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昭君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网络日志正文
世贸遗址该不该建清真寺? - 兼谈多元文化与宗教自由 2010-07-30 12:55:21

上周,有感于围绕NAACP 和茶党之间以及USDA 官员辞职一事左右两派相互斥对方为种族主义 political drama,写了一篇题为第二轮啤酒峰会呼之欲出?的文章,对这几件相关的事件做了一点介绍和讨论。

写完之后,感觉因为那篇文章主要着眼于美国两个最大的种族之间(欧裔和非裔)的关系和矛盾,而对其他一些群体之间的潜在矛盾和冲突没有机会提及。这两天NAACP 和茶党之间的相互指责尘埃稍定,但围绕纽约世贸中心附近一座伊斯兰教文化中心的建造又引起不少争议。正好这阵在看两本关于伊斯兰教的书,对与此有关的话题比较感兴趣。于是干脆用这个事件做引子,进一步谈谈今天美国多元文化大环境下的宗教自由话题。

先来点背景资料。本月,New York Community Board 通过决议,支持  American Society of Muslim Advancement 在距离世贸大厦原址只有两个街区的地方建立一座13 层高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定名为“Codorba House")该场地距离世贸大厦原址只有两个街区,原来是一家 Burlington Coat Factory 商店,在9/11恐怖袭击中被摧毁,据说买方花费$4.8 M 购得此地盘,并将花费$100 M 建立这个社区中心(包括一个清真寺,室外游泳池和图书馆)

 

尽管该计划得到了纽约市府 有关方面的支持,但却在纽约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应  - 对此表达了激烈的反对主要是在9/11 中丧生的民众家属和当地的共和党领袖们。他们的理由主要是,在距离  "Ground Zero" 如此之近的地方修建一个伊斯兰文化中心,是对在这个世纪惨案中死去的人们的侮辱,是对 这个圣地的不敬。共和党的领袖们,包括前国会发言人Newt Gingrich (据说他可能作为候选人参加2012 年选举), 前副总统候选人Sarah Palin  等也纷纷发表反对意见。Newt Gingrich 说:“They ignore the fact that more than 100 mosques already  exist in New York City; Meanwhile, there are no churches or synagogues in all of Saudi Arabia. In fact no Christian or Jew can even enter Mecca.".  他并指出该中心的名字“Codorba House” “deliberately insulting term” 因为“ It refers to Cordoba, Spain -  the capital of Muslim conquerors who symbolized their victory over the Christian Spaniards by transforming a church there into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mosque complex.”尽管该中心的支持者坚持这个中心的名字并无对基督教不敬之意,它的名称随后被改为“Park 51 ”(详见:http://www.politicsdaily.com/2010/07/21/newt-gingrich-no-ground-zero-mosque-until-saudis-allow-churches/)

 支持修建该中心的人们(主要是美国的穆斯林群体和一些民权组织)则认为,制造9/11 恐怖袭击的虽然是来自穆斯林国家的恐怖分子,但他们只是千千万万穆斯林中的一小部分极端分子,并不代表爱好和平的穆斯林信徒。他们认为在这个地方修建自己的文化中心本身就体现了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这一美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多元社会包容和谐的象征。

 但反方又指出,主建这个中心的非盈利组织可能本身就由恐怖组织嫌疑,他们要求有关方面对此进行调查,如果该指控属实,那么反方肯定会占据上风。

在不久前举行的听证会上,双方各执一词,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论。支持者称反对
者为种族主义者,而反对者则毫不相让,指责对方为恐怖分子这两个“重磅语言炮弹”充斥了会场,一时火药味十足(see link here for the meeting clip: http://www.cnn.com/2010/US/07/14/new.york.ground.zero.mosque/index.html)。目前此事尚无结论,但由此引出的关于宗教自由的讨论,却在各大媒体吵得十分热闹, 下面是相关的几个新闻和讨论录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D036QAWWZM

 (Fox News coverag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7WbTv_gsx4&feature=related

 (Fox interview of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American Society of Muslim Advancement)


最近十几年中,伊斯兰教在世界各地迅速扩张,据估计,全世界穆斯林信徒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16% 上升到23%(与此同时,基督教徒占全球人口的比例由30% 上升到今天的33%;而第三大宗教 - 印度教的信徒占总人口的14%)。伊斯兰教不仅继续在中东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占据 dominant 地位,而且在非洲(尤其是北非)、北美和欧洲等地迅速扩张。当然,穆斯林信徒在北美和欧洲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的移民增长迅速,而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影响,则是通过religious conversion 实现的-- 因为伊斯兰教自来就是一个“ World religion”,任何人只要接受可兰经是上帝的最后   revelation ,穆哈默德是最后的先知这个信条,就可以成为穆斯林,连受洗这样的仪式都不需要。伊斯兰教在美国非裔人口中也很有影响,这主要是通过上世纪30 年代由  Fard Muhammad 创立的“Nation of Islam 主导的(该组织曾经宣扬“black liberation" 以抗衡当时来自白人的种族歧视,也因此被视为radical organization 但经过70 年代在 Warith Deen Muhammad 领导下的改革,已经和主流伊斯兰教融合,成为  “Worldwide Muslim Community” 的有机部分。著名的“Million Men March" 就是该组织规模最大的活动,而最有名的 converted 为穆斯林的美国非裔,大概要数拳王阿里了)


如果没有9/11 恐怖袭击,穆斯林和伊斯兰教在北美和欧洲或许会面对另外一种待遇和处境。但9/11 改变了这个格局,也引起了普通美国人和欧洲人对伊斯兰教的警觉,甚至敌视。9/11 之后,很多普通的穆斯林受到警察的监视,在机场等安全敏感地区,长得像中东人的旅客们也往往成为特殊检查的目标(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racial profiling”,只是在反恐的大环境下,人们对针对中东人的 racial profiling  的容忍度似乎要比针对其他种族的要高得多) 

