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底,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MIT 经济学教授保罗 - 萨谬尔森逝世了。这位与佛里德曼和凯恩斯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位经济学家”的泰斗,曾被称为经济学最后的一位通才。他第一位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一生出版了多部影响世界的经济学专著,包括那本被全球几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然而,他的去世,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全球媒体,都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这和三年前另外一个经济学泰斗,萨谬尔森的“学术对手”佛里德曼去世的时候引起的媒体热评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对比。也许,从代表着“中间学派”的萨谬尔森死后的“待遇”,可以看出左中右三大学派在西方社会中最近几十年来地位的变迁。
作为“左派”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货币学派创始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说主张政府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也被称为“需求学派” ( 这和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供应学派”成为对立 ) 。 30 年代大萧条爆发,总统罗斯福借鉴凯恩斯经济学的精神,提出了以 3 R 为代表的新政政策 ( 救济 -Relief, 改革 - Reform, 和恢复 -Recovery) , 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二战后,新政基本结束,但这个期间所形成的一些制度或者机构,比如社会保障基金, 证券交易委员会, FDIR , HUD 等得以保留和继续。凯恩斯的学术精神在美国社会经济制度中的影响继续 存在。
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暂时 走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
由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二战后美国成为国际新秩序下的政治和经济领袖,并因为 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机构的建立而使美元成为国际交易货币。IMF 和世界银行的建立进一步确立了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并为美国加速经济对外扩张打下基础。但战后的高速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美国进入了1953-1960 年的低速发展。萨谬尔森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政策参与的。 早年就读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萨谬尔森,在导师汉森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凯恩斯主义 ( 有意思的是,汉森以前曾经是“自由放任”学派的支持者 ) 。 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主义是从 1929 年 4 月的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到 1933 年基本停止这一遍及资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他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因此,他决定从当时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投资与就业问题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在他的影响下,肯尼迪成为美国第一位旗帜鲜明地奉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统。肯尼迪就任总统的 1961 年,是一个面临“令人不安的”经济状况的年代, 正如肯尼迪在国情咨文中说的那样:“我们是在经历 7 个月的衰退、 3 年半的萧条、 7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 9 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为了刺激消费支出,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着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扩大了总需求,并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之后的 8 年中,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凯恩斯主义也因此被捧为“战后繁荣主义”而被追捧。作为总统经济顾问的萨谬尔森,自然也成为了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代名词。但实际上从他为政府提供的政策建议来看,他的主张和凯恩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他将自己的派别归为“新古典主义”的主要原因。 但是,世间一切事物,都会如钟摆一样,不能只向一个方向行走。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学派在六十年代后期,终于遇到了现实和理论的挑战。而挑战这种理念和制度的,正是芝加哥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佛里德曼。佛里德曼首先对凯恩斯对
30 年代大萧条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大萧条的原因,与凯恩斯所提出的恰恰相反,并非是美国私有化经济所造成的,而是美国政府过于干预经济运行规律的过错。之后,佛里德漫又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观点,对凯恩斯关于“政府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通胀和失业混合比例”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而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因为要达到全民就业的目标,结果使国内通胀率从 1960 年的 1 %上升到 1979 年的 13 %, 也为佛氏的理论提供了实际的验证。在里根总统就职的 1981 年 ( 正好是肯尼迪就职二十年后 ) ,美国经济又一次面临危机 -- 经济连续四个月负增长,高达 12% 的通胀率,失业率在 7% 以上,而且还有雪上加霜的高利率 (prime rate 高达 15-20%) 。 为了打破这个困境,里根采纳了佛里德曼的经济主张,通过减税刺激消费和投资,并在各个行业推行 deregulation ,鼓励自由竞争 ( 以前一直被大公司垄断的一些行业,比如金融,电讯,交通等,都是在这个阶段打破垄断的 ) , 最终在 1986 年将通胀率降低到 1% , 并实现了 GDP 开始稳健上升,失业率和利率下降的目标。可以说,佛里德曼的经济理念充分展现了“小政府,大市场”政策的精髓,它在美国经济中产生的成就,也是“自由市场”原理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接受的主要原因 ( 比如拉美国家就曾经照搬佛里德曼的学说,在智利等国家制造了所谓的“拉美奇迹” ) 。
