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没什么太多业余爱好,除了看书码字听音乐以外,大概就算看电影了。正好老公也有同好,所以周末看电影曾经是我们的“固定节目”。有了孩子以后,主要就是陪他们看那些PG, 甚至G 级别的片子了,可以说这几年迪斯尼主要的动画片我几乎都看过,还有什么哈里波特系列,和其他一些大儿子喜欢的科幻片。好在现在他大了,经常会和几个朋友邀约一起去看,所以我就可以免掉这个义务(我是不太喜欢那些场面浩大打来打去的科幻片的)。老公呢,虽然和我一样喜欢“严肃电影( 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片子之一),但想放松的时候就会拉我陪他去看那些间谍片或者动作片,什么007,Bourne Identity 三部曲,印第安那-琼斯探险系列等等。这样两下里一夹攻,我们一起进电影院看两个人都喜欢的片子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不过,每年的奥斯卡提名的几部片子我们一般都会去看的,像去年看完以后还写了影评和预测呢。 今年因为情况特殊,前段时间我连看电影都没心没绪的,所以那几部提名的电影,颁奖前只看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说实在的,虽然这部片子最后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好几项大奖,我个人感觉并不是那么出色的一个作品。也许中国人对这种作品的感受和美国人不太一样吧。总觉得美国人推崇这个电影的后面还是有”猎奇“的因素在起作用)。一直到最近,才想起该“补补课”了。上周借来“朗读者”的DVD,抽空看了。很喜欢“朗读者”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关于这个电影立青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棒的评论(见下面的链接),我就不再多写什么了。然后又看了“还童”以后颇有感触,这里就写下来和各位影迷分享分享。 老公曾说,好电影和差电影的区别在于,后者看过就过了,而好电影看过了,还会在你的脑子里一直盘恒不去,让你好几天都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它的点点滴滴。“朗读者”和“还童”就是这样的作品。用立青的话说,就是“看的时候平平静静,看完了却心潮起伏”。 电影从一战结束的那个特殊时刻开始。本杰明出生在新奥尔良的一个殷实商人家里。可是他和别的婴孩不一样,一出生就满脸皱纹,老态龙钟,以至他的父亲认为他是恶魔投胎(他的母亲因为生他而死掉,更加深了父亲对他的敌意),便把他丢弃在一家老人院门口。善良的黑人主管收养了他,于是,本就和那些老人院的老人们一起,坐在摇椅上,在南方和煦的午后阳光下渡过了他的与众不同的“童年”。 时光荏苒,本慢慢地变得年轻。他渐渐爱上了常来老人院看望外婆的小女孩黛西。黛西和他年龄相仿,成了他“童年”的慰藉和情感的寄托。进入“少年时代”,本终于离开老人院,加入了一艘由老水手Chelsea任船长的货运船,成了一名水手。先是在世界各地运货,二战爆发后,又和全船水手们一起加入海军。战争结束,本退伍回到南方的家乡,又重新在老人院过起了平淡无奇的生活。黛西则成了一个舞蹈演员,在纽约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相交的地方,除了少年时代的友谊,和本在几年的周游世界旅途中从世界各地不断寄给她的那些明信片。直到有一天,本终于鼓足勇气来到纽约黛西演出的剧场,并手持一把洁白的雏菊来到后台看望他心中的女神。 接下来的事情是可想而知的, 活跃在纽约,巴黎,伦敦舞台上的黛西,生活中早已没有了本的位置。本失望地回到了家乡,得到的却是父亲的死讯。他从这位从出生起就遗弃了他,却又一直关注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包括一艘漂亮帆船在内的家业。每天,孤独的本总是独自驾驶着那艘船,在辽阔寂寞的海上漂漂荡荡,在海边的灯塔上眺望远方。。。。。他在遥望什么?他又在追忆什么呢?是想起了那些航行在陌生神秘的国度的日日夜夜吗?是怀念那些在遥远的俄国的深夜,旅馆大厅里与邂逅相逢的贸易官员的太太的那些对话和缠绵吗?还是在向往和黛西的“不可能”的未来呢? 终于有一天,他接到黛西的朋友从巴黎打来的电话 -- 告诉他黛西正在医院接受腿伤的治疗 -- 原来,黛西在一次演出结束后和女友步出剧场,过马路时边说边跳,被一辆出租车撞倒,腿上受 了重伤。这事故是由无数的巧合堆积在一起造成的,可是没有那么多的偶然和“不应该”,本和黛西的生命之路就会重新写过。本赶到巴黎,但迎接他的却只是黛西伤感漠然的眼神。“你走吧,我们之间不会有什么的”。