不少民权人士和学者对这种将穆斯林等同于恐怖分子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并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反思自己的中东政策在这个恐怖事件中可能起到的间接作用。很多学术界人士(包括在美的犹太裔学者如 "The World is Flat  ", "Hot, Flat, and Crowded", “Longitudes and Attitudes” 的作者 Tomas Friedman) 对美国的中东政策在巴以关系上的作用都做了不少反思 (万维网友欧阳峰对他的观点在“伊斯兰教和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一文中做了详细的介绍,请看下面链接). 当然, 在当时群情激愤的环境下,这种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而被很多人看作是违反公民隐私和人身自由的爱国法案,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得以通过。在这之后,被美国引以为立国之本和精神标签的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似乎被放到了国家安全之后,成为为了国家安全和利益可以牺牲的权利 

当然,美国毕竟是一个移民为本的国家,对多元文化也向来比其他国家容忍度高得多。穆斯林和伊斯兰教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生存空间,似乎比在美国要受更多的限制,有人甚至认为,前段时间法国通过的限制穆斯林妇女在公开场合穿从头盖到脚的罩袍的法案,体现了欧洲国家“对穆斯林的围剿”的开始万维网友米笑在博文“穆斯林的罩袍和中国女人的小脚”里,讨论过这个话题,也引起了不少读者的热议, 这里就不多说了。 

面对这样的环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信徒也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在多元社会生存的同时保护自己的传统和信仰?John Espisoto  在书中这样分析道:"Never before have so many Muslim minority communities existed across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America and Europe. The specter of living as a permanent minority community in non-Muslim countries has heightened the need to address and redefine questions of pluralism and tolerance. Like Roman Catholicism in the 1960s, whose official acceptance of pluralism at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Catholics experience as a minority, Muslim communities in America and Europe are now struggling with their question of identity and assimilation." 也许纽约世贸大厦附近的穆斯林文化中心,就是考验双方bottom lines 的一个“试金石”。

 说了这么多,自己都觉得越说越复杂,想来各位也应该能够感受到我在这些问题上的困惑和纠结----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9/11 时代,多元文化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吗?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融洽、和谐的多元文化呢?

(草民博克,一点浅见,希望分享一下对这些问题的浅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包涵。欢迎讨论,但请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不要用带侮辱性的语言。谢谢。)


相关链接:

米笑: 穆斯林罩袍和中国女人的小脚

2cents: 加拿大移民政策管理微妙调整 - 听康尼部长演讲有感

2cents: 茶杯里的风波:法律,社会风俗 v
个人自由

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仇恨? - 与西岸关于犹太人的对话

慕容青草:宗教与人类的骄傲

第二轮啤酒峰会呼之欲出?

杂谈当今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 从两件小事说起

 乱侃政治正确和学术自由

 反恐战争与文明冲突: 从德州屠杀案谈起

 欧阳峰: 伊斯兰教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浏览(6148) (0) 评论(3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0-08-06 20:30:44
仅就目前大众宗教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一个特点,就是基督教在阿拉伯世界相对容忍的环境里,比如战乱的巴勒斯坦或政府跟没有差不多的黎巴嫩,就是缺乏沙特那种绝对宗教权威的地方发展比较快,即从穆斯林转化为基督徒,而在美国则是基督徒转化为穆斯林,因此我的感觉是有一种反权威的概念,而这是所有宗教在起初的特点,比如基督对犹太。

美国有一个说法是教会的腐败和丑闻令人失望,因此使人脱离教会。基督教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各自为政,一个庙一个主子,因此难免令人感到有假传圣旨的感觉,有些认真的教徒不满意。这是宗教转化的一个原因。
就基督与伊斯兰而言,上帝都是一个,只是对上帝旨意的理解方式不同,大概不难转化。塔利班的对外发言人是个美国口音的年轻人,后来被确认是正经的美国白种人在美国转化的。
其实就宗教的特点来说,做大了必然腐败,这与普通信教人的虔诚心态是格格不入的,必然会出现反叛。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8-06 14:34:13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如今发展最快的宗教,如果说历史上是用剑与火来推行的,如今他们并没有这个力量,但在传统基督教社会里,比如美国,从基督教转化成伊斯兰教的比率一直在上升,这里必定有某种原因。在伊斯兰教堂参观,被告知伊斯兰教是所有宗教里最平等的宗教(说这话的人不是穆斯林),从其讲经的教堂规矩看,肯定在形式上比基督教要显得平等,阿訇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下面教徒一起。

也许这是这个宗教吸引穷人的原因之一。所谓圣战的概念,也有另一层意思,与历史上的不论哪种宗教的苦行僧的概念类似,在佛教类似修行的概念。。。"

I too am trying to understand why Islam population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in the world. It seems to be a religion that is attractive to people of relatively poor or dominated socio-economic positions - i.e., Africans, African Americans,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etc. Of course, you can't say that the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belong to this category, but 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differently, because they are not the "adopting people", but the "originating" people, so to speak. So to some extent, certain groups of people seem to embrace this religion because it is perceived to be a "world religion", and is "equal" to all who believe its doctrines.

But then again, Christianity is also "branded" to be a "world religion" and is accessible to all who choose to accept its doctrine.. Why isn't Christianity growing like Islam lately? Of course, it is growing very fast in China....