里根之后的二十年,美国虽然经历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的阶段,但在经济体制上,基本上是延续佛里得曼的理念。
他的“自由市场”理念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美联储主任格林斯潘奉行的“少监管” 和“低利率”政策了。不过,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二十多年来的“自由放任”,其实正是造成金融业失去控制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何在今天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下,“加强政府监管”的呼声甚嚣尘上的因素。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的道理,无论在政治体制还是经济体制上来说,都应该是适用的。奥巴马一手抓银行,一手抓医改,似乎也的确有纠正美国在佛里德曼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太久而造成的“失误”之意。也许真的到了奉行萨谬尔森的“中间主义”的时候了?看看奥巴马最近对银行的频频出手的同时,又对中产阶级进行“拉拢”,许诺减少他们的税赋负担(当然这只是一种姿态,因为他提出的这些针对中产阶级的“好处”,实际上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值得一提) ,似乎和肯尼迪当初的手段有些一致。有意思的是,奥巴马目前的经济总顾问,前哈佛校长萨莫斯,正好就是萨谬尔森的侄子!这只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
萨谬尔森晚年对于国际经济的关注转向发展中国家。也许,最能反应他的“中间道路”理念的,是下面这段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对话。录在这里,作为一个结尾吧:
“面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支配者,我能够提出哪些简明扼要的建议呢?基于我对微观
-宏观理论以及经济史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必须建议:中国将来应该以奉行“适度中间路线”的经济体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中间路线是将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弗雷德里希•哈耶克( Friedrich Hayek)等自由论者所钟爱的不受管制的自由放任体制排除在外的。
“纯粹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自我监管。它始终会造成不平等性的加剧和宏观经济波动的不稳定性。中间路线要求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民主监管。虽然理性监管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它是一个优于其它的目标。
“就定义本身而言,中间路线就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我之所以向中国未来的管理当局和选民推荐中间路线,并非因为我无法在左右之间做出抉择,而是因为中间路线优于其他两个选择。
每个地区和社会都必须为自己设计出中间路线所需的折衷方案。 “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中间路线的适度问题。如果一个社会过度实行中间路线,并试图干预市场活动,进而想对收入和财富进行近乎平等的分配,那一定会削弱任何市场体系的活力。通过遵循民主多数原则的集体讨论,有望减少极端的不平等性。我们可以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但如果出于非理性的理想主义而忽视了现实主义,那就会扼杀中间路线,并使人类回到左翼和右翼的老路上,或者回到某种糟糕的组合路线上。
“作为一个长期浸淫其中的经济学家,我努力信奉现实主义,而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
中国未来的成功可能会受到美国爱国人士的欢迎。经济绝对不是零和博弈。瑞士财富的增多未必会以美国财富的减少为代价。请诸位务必记住最后这几句话”。
注:本人非经济学界人士,文中有关资料 主要来自网络, 如“萨谬尔森生平 ” 。如有细节失误,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 三 ) 在佛里德曼的时代怀念萨谬尔森
FED 该不该干涉银行高管的薪酬?
美国
CEO 薪酬为何居高不下 - 从公司治理角度谈成因
文章评论
This might be a good starting point: http://mises.org/etexts/austrian.asp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9 06:33:42
以栋: 我不是行内人,所以这话还真不敢说:)。 不过,很多学科都面临“科学还是艺术”的对立,包括我们的管理学科。
作者:刘以栋
留言时间:2010-01-28 16:54:01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7 18:46:05
Hello Kitty: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 I agree that the Fredman is to some extent an ex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deal, even though its emphasis of deregulation and free competition is on the other extreme of the spectrum. 这次危机也许是复活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彻底埋葬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最终废除联储的大好时机". But that's not that easy in my opinion, because of the reasons you just mentioned here. You said that the Autralian school of thoughts is most powerful in the US nowadays. Which leading economists are their representatives by the way? I really would like to get to know a bit more of their ideas. More later:).
