力消费量增长了近50%(NRDC 的报告)。由于州政府鼓励公民使用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加州公民人均温室效应废气排量只有全国平均值的一半不到!这,就是政策的力量。 政府和企业在能源革命中的互动 -- 日本 再来看日本。纽约时报2007年一月的一篇由Martin Fackler 撰写的时评这样评价日本的能源状况:“In many countries, higher oil prices have hurt pocketbooks and led to worries about economic slowdowns. But here in Japan, people like Kiminobu Kimura, an architect himself, says they have not felt the pinch. In fact, many peoples monthly energy bill is lower than a year ago... Energy efficient appliances abound in the many corners of his cramped house. There is the refrigerator that beeps when left open and the dishwasher that is compact enough to sit on the kitchen counter. In some homes, room heaters have a sensor that directs heat only toward occupants. There are "energy navigators" that track a homes energy use". 根据总部在巴黎的IEA 的调查,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中,日本的能源使用效率应该是最高的。这个总人口大约占美国人口40%的国家,2004 年的能源使用却只有美国同年总量的25%!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恐怕还是日本政府在能源革新上的“先知先觉”。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方面的缺少优势,日本政府和民间在能源政策上都有天然的一种“危机感”。这也是为什么在70年都后期日本率先引进了高额的能源使用价格和税赋,因而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长足的动力。而日本企业界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创新资源,开始设计制造各种低能耗的家用电器和汽车产品。大家应该都知道,今天国际汽车市场上,真正在开发电动车和其他一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车型的汽车厂家基本上都是日本公司,比如丰田和本田,就基本上垄断了北美的hybrid 汽车市场。这不能不归功于有利的国家政策和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结合的最好例证。 Source: http://www.hybridcars.com/hybrid-sales-dashboard/july-2009-dashboard.html 托马斯还引用了当年本田汽车为了应对前面提到的加州政府引进的catalyst converter 的新政策采取的对策。他们对此的应对是和美国公司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思维上的不同定向,使得本田不仅得以comply with the regulation standards, 而且籍此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被其他汽车公司和行业看中,或购买,或申请使用权,而成为了“一箭双雕”的成就。所以,套用一句克林顿当年选举时的用语,那就是: Its the design, stupid!!!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一个大致的模式已经呼之欲出了 -- 总的说来,美国需要的能源革新的模式,是一个“政府主导,企业革新,市场辅助”的这个“三结合”的模式。缺一不可,必须三条腿走路,才可能真正改变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实现大规模开发和生产,使用新能源。这里,我想用托马斯在书中引用的一个实例来作为这个模式的最好注释。 托马斯在名为“If its not boring, its not green" 这一章中这样开头: 问: 你知道宾州有哪个城市和中国,墨西哥,以及巴西都有贸易顺差吗? 答: 伊犁市。 问: 伊犁?就是那个蓝领制造业的老牌城市?它凭借什么和这几个国家取得贸易顺差呢? 答: 就是因为一个位于此地的公司 -- GE Transportation. 问:GE T 在这里制造什么产品? 答:机车车头。Good old locomotives that pull trains!! 那么,为什么位于所谓的“生锈地带中心” (heart of the rust belt")的这个GE部门,能够以机车车头创造出这样辉煌的出口成绩呢?他们的机车车头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 答案是: 因为他们的机车车头是同类产品中能耗最小,效率最高的! 位于伊犁的这个GE生产部门 每年出口240000磅出头,超过四百万美元价值的Evolution Series 柴油机车车头,或者叫做EVO。 到2009年底它将会出口三百台这种机车车头到中国,并且和巴西,墨西哥和卡萨克斯坦等国家都有出口关系。尽管中国等国家也可以生产自己的机车车头,但由于GE 的车头是市场上最少能耗的一种,它们的产品能给用户最大的资金回报,当然还有重要的对环境的有利保护。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EPA 推出了针对机车和其他交通用具的Tier II 排气标准。这个新的排气标准讲使各种交通工具的废气排放量减少5%, 也就是说,在这些机车车头的25年寿命中,总共的能源节省量会达到三十万加仑柴油!还不用说和这个相连的炭化物排放对环境污染的作用了。 这,就是政府高标准和企业自主革新,以及国际市场相结合可能产生的力量。 当然,尽管最主要的任务将落在政府机构和相关企业身上,一般的公民也不是对能源革命完全可以卸掉责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来,不仅充分利用自己的公民权力来促进有关政府政策的推动,也可以从 3 R (recycle, reuse, renew) 做起,为能源革命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如果公民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现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那就更加有利了。比如,东部一个中学生就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校车在停车等学生的时候,都处在idle状态。这实际上是一个很不合理的做法,既浪费能源,又增加污染。所以他向市政府提议,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校车在非工作状态必须将引擎关闭。这样的“小改革”,加起来也能起到不小的效果。 如果整个美国社会能够形成一种四种力量齐心协力的状态,能源革命将不再停留在“green party”这个层面上了。那时,美国重新找回世界第一的地位,也就不再是幻想了。 Friedman, Thomas: Hot, Flat, and Crowded: Why We Need a Green Revolution--and How It Can Renew America (Hardcover),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st ed., ISBN-10: 0374166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