Jihad, sometimes referred to "the sixth pillar of Islam", litterally means "to strive or to struggle" ("douzheng", in Chinese - sounds familar?). According to Quran, it has outward direction and inward direction. The former is usually taken as the justification for terrorism activities - the suicide bombing, for example. So it is really complicated issue.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0-08-06 14:00:38
具体到这件事我想大概可以有一个能用来类比的事件,和一个假设。
这个事件就是共党建国初期对天主教堂的取消,据说是源于50年代初期的一次国庆节炮击天安门事件的破获,据说最后武器是从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发现的。王蒙的“青春万岁”里也有当时抓捕神父或牧师的描述。后来大概是所有洋教的牧师或神父都是美帝或西方间谍的说法。。。
我后来看过一篇回忆那个炮击天安门事件的文章,新的说法是有冤案的可能。不是事件是冤案,而是那个教堂并没有卷入。
这个事件与911类似,都是一个恐怖行为引起的。但是否就该涉及相关的所有人,比如这里提到的伊斯兰教,或当年在中国的洋教?
家里老一辈人是与西方教堂有接触了,起码教堂给人治病这一条就不能说是不好。
我认为这种情绪性的对某个事物的抵制完全是出于一种偏执和无知,是基于一种,stereotype性质的perception。人们究竟对伊斯兰教了解多少?比如楼上有提到“沙漠之华”里的割礼(这部片子至今还在我手机上,顺便问一句,这个片子是哪国的?尽管基本是讲英文但篇名像是德文。另外那个女孩是否是本人演的?因为这是个真实事件,女孩实在是太漂亮了,连我们小老大都惊异的不行),但这个割礼的习俗其实是非洲的习俗,不是穆斯林的,只不过在这个事件中的索马里正好是穆斯林。非洲很多国家过去或至今还有这个野蛮的习俗。
穆斯林国家我也去过,还是那种可兰经被定义为宪法的全民宗教国家。但不同的是正好是个战争前线国家,还是个对中国极度感恩的国家。中国人在那里被treated as God,我在“喜马拉雅上的尾椎”系列里介绍过。但不是说就没有落后的地方。但也不是绝对到了沙特那种地步,至少面纱的使用“规矩”是漂亮的女人和城市女人或生活在当地的女人一般不用面纱,用面纱的多是长得难看的或外出的。这与平时听到的宗教国家穆斯林女人必须带面纱完全不同。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如今发展最快的宗教,如果说历史上是用剑与火来推行的,如今他们并没有这个力量,但在传统基督教社会里,比如美国,从基督教转化成伊斯兰教的比率一直在上升,这里必定有某种原因。在伊斯兰教堂参观,被告知伊斯兰教是所有宗教里最平等的宗教(说这话的人不是穆斯林),从其讲经的教堂规矩看,肯定在形式上比基督教要显得平等,阿訇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下面教徒一起。

也许这是这个宗教吸引穷人的原因之一。所谓圣战的概念,也有另一层意思,与历史上的不论哪种宗教的苦行僧的概念类似,在佛教类似修行的概念。。。

不久前的新闻周刊上有一篇反省美国反恐战争的文章,质疑阿富汗战争的意义。严格说起来美国不应该打阿富汗,而是应该打德国,因为911的恐怖分子不是在阿富汗训练的,而是在汉堡招募和训练的。因此质疑整个美国反恐战争的实效性。并不是所有的恐怖分子都是伊斯兰庙训练出来的,也不是所有的伊斯兰庙都是用来训练恐怖分子的。

在世界逐渐成为地球村的环境里,最终人们不得不寻求一种共存的方式,穆斯林十亿人口,不可能都消灭或用什么方式使其在生活中不存在吧?

美国把仇恨罪定义为思维狭隘的结果,而中国文化中偏执和狭隘是很普遍的现象。当年排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只要你想找理由,总能弄出来。作为少数族裔的华裔是依靠美国社会的宽容性生存的,维护同性恋的权利也好,维护穆斯林的权益也好,都是最终落实到如何使社会观念更加宽容的性质。你不必去信伊斯兰,你不必去当同性恋,你也不必去与他们做朋友,但如果你认为他们也是这个社会的成分,那就应该坚持一个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分的原则。

加州这个地方异族通婚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第二代移民里,各类都有,人们习以为常,不会因为这个而感到好奇。当年小小老大上的那个私立学校的白人女校长的老公是同校的黑人音乐教师,按照美国东部的看法,不论人种和地位都是不般配的,但两人都很大方。
在东部的时候会有一种被当作外人的感觉,尽管人们对你很客气。但这里根本没有这样的感觉。

一个假设就是假如日本在南京建一个靖国神社的分店,我想绝大多数的华人除了万维这里的一些人都会反对,但如果是建一个作为文化中心的和尚庙呢?

这个假设并不是仅仅基于人的情感,也是基于原则。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8-06 05:59:41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I'm on the road this week, so can't write much:).

Have a good weekend.
回复 | 0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0-08-05 22:03:20
重要的是宗教的冲突。。。

实质是经济利益的冲突。。。长期以来,基督教沦为工具,宗教的好意成为伪善的庇护所。。。所谓伊斯兰原教分子,其实被妖魔化了,他们出发点根本不可能是宗教,而是针对美国的国家行为。。。当然,他们难以避免的举起宗教旗帜,正好,自进靶心。

而美国,包括O8,似乎完全不从根本检讨美国长期以来的失误,反而把希望放在拖人下水上面,成为文化胜利的自淫目标,中国,或许也算头号靶子,比如给广东女人奖,还有喋喋不休的美国之音唯恐中国不乱的鼓噪。。。
回复 | 0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0-08-05 21:49:06
伊斯兰教比基督教通达一些,优势其实很多。。。就是形式头大。。。
另外就是伊斯兰教在落后国家发达,这让国人不爽。。。当然还有4个老婆,石头砸死,小偷砍手,不吃猪肉,面纱。。。之类

