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实在对她一无所知,也不想去探究她个人的婚姻状况)。不过,这篇文章和最近媒体炒作得纷纷扬扬的老虎伍滋“挨打”事件,却让我想到了婚姻的排他性和包容性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独有偶,正好前两天上班途中听到的一个talk show 节目提到了一个有关的话题。主持人问听众,“你知道那个群体离婚率最低么?”其他几位主持人一阵乱猜,都没有猜对。谜底公布,举座哗然:“The swingers!" 所谓swinger ,中文翻做“换妻”(对,就是那位社会学家李银河倡导的"生活方式"), 其实是不对的,恰当的翻译是“交换性伴”,因为它的实质是夫妻双方自愿和其他男女交换性伴(Swinging,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swinging lifestyle, is "non-monogamous sexual activity, treated much like any other social activity, that can be experienced as a couple)。这种“生活方式”即便在美国也是极少数(大约占已婚人群的2-3%),但最近几年却似乎有上升的趋势(North American Swing Club Association 声称,有15% 的美国夫妻在“婚姻的某个阶段”曾经采取过这种生活方式,但这个定义应该说不是严格的“交换性伴”的定义,因为它指的的是一种长期的,固定的生活方式)。我也是一次偶然看到Oprah 为此做的节目才知道这个名词。我不是社会学者,对这个现象的出现没有太多理论上的了解,但还是觉得匪夷所思。节目的另外一位主持人和我很有同感,正好有一位听众打电话进来,声称自己和丈夫就是swingers,于是几位主持人对她进行了一番“审讯”,希望能得到一些insiders perspectives。她的回答,不外乎是说她和丈夫之所以同意采取这种生活方式,是为了给婚姻增加色彩(make the marriage more exciting),满足相互对其他性伴的好奇心(satisfy the curiosity and fantasy about other people)。她还说这种生活方式不但没有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受到负面影响,反而使它更加坚固。但她也说,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于任何夫妻,因为夫妻双方必须有非常坦诚的关系,而且必须对对方完全信赖,否则会“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
听了这个节目我觉得很疑惑,
昨天有点空闲,找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尽管我没有找到节目中所引用的“研究”,但还是找到一些关于这个题目的研究结果。比如,Dr. Curtis Bergstran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Bellarmine University -- a Catholic school) 的“Todays Alternative Marriage Styles:The Case of Swingers” (published at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a peer reviewed journal, though not a top rated and widely disseminated journal) 通过对1000 多对swingers的网上调查发现,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高于一般的群体;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也高于一般人群(59% v. 32%); 更奇怪的是,这个研究发现,大多数swingers 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白人,而且大多数是“regular church goers"!当然,这只是一个有限的研究,而且本身的方法就值得商榷,因为它采取的网上调查和“自我报告”这种方法,可信度并不高,有很大的self report biases的可能性(即受访者为了“validate”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而有意给出满意的回答,而研究者仅凭他们的回答是无法真正确认他们对婚姻和生活的满意度的)。还有,这里肯定有样本选择上的偏差,因为它选择的只是还在继续这种生活方式的夫妻(或者说是“成功地进行着这种生活方式的夫妻”),而没有对曾经选择这种方式,但却失败或者放弃了的对比样本。相比之下,如果这个群体的离婚率真的显著低于一般人群的话,倒可能是一个更有力的证据。关于这个,似乎没有大家都接受的结果,但有研究者声称,这个群体的离婚率只有5%,远远低于美国平均的40%!但这只在一个 promote swinging lifestyle的网站上有提到,也没有提供原作的信息,所以调查方法和结果的可信度无法查证. 退一步说,即便这些研究是可信的,那它们是否真的这种生活方式真的有助于巩固婚姻关系呢?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答案是“其实未必”。让我们先来看看研究者们对这个counter intuitive 的“发现”提供的解释吧。总结起来,不外乎下面几个:一般来说,引起离婚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夫妻双方缺乏交流和沟通,或者相互不信任,猜疑;而能够“接受”交换性伴这种生活方式的,往往正好是能够开诚布公的夫妻!从这个角度来讲,也许并不是“交换性伴”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婚姻更牢固,而是让这种生活方式得以被接受的“深层因素”(latent factors) ,比如相互的信任,对自己的自信(包括对自身性能力的自信)等因素。换句话说,这些夫妻在个人特征和婚姻关系上本身就是一个有别于“一般群体”的群体,只不过他们“正好”选择了这个与这些独特因素直接相关的这种生活方式而已。如果他们的这些latent factor 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喜欢X食物),那么我们很可能会有“喜欢X 食物的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高于一般群体”的结论。所以,根据这些研究发现而“倡导”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If that statistic is true it would make sense...of course the divorce rate would be lower, because they are not married couples. They are not acting like a married couple, they're acting like they're single if they're with other people other than their spouse. Its not a marriage, it allows them to do what they want, with no regard for or commitment to their spouse. Naturally they'd be as happy as larks & the divorce rate would be 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