他们都知道,黛西不会再跳舞了。未来对于他和她,会有什么样的变数呢?不知道. 本带着再次受伤的心离开了巴黎,回到新奥尔良。生活仍然在平淡中重复,而他也一如既往地越活越年青,越活越美丽,虽然他的黑人养母和其他的老人一起都在渐渐老去,但那位一生被雷击了七次却又奇迹般地活过来的老人,却还在那里一遍遍不知疲倦地讲述他每次被雷击倒的细节。。。 又是一个平淡的日子。本从外面回到老人院,意外地看到黛西静静地站在门口,脸上是阅尽沧桑之后的平静。。。她终于回来了,回到了本的身边。两个交错而过的生命终于在他们最丰美,最茂盛的时刻,交织在了一起。他们的爱情之花,经过这么多年的等待和期许,终于热烈地绽放了。海面上,灯塔边,炉火映照的小屋里,他们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礼物。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了,直到新的生命开始在黛西的身体里面孕育。。。 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Ben 在此时却选择了离开。他不能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婴孩做父亲。黛西不解,不舍,却也无可奈何。本又开始了到处游历的生活,只是这一次,他在漫游中慢慢地从青年变成了一个少年。而等到他再次见到黛西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优雅的中年妇人;他们的女儿,也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几年过去了,本又回到了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已经成了老妇人的黛西也搬进老人院,每天陪伴他,给他讲小时候祖母给两人讲过的故事。幼小的本,纯净的眼睛看着这个似曾相识的老人。最后,回到婴儿体态的他,在黛西的怀里安详地闭上了双眼。这个与众不同的生命,在爱他的女人怀里静静地飘落了。影片开头那位盲人钟匠因为儿子在战争中惨死而用尽平生心血做出de一座倒走的时钟的,也终于走回到零点. 看完电影,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萦绕不去:爱情到底是什么?时间,人生,和永恒的爱比起来,又有多少意义呢?“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谐老”,“和你一起优雅地变老”,是多少人对于永恒的爱情的梦想。可是,如果你的爱人的生命和你注定只有那么短暂的交替呢?因为短暂,所以永恒,即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样超越时空和肉体的爱,才是影片真正的主题吧。 (不知为何,这个片子老让我想起好几年前那部“阿甘正传”。也许是因为两个影片的主人翁都来自美国南部(阿甘是来自阿拉巴马,本杰明则是新奥尔良的人);或许是影片史诗般的整体印象和风格-- 虽然“阿甘”是透过一个人的独特遭遇间接抒写一个国家的现代史,而“还童”则是通过一个人独特的一生,揭示时空,爱,灵与肉这样的永恒主题。前者是略带荒诞的现实主义,后者则是略带荒诞的浪漫唯美。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题材和风格都不够主流),才使得这部影片最后只得到编剧和剪辑等三个小奖。但在我看来,它的艺术造诣远远超过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影片的女主角,Cate Blanchett, 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她那种极具古典气质却又总有一股淡淡的忧郁的美,给黛西这个人物增添了无限的魅力。男主角 Brad Pitt 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应该说是他演艺生涯中最出色的了,尽管我对他并不是那么喜欢,总觉得他更像一个“明星”,而不是真正演技出色的演员。) 相关文章: 2007 最好的电影-- Atonement 新年的第一场电影 --Charlie Wilsons War 成长的代价 --电影 Juno观感 立青: 人性的拷问:电影“朗读者”观后感 椰子:“他人的生活” 简介 相关文章: 2007 最好的电影-- Atonement 新年的第一场电影 --Charlie Wilsons War 成长的代价 --电影 Juno观感 立青: 人性的拷问:电影“朗读者”观后感 椰子:“他人的生活” 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