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赶在奥斯卡颁奖之前和老公一起去看了描写青少年怀孕问题的电影“ Juno”。至此我们看了五部提名影片奖的四部(可惜,没看的正好是最后得大奖的“No Country for Old Men”,看来这部是一定要补上的了)。在今年提名的这几部重量级的片子中,“Juno”的题材虽然也是沉重的,但影片用轻松和幽默的风格,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最后这部电影得了编剧奖,我觉得应该是实至名归。 Juno 是个有点另类的16岁高中生,虽然长相清纯,却不修边幅,喜欢摇滚乐和恐怖电影,是个典型的正在寻找自我的teenager。和有些nerdy 的男友的第一次没有“保护措施”的偷尝禁果,使她意外地怀孕了。她也试过去把孩子做掉,但事到临头又觉得不忍,从诊所跑掉了,后来她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家庭,她自作主张从报纸上找到了一对正在寻求领养孩子的白领夫妇。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不料后来那位本来就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的丈夫,竟然决定离开他的妻子,使Juno 面临孩子生下来却没有人领养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Juno 和男友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影片最后虽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故事的出众之处在于对这种似乎司空见惯的“家庭问题”的看似轻松,实际上冷静深刻的揭示。 Juno 在整个过程当中好像满不在乎,以至于这部电影遭到一些 birth mother organization的抨击,认为她不想在领养之后和孩子有任何的接触的决定“非常不可思议”。其实我觉得这正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她的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你如何让她为一次偶然的性行为付出一生的歉疚和后悔?至于她表面上的满不在乎,其实是一种掩盖内心痛苦和无奈的方式。每一个人面对人生困境的coping 方式都不会相同,对这个一向有点“玩世不恭”的,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找寻人生意义的女孩来讲,把这个孩子生下来,然后把他给一个可以给他真正的母爱和他需要的生活条件的家庭,应该是对她和孩子都最负责任的选择。影片最后,Juno 和男朋友在产房的床上相拥而泣,不动声色的镜头对准她脸上慢慢滑下的泪水,相信观众都会为之动容的。 我相信为人父母者看了这部电影都会思考,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会怎样面对?电影中的父母非常通情达理,给了 Juno 很多支持和关爱。这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的。当然,做父母的最大的责任是给予孩子足够的保护和教育,使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家庭身上。可是,当孩子由于无知而犯了这种无法挽回的错误以后(片中的Juno 虽然“另类”,却绝对不是一个反叛的不负责任的“坏孩子”),又有什么比父母和亲人的关怀和理解更能让他们重新认识人生,把不该发生的一切放在身后,提起勇气走下去呢?但愿我们不会有“机会”受到这样的考验,但如果不幸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希望这部影片能给我们一个启发,能够“get the best out of the worst situ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