但西方国家眼看快完蛋了,不反省不行。人家虽然奇形怪状,但比你稳定兴旺。

麦克杰克逊据说最后。。。
回复 | 0
作者:zink 留言时间:2010-08-05 19:49:39
抛砖引玉:


-----

英女子被激怒脱成比基尼逛迪拜商场 被警方逮捕



事发地点:迪拜商贸城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英国媒体5日报道,一名去迪拜度假的英国女游客于当地时间4日遭迪拜商贸城安保中心指控,称她穿比基尼逛商贸城,极其不雅。该女子已经被迪拜警方逮捕。

  据称,该女子最初逛商场的时候全身都有衣服,但是一名阿拉伯女人上前指责她的低胸上衣太过暴露。这两人随即在商场大吵起来,惊呆了上百名顾客。

  也许是被阿拉伯女人的言辞激怒,这名英国女人脱掉了自己的衣裤,只剩下比基尼,转身对这名阿拉伯女人说“管好你自己的事”。

  在当地民众及顾客众目睽睽之下,“比基尼”女子开始继续逛商场。商场保安马上拦住她,并报了警。

  据悉,迪拜商贸城是全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商场内的液晶屏及张贴标志上都写着“穿着端庄”之类的提示。每年,迪拜都会吸引超过100万的英国民众前来游玩。但是过去两年迪拜已经发生多起因英国游客穿着暴露或行为不当被指控的案件。
回复 | 0
作者:zink 留言时间:2010-08-05 19:47:01
西岸:


在中西部的白人超过95%的北方住过好多年, 在当地看见很多白人女子与黑人在一起Strolling ,都有混血的孩子!

有趣的是:

很少看到黑人女性男性的白人在一起! 有的话, 这个白男也是得意的不得了!

这个情况,对你的和大家观点有没有补益呢?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0-08-05 16:10:28
这件事情有多元文化因素,但我不觉得是太重要,而是如何思维的问题。
一个假设,911后如果美国开展中国打击法轮功的运动,我想大概也是能得到多数人支持的,甚至国会是否通过法律也难说。那么是否中国打击法轮功的的方式就是最优的处理一个群体的方式?我个人是对轮子没好感的,因为亲属中当时有人信轮子,所以国内的人目睹了人被这类东西洗脑后的愚蠢,高学历的年轻人竟然可以把命搭上而follow轮子,那还是共党禁止轮子之前的事。但我也不认为这样的压制就是最合适的方式。

任何一个宗教或什么群体都有极端的势力,如今茶党在把美国政治往法西斯主义的路上引,这是媒体的一个评价,关键是如何让这类势力永远无法发展成为主流,而不是杀鸡取卵。

只能分化,多样化是保持社会平衡的一个方式,也是民主的现实。
这个事情与我过去说过的当年美国南北方的精英们对黑人的态度类似。北方的认为黑人有平等的权利,但并不会去与黑人做朋友,就是争取的是理念,是原则,但生活是自己的,是有圈子的。
南方的可以是黑人中的个人的好朋友,但对黑人整体歧视。
这个反差曾经被南方人用来讽刺北方人是类似叶公好龙式的虚伪。但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你个人的好恶是个人是事,而一个原则是影响到所有人的,包括对你自己。

除非你认为你是永远的supreme,因此原则,理念之类的东西永远不会适用于你,就是说,你是排他的,是独特的,是永远能自己定义世界的,而这是南方人当时歧视黑人的心理基础。
问题是这种“永远”可能吗?

具体对个人来说,理念可能永远是理念,可能永远不能成为现实,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区别,是这个人区别与那个人的概念,本身也是多样化的体现。

但对群体来说,比如政治定义下的国家的概念来说,要考虑的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感觉和利益,而应该是一个原则,如今的说法或过去的定义叫“文明”。

具体到这个事件,如果你不能把穆斯林都杀死或转化的话,如果你不得不与其生活在一个地ball上的话,你是争取分化对方,使理性的成分做大,还是对决?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包括宗教。
前提是都趋向于同样的原则。

这就是所谓political correctness的意义。
回复 | 0
作者:匪连长 留言时间:2010-08-05 13:42:34
这个事体本来简单得不得了,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被自由派的脑残spin拖进逻辑混乱的大坑里。

从统计学上看,穆斯林是极端的宗教排异群体,所以支持这群体扩张就是支持排斥压制其他所有宗教信众的信仰自由。 只要穆斯林改变消除排外嗜血的成分, 根本就不会有这些反对意见。

民权activist们不过都是一帮叶公,抢时髦出风头的时候一定排在第一排,捅出麻烦埋单的时候鬼影都不见一个。 Times 最近一期封面那个被丈夫割掉鼻子耳朵的女人, 不知道自由派和女权分子们有何说辞。宗教自由?信仰兼容?赫赫。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8-05 13:38:47
Xi'an: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mean, but I still feel this whole situation reflects the "double-edged sword" nature of multiculturalism. Of course, a lot of it has to do with "political correctness", which then has a lot to do with freedom of speech, and academic freedom. Using 2cent's words, it is a "can of worm" that has so many layers!

Yesterday's ruling in favor of gay marriage in California, Missouri's votes against the Health Care reform act, and of course, the Judge's ruling over Arizona immigration act... All of these recent developments means that there is need for serious re-thinking of constitutionalism, federalism, and separatism. Of course, this is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piece:).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0-08-04 20:21:02
这个事情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倒觉得有一个电影很能反应这类事情,Unthinkable,讲的是恐怖分子在美国放置了核武器,美国的审讯人员就是弄不出口供,无法找到将会爆炸的核武器,最后都到了用伤害其孩子为要挟手段的地步。

就是是否为了救很多人的生命而有意识伤害一个无辜的孩子,而孩子正好是恐怖分子的孩子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如果是我,一定不能伤害孩子,哪怕更多的无辜的人死亡。
因为这是文明的代价。放弃了文明,也就没有了持续的意义,与死亡何异?