从你的文章可以看出,你对自由经济学派的理解是从其它学派及主流媒体对自由经济 学派的批判里学到的。这些人总喜欢把弗里德曼的自由经济等同于无政府主义,其 实都是胡说八道。这是从WIKIPEDIA摘录的一段话: However, Keynesian economists William Baumol and Alan Blinder repudiated this view, writing that "Friedman is surely no anarchist ... He recognizes that any society needs laws, and that legisl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the law are proper roles for government in a free society." Friedman himself acknowledged cases where, for instanc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r a public monopoly may be preferred to private monopoly,[52] and noted numerous areas where he believ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necessary:[53] A government which maintained law and order, defined property rights, served as a means whereby we could modify property rights and other rules of the economic game, adjudicated disputes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ules, enforced contracts, promoted competition, provided a monetary framework, engaged in activities to counter technical monopolies and to overcome neighborhood effects widely regarded as sufficiently important to justify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which supplemented private charity and the private family in protecting the irresponsible ... would clearly have important functions to perform. The consistent [classical] liberal is not an anarchist.” 建议你先读一读自由经济学者的文章再做结论,这似乎是比较严谨得治学态度吧。 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分为四个学派。第一个就是不相信市场经济,即传统的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第二个是怀疑主义,时信时不信,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就是主张 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第三个对市场经济很信,但是也认为,必要的时候政府应 该介入,这是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就认为,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货币 政策让经济走出低谷,也就是GREENSPAN和BERNANKE一直以来的政策;第四个是对市场坚定不移,完全信仰,这是以Mises和Hayek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其当今代表人 物主要在美国。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能够成为主流?简单的说就是,它们都为 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 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所以,政府特别喜欢凯恩 斯主义。当然,经济学家很多也有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如果凯恩斯主义是对的, 政府就会为经济学家创造很多就业机会。而奥地利学派认为,萧条是市场自身调整 的必然过程,有助于释放经济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只能使问题更糟。1929年 危机为什么拖了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危机开始后政府干预太多了。现在有人讲是 罗斯福1933年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其实罗斯福没有多少新政,罗斯福的政策在 他的前任胡佛手里都早已开始实施了。现有的大量证据证明,美国政府加大公共工 程投资,提高关税,限制工资的调整,都是在罗斯福上任之前进行的。根据奥地利 学派经济学家的研究,正是政府的救市措施延缓了市场的自身调整,使萧条持续了 更长时间。1990年后日本政府的救市政策的失败也说明这一点,零利率政策和大量 的公共投资并没有把日本从萧条中解救出来。当然,如果奥地利学派成为主流, 经济学家在政府就没事干了。因为他们主张不干预,市场会自身调整。经济学家也 是利益中人,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能够大行其道,这也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原因。 有人把这次经济危机归结于经济自由化导致的结果。确实,危机出现后,凯恩 斯主义的经济干预政策已经开始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但事实和逻辑分析表明,这次 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事太贪婪, 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 有研究表明,自由经济市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在资源分配 方面,看不见得的手远比政府更有效率。你如果真想了解,可以GOOGLE得到相关的 资料。简单地说,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与人(尤其政府官员和既得利益者)的自私本性 是相抵触的。但凯恩斯主义和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已被2000年的TECH BUBBLE和这次危机证明是彻底的失败,麻省上周的议员选举有力地说明了选民们已经厌倦了政府的财政刺激和联储的货币政策,这次危机也许是复活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彻底埋葬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最终废除联储的大好时机。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7 14:45:51
秋的思念: 不想对中美国民素质这样的很 的话题作评论,不过我想体制上的差别才是真正的差别吧。 jg1626: 这个就不知道了。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经济学家么:)?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7 14:40:07
Hello Kitty: 谢谢评论。我并非经济学界人士,也并没有将自己的观点作为权威观点发表,这在文中已经提到。对美国经济是否真的是自由经济,我在以前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中也进行过讨论,这里的所谓“左中右”不过是从这三位对美国过去几十年政策走向有很大影响的经济学家的倾向性的一个划分。对于哈耶克和佛里德曼的区别,我的确不了解,也没有 自己了解,因为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如果您能对这个问题不吝赐教,我会非常感谢。 关于自由经济体制和它的promised benefits,我和起石在博克上和私下都有过交流。我尊重他的观点,但不认为自由经济是解决今天金融危机的对策。这里顺便请教一个问题:今天的世界,是否真的有自由经济市场存在?如果有,在哪里?如果没有,那么是否说明这个理念只是一个理想中存在的体制,而在现实中真正的自由经济根本不可能存在?
