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网上有不少关于海外华人在美国到底过得好不好的文章,比如椰子的“她:我这辈子已经完了”,平凡往事那篇在各大网站争相转载的“海外华人的烦恼:都是大实话”以及后续的“海外华人真的没有烦恼吗?”,刘以栋的“既然不能海归,就念念美国的好”,等等,都是非常实在的文字,透露出作者对这个海外华人绕不过去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智慧。这些文章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和美国到底哪个好的问题。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作者再公允,再平和,再面面俱到,也会让有不同意见的读者感到“片面”,这也是很正常的。有人觉得中国比美国好,就必然有人认为美国比中国好,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因此,没有必要因为人家批评中国的一些不足之处,就给扣上“数典忘祖”的帽子;同样,也没有必要一听见别人说美国的不足,就讥讽说“既然如此,那你还赖在这里干什么?”。归与不归,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选择回归,不见得就是认同中国的所有;选择不归,也不一定就是认同美国的一切。这点辨证和一分为二的道理,我想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不应该不懂得。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这山望着那山高”,“得不到的都是好的”,“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说的都是人们的“围城情结”。因此,就 有了“what if..." 的各种设想,和“如果当初不。。。 今天就会。。。”的“假设”。殊不知,就在你陷入这种不能自拔的怪圈,顾影自怜的时候,时光却正在悄悄地从你身边流走。就在你向往那些“本该得到的”东西的时候,你也许会正在悄悄地丢失你“已经得到”的一切。为什么不能珍惜自己得到的,却一定要去向往那些虚幻的“假如”呢? 有人说,中国人爱攀比,因此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所以就更容易陷入这种“为了别人而活”的怪圈。殊不知,我们看到的别人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往往只是光鲜的表面,就像那句谚语说的那样,“谁也不知道别人家的大门后面是什么样子”!谁又知道别人的光鲜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和痛苦呢?为什么总是用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去和别人比呢?这样的比较,结果只会是自怨自艾。其实,你又怎么知道,在你眼中毫无可取之处的自己的生活,不是别人眼中的羡慕对象呢? 其实,今天我能够这样说,这样想,本身就是心态转变的结果。我也曾经和椰子笔下的那位女老师一样“不甘心”,也正是这种不甘心,驱使我在不惑之年决定追逐自己的梦想,举家西迁;而在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地方之后,那种被命运欺骗的感觉,也一度侵蚀我的内心深处。如果不是老公和朋友的循循善诱,也许现在还陷在那个怪圈里拔不出来呢。当然,走出黑暗之后再看那段时间的怨天尤人,真是觉得很可笑。因为,尽管我没有得到我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但生活却已经给予了我许多许多。那时候一位友人告诉我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也给了我震聋发馈的启示 - 这句话就是:"Want what you have, not have what you want. Thats the secret of happiness in life". 说这句话的朋友 ,是我在加州那所学校的同事L。 L 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非裔管理学教授,比我早一年到那所学校教书。因为知道她是印第安那人,我第一次见面就和她攀谈起各自在中西部的经历。很意外地是,她居然认识我以前那所学校的一位同事!我当然好奇地询问起她们是如何认识的。她告诉我,她丈夫两年前死于一起交通事故. 因为她和我另外那位同事C同属于一个非裔管理教授的协会,而C 的丈夫也正好在三年前死于心脏病突发,协会里的一些共同的朋友就介绍了她们相识,希望C 能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她一些劝解和安慰。听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我真是无言以对,看到J 阳光的样子,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她居然有这样伤痛的经历。我知道L 在来这所州立学校之前还在南加州一所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学教过五年书,按照一般的逻辑,我想当然地认为她肯定是在那里没有拿到终身才不得不离开,转到这所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来的。后来才知道,真实的情况超过了最丰富的想象!这也是半年后我告诉她自己要离开加州回到芝加哥的决定时,才得知的。 L 大约8年前在中西部一所著名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到南加州 B大学做助理教授。她丈夫是一个搞计算机的自由职业者,两人育有一儿一女,老公还有一个前妻生的女儿,留在中部。尽管她很喜欢加州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她丈夫却一直不喜欢西部,总是希望回到中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不想离自己的另外一个女儿太远。于是,他们终于决定在第五年(也就是她即将评终身的那年),接受印州一所规模很小的私立学校的邀请,离开了B 大学。很多知情者都为她惋惜,因为她在B 大的位置,是很难得到的,而且按照她当时的成绩,拿到终身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她为了家庭的完整,毅然决定跟从丈夫回到Midwest。可惜,命运的玩笑开得太大了 -- 就在他们准备搬家的几天前,她的丈夫出车祸去世了!这消息像晴天霹雳,打碎了她的整个世界,但因为她当时已经辞去在P 大的职位,接受了另外那所学校的邀请,心碎的她却还是不得不收拾形状,拖着两个儿女,搬回了中部。她告诉我,在印州的那一年,是她生命中最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尽管她是那里出生长大的,但她却感到自己在一片情感的荒漠,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每一天都是机械地重复,生命几乎失去了意义。这中间,她的母亲因病去世了。那天晚上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机器人一样打开电视,却看到Jay Leno 的晚间节目。她说,那一刻,泪眼朦胧的她却忍不住笑了, 因为,她猛然醒悟了 -- 生活的确对她不公平,她的确失去了许多。可是,她毕竟还有孩子,还有自己的事业,人生还很长,很长。。。她不能再这样灰心丧气地过下去,因为,Life goes on.... 于是,她决定重新寻找机会,回到自己和孩子都很喜欢的西部。很快,她就找到了这所州立大学,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和我告别的时候,她说了上面那句话,当时,我看着她充满智慧的黑眼睛,心里百感交集。也许,在很多人眼里,L 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可是,她的生活中经历的这些伤痛,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呢?人们看到的,只是她表面的成功,她开朗的个性,她虽然不完整,却也 快乐的家庭,但正是她经历过的这些不为人知的挣扎,痛苦,trials and tribulation, 才造就了她今天的坚强,乐观,和对生命的阳光的态度。 很久就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从别人的痛苦经历中寻找安慰,得到“自己的生活比别人的好”的结论 (如果这样的话,那真是miss the entire point), 而是想要用它来说明,每一个人,在生命不同的阶段,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也总会有彷惶犹豫的时刻。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得到心的安宁和满足。 幸福的人们,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吧。 Chances are, you are much more blessed than you think!! 相关文章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