但这与个人的复仇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我为了救自己的家人是否会使用最绝对最不人道最最残忍的手段?当然会,但我也要同时承担因此的法律责任和任何consequence,比如可能的一辈子的良心自责,即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理想的人。

而国家就不同了,因为不是只是涉及一个人的概念。

再看这个清真寺的事件,我想你明白我的观点和理由。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8-03 15:18:27
Just heard on the news, the Center has been approved - so it looks like it's going to be built after all.
回复 | 0
作者:usagi 留言时间:2010-08-02 18:44:04
我最近刚看了一部影片叫沙漠之花 讲的女人好惨 中国女人过小脚 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子上 让我想起小人鱼变脚的故事 那个把穆斯林女人折磨得简直 人体最柔软的地方 而且全都是所谓的贞操观念 虽然没有写进可兰经 但是很多人是这样信奉的 而且随着移民的进入 把这种问题也陆续带入了西方国家

怕就怕的是双方的极端分子 会利用这种机会 然而媒体又是很煽情的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8-02 16:59:50
一娴:
我也是这样感觉。从感情上我不赞成在此地修建这个文化中心,但总觉得从法律的角度,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 ,除非发现它的 sponsor 的确和恐怖组织有关系。

U:
Exactly. It's the "extremists" on both sides that are making it a tricky
issue.

One major issue people in the non-Muslim world have with this religion,
is its treatment of women. But according to John Esposito,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branches of Islam beliefs, and they don't hold the same view regarding women. Again, it's the extremists or the fundamentalist (like the ones in Taliban) who treat women in the most harsh fashion. But Muslim women seem to enjoy abundant freedom in some parts of the Islam world - they have right to divorce, they have access to their families' assets, and some eve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olitics and other fields (for one, several Islamic countries even have had women president or prime minister - which is yet to be seen in the US:).

Of course, this is only one man's view on this topic.
回复 | 0
作者:usagi 留言时间:2010-08-02 12:49:28
i think the trick lies within extremists on both sides, if there is one outlet, you can not prevent the extremists who will take advantages of any situtaion under questionable circumstances. as long as there is a reasonable doubt.

what makes me puzzled is a lot cultures and religions....women seems often places in a postion of dis-advantage. or is that, the trick that the extremists had played with u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
回复 | 0
作者:一娴 留言时间:2010-08-02 10:35:47
种族融合、文化融合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在不同宗教的种族之间。伊斯兰和基督教两种文明的冲突,可见的未来是无法和解的。

多元文化在美国肯定是大趋势,不管美国人喜欢不喜欢,但前提是外来文化不能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或威胁。

这个建筑,恐怕还是挡不住。如果打起官司,反对派一定会输,虽然911遗属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法律恐怕不会相信眼泪。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8-02 06:57:54
谷语草鸣:
嗯,我觉得很多人也是感觉这个地方造伊斯兰文化中心感情上接受不了,当然你说的商业区的考虑也很有道理。我对纽约不熟悉,不知道世贸大厦附近是否有别的教堂或者宗教建筑呢?还有,说了那么多年的9/11 纪念标志,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进展呢?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8-02 06:55:12
涂仙:
这么快就交“文债”啦-- 我还以为要等好久呢:)。希望没有耽误多少你“抓住夏天最后的尾巴”的计划哦!!

我特别喜欢你上面回复和文中的这段话: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的表现,在大城市到处都看得到。离我家不远的一条街仅仅几个街区就有一个犹太教堂,一个回教堂,一个佛教堂,和两个基督教堂。要找多元文化和种族宽容的证据,我们不必跑得很远”。这正是种族宽容的多元文化最好的 manifestation!

明天大儿子的夏令营要举办最后的汇报演出,我们也会趁机到密西根去玩几天。本来是打算顺便到多伦多拜访朋友的,但时间实在安排不过来。只好等下次有机会在访问这个美丽的城市了!
回复 | 0
作者:谷语草鸣 留言时间:2010-08-02 04:24:41
在与 Ground Zero 如此近的地方,修建伊斯兰文化中心“Codorba House"。体现不了美国对多元文化有高的重视和包容度。本人认为这里是极敏感地段,还是用于商业规划为佳。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0-08-02 02:41:37
昭君,
你要是不介意,我在你这儿打个小广告。上面说的博文终于写了:

《我看加拿大多元文化》
http://blog.creaders.net/hupanwenhuo/user_blog_diary.php?did=66554

不过这确实是很复杂的问题,虽然写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算了,其他的感想,留待以后吧。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7-31 17:41:56
欢乐颂:

What a great quote!! Thank you!