很遗憾,你的帖子里出现了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对经济学常识不多的人有严重的误导作用。 首先,罗斯福的新政并未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当罗斯福在1938年停止财政刺激时,当年就重陷衰退,失业率迅速冲回20%。是二次大战救了罗斯福的新政,巨大的战争需求使美国走出经济萧条。 再者,佛里得曼不是自由经济的代表,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也不是“自由市场”理念最明显的表现,而恰恰是凯恩斯主义的典型表现,这一政策直接造成房地产泡沫并导致史上最大的信用危机。 听说过奥地利学派吗?知道Hayek 和佛里得曼的区别吗?美国过去二十年真的有过自由经济进而造成金融业失去控制吗? 你这里所写的跟主流媒体倒很和谐一致嘛,只可惜错误百出。劝您还是谨慎评论自己不懂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甚至贻笑大方。起时的博客就是个很好的扫盲班嘛。
作者:jgl626
留言时间:2010-01-27 12:24:49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他们能看懂萨老关于中国经济的建议吗? 如果懂了,又如何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呢?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0-01-27 09:04:45
美国把中国当作它继续繁荣和统治的威胁,正是,围堵不遗余力。美国不垮,中国甭想强大,一个小小台湾收不回来,其他更不必提了。 美国强大有它的许多原因,但有些因素在消失。现在美国平均个人国民产值,大概是中国人的20-30倍。但就国民素质(长远看,其他因素不重要,最不重要的,恐怕就是经济政策,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怪经济政策,只能算找替罪羊)而言,中国比美国强很多。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应该比美国强大许多。 当然,利益集团的捣乱也很重要,这个问题中国也有,但归根结底,这仍然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 国民素质中美敦优敦劣,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国许多年应该比较能判别了。但从自然灾害的反应看,高低早已立见。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7 08:37:54
思考: 谢谢来访和评论。这些问题也是我感到很困惑的。在理念上我更喜欢萨谬尔森的中 间道路,但正如那句俗话说的,everything has to be in moderation, even for moderation. 也就是说,中庸过头也会成问题。关于欧洲和日本“中间道路”和美 国体制的一些结构上的不同,我在上面新加的链接文章中有一些讨论,也许您会感 兴趣。
作者:思考
留言时间:2010-01-27 06:35:49
凯恩斯坚信政府有责任保护平民不受街头恶霸的欺凌,其副影响是为独裁政体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佛里德曼的理念和其相应的里根政府奉行的"deregulation”,由于政府的弱势,为街头恶霸的发迹提供了机会。这个街头恶霸就是跨国企业集团。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垄断化, 大至资金周转保险信贷,小到地方电话闭路电视系统,遍及社会各个领域,甚至到了左右美国政体的地步。萨谬尔森的理念使作为平民的我们,能在垄断金融和独裁政体的力量对比之间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当然,在这个意识形态极端化的网络时代,要达到两极之间的动态平衡,操作难度也相当大。全球一体化,更为各种利益集团的勾结提供了便利的操作平台。过去几年的金融风暴便是当今世界超级垄断金融和独裁政体利益交换的结果。中间路线的难度还在于,这些超级集团如同长在人体里的毒瘤,高速增长使得以坚持可持续增长为理念的中间路线难以生存(欧洲经济的现状)。我经常问,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7 05:32:45