多思:

的确是这样。这个挑战可能在美国比在其他国家都要突出。同为移民国家,美国相比加拿大面临的种族和阶层之间的矛盾,肯定要严重得多--这不仅包括非裔和欧裔之间的关系,而且西裔和其他族裔的矛盾也随着非法移民的问题日益尖锐。如何在多元环境下,与其他族裔保持和谐关系的同时,保持自己的 identity和文化,对任何一个族群都是挑战,包括华人在内。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7-31 08:05:47
昭君,“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融洽、和谐的多元文化呢?”不仅对于你个人是一个难题,恐怕也是整个人类的一大难题。一个国家包含多民族、多宗教、多教派已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不仅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国家是这样,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比如伊拉克的逊尼派与什叶派;印度的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等等。如何让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教派在同一国度真正实现融洽、和谐,恐怕是全人类面对的严峻课题!
回复 | 0
作者:欢乐颂 留言时间:2010-07-30 21:05:38
"With or without religion, good people can behave well and bad people can do evil; but for good people to do evil—that takes religion." - Steven Weinberg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7-30 19:30:05
木兰: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哪里都有好人坏人,的确不能用人种和宗教来一概而论。

不过,我还真没有和多少穆斯林打过交道,虽然我们这里中东人似乎越来越多。。。倒是犹太人同事和朋友不少,他们都是非常聪明,敬业,且家庭观念很强的。我也写过不少关于犹太人的文章 :)。

9/11 对美国人的世界观,美国政府的全球策略,以及全球的政治格局都有着难以预料的深远影响。。。本来这篇的题目就是“后9/11 时代的宗教和言论自由”,但后来觉得还是改为现在这个标题比较恰当,而且把关于言论自由的部分减掉了,以免冲淡主题。。。
回复 | 0
作者:木兰 留言时间:2010-07-30 18:35:13
伊斯兰教也许是有它的问题,只是不知大家有无和穆斯林朋友打过交道?俺有过,觉得他们和咱们也没什么两样,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哪里人都有好有坏吧。可恶的911,害了多少人。。。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7-30 16:16:15
谢谢各位的精彩评论!!! 俺的砖引来了这么多玉,值得呀:)。

“政治正确”的确也很容易变成 “双刃剑” ,对此我在“乱侃政治正确与学术自由”一文中有较多讨论。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 任何东西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就矫枉过正了。当然,中庸过头也是会成为极端,所谓 everything needs to be in moderation, even moderation itself :)。


我对伊斯兰教其实了解也不多,以前的印象都比较负面,尤其是它支持政教合一,以及对女性的很多在我们看来是不合理的要求和“压迫”。前一阵看了Sam Harris 的书“The End of Faith”, 该作者对伊斯兰教的评价就非常负面(当然从书名可以猜得到,他对几乎所有的宗教的评价都不会正面,呵呵),认为它是backward, repressive, and 支持暴力的宗教。但我现在看的两本由 John Esposito 写的书,则比较客观地,从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对伊斯兰教的教义进行了介绍,所以让我有了
比较全面的理解。

任何宗教都有积极的一面,但我总感觉,宗教一旦成为政治工具,就可能造成始料不及的后果。而且所有的宗教都有 排它性,这点我在与慕容的文章后面也有很多讨论。

我也从在加拿大和美国都居住过的朋友那里听说过加拿大比美国更加包容多元的说法。

关于“主流”,“非主流”,以及语言在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取得职业成就的话题,以前这里也有很多讨论。昨天听到两个有趣的笑话,和语言多元化有点关系,贴在这里轻松轻松吧(否则这个话题有点太严肃了,呵呵):

1. 一位波兰教授到美国来访问了半年。回到波兰后,人们问他:‘你对美国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教授想了一下,回答说:“印象最深的是,那里连两三岁的孩子都会讲一口流利的英文!!!”

2. 一对美国夫妇从俄国领养了一个半岁的孤儿。夫妻俩在孩子来到美国之前就积极地开始准备,并且找人恶补俄语。人家问为什么,两人奇怪地回答说:“我们得准备学会宝宝的语言,否则怎么和他交流呢!”

呵呵
回复 | 0
作者:JohnFL 留言时间:2010-07-30 14:24:40
伊斯兰教的排他性在实践中比其他宗教都强,其人口增长的速度对世界政治和文化格局也是一个巨大挑战,主要教派的信仰与现代文明的男女平等、思想自由等等进步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个人认为,伊斯兰教的扩张,特别是原教旨伊斯兰教的扩张是中国和西方都要面对的挑战。可能这个问题对欧洲更迫切一些。

欧美的文化自由主义者往往是幼稚的,Thomas Friedman是一个典型代表。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正相信自己写的那一套。
回复 | 0
作者:枫苑梦客 留言时间:2010-07-30 14:22:24
很复杂的问题。多元文化很有创意,但是完全实行起来很难。一个社会总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价值体系,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伊斯兰教的习惯法和加拿大、美国国家法律冲突问题如何解决?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宗教”的确正在世界上大肆扩张。欧洲正处于伊斯兰化过程当中。最近一些国家如法国制定了一些法律,试图加以限制,正反映了某种担忧。当年,英国的清教徒在宗教迫害下曾逃往荷兰避难,而如今,在伊斯兰势力的逼迫下,很多荷兰人却不得不选择移民他国。鹿特丹40%人口是穆斯林。法国城市人口30%是穆斯林。我不觉得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人们总说美国是熔炉,加拿大是沙拉盘。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0-07-30 14:16:36
Just a small correction: To get anywhere in PUBLIC life in Canada (i.e. politics, senior civil service positions), fluent bilingual ability is needed. Certainly NOT SO in the private sector. Phew!!!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昭君
注册日期: 2007-07-03
访问总量: 6,252,83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多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发布
· 2024 云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云南行 (1)- 遇见梅里雪
· 谈谈美国大学校长的招聘和任免
· 从2023 UAW罢工看美国劳工市场的
· 从2023 UAW汽车工人罢工谈目前美
· 从2023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看美国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谈美国的DIY
友好链接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老钱:老钱的博客
· 海天:海天之间
· 芹泥:芹泥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春阳:春阳的南北小店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海云:海上的云
· 五彩:五彩生活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百草园:百草园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阿黛:惠风山庄
· 桑妮:桑妮
· Rondo:Rondo的博客
· pearl:pearl的博格: 沙与花
分类目录
【政经杂谈(2)】
· 谈谈行业监管--从魏则西事件说起
· 从英国公投看欧盟未来(图)
· 从2016 大选看美国社会的群体分
· 读海天博文有感-- 再谈国家竞争
· 谈谈伊州和芝加哥的财政危机 (多
· Cargill 解雇150位穆斯林雇员是
· 奥巴马医保改革:2016年将有哪些
· 美国校园的政治正确与言论自由(
· 美国大学费用为什么越来越高﹖
· 再谈“消失的中产阶级” - 从皮尤
【政经杂谈(1)】
· 从2023 UAW罢工看美国劳工市场的
· 从2023 UAW汽车工人罢工谈目前美
· 从2023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看美国
· Test
· 法国左转,欧盟堪忧
· 希腊债务危机与欧盟的未来
· 从民意调查受访者对“自由市场经
· 通用电器和古狗是怎样减税的?
· 快评:威州议会通过限制公共事业
· 威州州长的财政提案为何引起轩然
【大千世界 (2)】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2023冰岛内陆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6) - 航拍惊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5)- 沙尘暴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4)- 海鹦鹉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3 (米湖,温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2): Hveravel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2023 冰岛内
· 谈谈教育公平(下) - 伊州教育经
· 谈谈教育公平(上) - 加州SCA 12
· 我与万维网友的情谊(图)
【我看美国社会 (8)】
· 华裔在美国企业界为何发展不如印
· Tax Day 谈谈几位总统候选人的税
· 加州大学招生政策的变化让加州学
· 这个周末-- 谈大法官葬礼,华裔
· 这个周末- 谈大法官葬礼,华裔游
· 教授解聘争端结局,州大裁员,及
·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
· 浅析加州修正案SCA-5的背景及亚
· 芝加哥公立校区将关闭61所中小学
· 芝加哥公立学校教师罢工明天结束
【我看美国社会(7)】
· 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
· 漫谈Affirmative Action(上): 美
· 美国社会真的变得来越越分化吗?
· 美国社会真的变得越来越分化吗?
【我看美国社会 (6)】
· 简评高等法院对军人葬礼上的抗议
· 简评最近国会投票的几项重要法案
· 高中辩论比赛该不该涉及敏感时事
· Rutgers University 学生自杀案
【我看美国社会 (5)】
· NPR新闻评论员Juan Williams应该
· 军人葬礼上的抗议示威是“言论自
· 值得一看:Larry King 对话伊朗
· 乱侃政治正确和学术自由
【我看美国社会 (4)】
· 多元社会与言论自由-- 从UI 神学
· 世贸遗址该不该建清真寺? - 兼
· 第二轮“啤酒峰会”呼之欲出?
· 让我无语的几张照片
【我看美国社会(3)】
· 有感墨西哥总统在国会和CNN 的讲
· 杂谈当今美国的种族关系 - 从两
· 小议亚历桑那州移民法案
·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能源革命?(图)
【我看美国社会(2)】
· 奥巴马到底有多“黑”?
· 反恐战争与文明的冲突 -- 从德州
· FED该不该干涉银行高管的薪酬?
· 医改何去何从?听听一位“Insider
【我看美国社会(1)】
· 闲聊麦肯的“美女”牌和美国的大选
· 希拉里 vs. 奥巴马:才能经验不
· 枪支泛滥 or 精神问题,谁该为枪
· 闲谈女人和政治
【我看中国社会】
· 从电视剧“欢乐颂”看中国社会的价
· 看方舟子 PK 唐峻校友禹晋永 有
· 今天的社会不需要道德吗? 看关
· 谈谈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
· 从武大教授病床前被解聘看中国劳
【看中国,看世界 (1)】
· 2024 云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云南行 (1)- 遇见梅里雪
· 中国与世界-- “全球化管理教育”
· 中国与世界-- “全球化的管理教育
· 欧洲到底怎么啦?
· 中国教育,社会不平等的帮凶?
【历史并不遥远 (1)】
· “还原历史真面目”有多难?
· 共产党得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
·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图)
· 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仇恨? - 与西
【我看婚姻与家庭 (3)】
· 杂谈男女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 杂谈男女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 -