欧阳: 正是如此。文中没有提到的一点(但在链接的“社会主义是什么”一文中详细论述过)是,当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纷纷走“中间道路”-- 即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措施的时候,美国是否真的能够或者应该“回归古典”? 游学生: 金本位限制了国家之间的贸易,造成贸易保护主义,直接导致大萧条之前的downward spiral;因此二战之后第一个国际贸易方面的联合举措就是废除金本位。而美国战后这么多年的经济地位,和美元的主导地位直接相关。因此,前一阵美国经济状况恶化,欧洲和亚洲相对较稳定的时候,废除美元的统治地位,建立一个“国际货币单位”的呼声很高。但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 秋的思念: 呵呵,很悲观呀。我想一般中国人,都不希望在中国一步步强起来的同时,美国一点点烂下去。像萨谬尔森说到的“非零和游戏”,是可以存在的。当然美国把中国当作它继续繁荣和统治的威胁,这又是事情的另外一个方面。 牛北村: 的确是这样。本来我这篇的题目就叫:“美国政治经济: 在两党体制下的左冲右突”,除了经济道路外,还想写写贸易,外交策略等方面的“左右摇摆”, 但从三位经济学家着手,一写就写了这么多,所以就干脆只说这么多了。其实我在想,这种zig zag 是两党政治制度下难免的,虽然比一党专政民主,但在政策的连续性上面,并不见得是最好的结果。当然,也有像日本那样的所谓民主国家,主要政党执政几十年的情况。所以中国的民主,到底最后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还真难讲。
作者:牛北村
留言时间:2010-01-27 01:58:03
有意思的文章。 美国的政经就像单桨划船,zig zag,左右派各领风骚若干年。然而基本国策大体还是中偏右,“左派”当家的时间也少很多。另外,民选制度和政党轮替在政策修定上起了重要的杠杆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种自适应调控系统并非所有国家都具有,它在过去引导美国走出了一个个经济危机,也定会帮助美国化解当今的危机。尽管调控系统已经开始工作,这次“复兴”的过程将会较长较痛苦。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0-01-27 00:01:44
没有用的,无论左中右,结果都一样,就是美国一天天烂下去。
作者:遊学生
留言时间:2010-01-26 23:54:39
介绍一个最新的观点---30年代的大萧条,是由金本位制导致的。 最先摆脱金本位的国家,最先恢复。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1-26 19:36:43
谢谢介绍!我觉得大政府还是小政府,还和国际环境有关。在今天的全球化条件下,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环境。所以由政府出面协调各方的运作和投资,增加国家的竞争力还是必须的。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6 18:13:46
谢谢以栋评论!你是行家,我这里班门弄斧了。 这次的危机,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过去。看这两天奥巴马的姿态做尽,到底能有多少实质的措施? 明天的国情咨文,恐怕还是老调重弹吧。 枫苑: 还真没注意过太多萨模斯的经济主张, 不过从他的家学渊源来看,可能和萨谬尔森不会相差太远吧,呵呵。 你提到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其实并非中间路线,我很赞成。这也是为什么我曾说过,中国恐怕比美国还要资本主义的原因。 从佛里德曼在中国媒体得到的追捧,就可以看出差别。我刚刚增加了一个连接“在佛里德慢的时代怀念萨谬尔森”,写得很棒。
作者:枫苑梦客
留言时间:2010-01-26 18:03:24
似乎每次经济危机都会造就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这次会不会是萨莫斯?他有什么高论? 萨谬尔森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观点发人深省,中国这么多年走的似乎并不是中间路线,才造成如今这么大的贫富差距。
作者:刘以栋
留言时间:2010-01-26 16:40:43
Interesting introduction. Some people said the great depression became "great" since FDR's new policies. The great depression really ending is after the WWII. I do not think current great recession would end smoo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