· 从结婚的“行情” 谈中国年轻人的“
· 也来说说中年夫妻
【我看婚姻与家庭(2)】
· 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的得与失--
· 女强人乎?小女人乎?
· 什么样的爱值得你用生命去祈求 -
· 女人难做
【我看婚姻与家庭】
· “蜗居“中最精彩的两段话及我的一
· 男人难做,海外华裔男人更难做
· 婚外恋,癌症,及婚姻中的男女 (
· 女人难做
【性,婚姻,家庭】
· "红眼知己",“换偶”,
· 从男人怀孕,试管婴儿 和Sperm D
· 性骚扰立法能遏制婚外情的泛滥吗
· 同性恋基因?
【职场心得】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生涯回顾(8)-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这个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教管理生涯回顾2:从教
· 我的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1):
· 聊聊美国高校的教授招聘(下)
· 聊聊美国高校教授招聘(上)
【儿子们的故事 (8)】
· 挺爱搅二三事
· 生日快乐,儿子(视频)!
· 儿子制作的视频--T. S. 爱略特 “
· 老妈的文章-- 我和孙子互帮互学
· 有音乐相伴的人生 (Videos)
· 初尝失败的滋味
· 儿子回来啦 (多图)
· 小荷才露尖尖角( Video )
· 儿子备战钢琴比赛( video )
【儿子们的故事 (7)】
· 小荷再露尖尖角 (video)
· 参加儿子辩论队集训有感
· 高中生的"烦恼"
· 差点得了心脏病!
【儿子们的故事 (6)】
· “最后”的音乐会
· 小儿小传 --我家的Reading Machi
· 陪太子攻书
【教子心得(2)】
· 孩子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 一样的功课,不一样的儿子
· 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谈起
· 第一次做高中辩论比赛裁判(图)
【教育与心理 (6)】
· 和儿子聊天--保守派?自由派?
· 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内心独白
· 和儿子聊天-- 好孩子,坏孩子?
· 和儿子聊天-- 好老师?差老师?
【艺术天地 (10)】
· 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儿子高中的
· 一对音乐天才小姐妹 (videos)
· 钢琴考级,肖邦华尔兹和贝多芬奏
· 贝多芬与春之祭-- 儿子高中的“大
【艺术天地 (9)】
· 精彩的“我是歌手”半决赛 (Videos
· 李安和“少年派漂流记”
·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
· 小儿的德彪西(视频)
· 后生可畏 (视频)
· 周末一乐--2012 金球奖预测 (图)
· 来自天国的声音--圣母颂 (videos
· 美丽的音乐精灵-- Hilary Hahn芝
· 天籁 --巴赫A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评点两部奥斯卡提名电影--“国王
【艺术天地(8)】
· 我最喜欢的中国民歌-- 小河淌水
· 此曲只应天上有 (Videos)
· 天籁- 罗斯托波维奇演奏德沃夏克
· 肖邦 Piano Concerto No. 1 by
【艺术天地 (7)】
· 又一位来自中国的钢琴新星 --王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F大调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亨德尔“弥赛
· 布鲁克和德沃夏克 -- 儿子高中的
【读书笔记 (4)】
· 读书笔记 - Airbnb 故事(下)
· 读书笔记- Airbnb Story (中)
· 读书笔记- Airbnb Story (上)
· 女性如何平衡职业与家庭的关系-
· 女性与领导意志 -- 脸书COO Sher
· 女性与领导意志-脸书COO Sheryl
· “那曾经是我们”--Thomas Friedma
· “那曾经是我们” -- Thomas Fried
· “那曾经是我们”-Thomas Friedman
· 成功不是偶然-- "Outliers&
【读书笔记(3)】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有感(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有感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
· 你是“全脑型”人才吗? -- "
【读书笔记】
· “公平”,真的是“普世价值”吗?
·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好?--“Bette
· 医疗事故保险到底为什么这么贵?
· 医生的报酬是这样计算的?-- “Be
【读书笔记 (2)】
· 我成了村上春树迷
· 林语堂论中庸,幽默,读书和写作
· 林语堂论中庸,幽默,读书和写作
· 二十年后回望的三毛 (图)
【站在大师的肩头】
· 资中筠谈“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启蒙”
· 大师是这样练成的--华裔 建筑家
· 你是人间四月天 -- 林徽因和梁思
· 李开复给刚上大学的女儿的一封信
· 上善若水- -和大师的近距离接触
【也谈时事 (18)】
· 加州真的要将大麻合法化?
· 也谈巨无霸价格和中美汇率之争
· 古狗退出中国: 商业利益,还是
【也谈时事 (17)】
· 奥巴马为何高调对台军售?
· 天下乌鸦一般黑?- 有感爱德华丑
· 从三位西方经济学巨匠谈美国政治
·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何成了中美欧
【也谈时事 (16)】
· 奥巴马下一步会干什么?
· 民主党, 醒醒吧!
· 杂谈民主,刘小波,和美国的医保
【也谈时事 (15)】
· 快评德州军人医院屠杀事件
· Second (Third) Stimulus Plan??
· 奥巴马的“冰火两重天”
【也谈时事 (14)】
· 合理要求, 还是种族歧视?有感
· 奥巴马的秘密武器
· 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主义? -
· 也从哈佛教授被捕说起
【也谈时事 (13)】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三)-- 伊朗篇
· 如何解读有关失业率的统计数据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二) - 能源篇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 (一): 医改
【也谈时事 (12)】
· 再谈医疗改革 --保险公司和消费
· 加州啊,加州!!
· 从Ricci vs. DeStafano的判决看
· 从大选看美国社会的女性地位
【也谈时事 (10)】
· 奥巴马:美国的戈尔巴乔夫?
· 一场精彩的辩论
【“主义”之争】
· “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三)
· “社会主义” 到底是什么? (二) -
· “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一)
· 为什么多数美国人害怕社会主义?
【杂谈中国企业】
· 有感吉利并购沃尔沃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汽车行
· 从丰田召回事件看全球化环境下跨
· 谁来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 从力
【杂谈美国企业】
· 谈谈最近中资公司在美国的并购热
· 漫谈监督机制-- 从安然公司谈起(
· 漫谈监督机制-- 从“拯救迪斯尼”
· 美联航的准点到达率排名第一?
· 道指暴跌一千??
【企业杂谈 (2)】
· 亲历丰田召回引起的瞎想
· Google 会“控制”世界吗?
· 美国CEO薪酬为何居高不下?-从公
· 腾中欲购悍马 - 一厢情愿还是公
【企业杂谈】
· DVD 大战谁是最后赢家?
· 古狗为什么这么牛?
· 雅虎为什么对微软说不?
· 关于退税法案的一些解读
【企业杂谈 (3)】
· 这年头还有工作保障? - 有感美国
· 美国的CEO们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中美教育】
· 从成都外国语学校教师罢课谈起
· 博士学位在中国堕落成什么了?
· 从哈佛降低学费想到的
· 美国教育到底好在哪里?
【教学笔记(一)】
· 你是 outlier 吗?
· 课堂辩论 -Affirmative Action
· “iPod 到底值多少钱?”
【中美教育 (2)】
· 再谈美国大学的认证制度
· 精英教育的误区 (ZT)
· 从阿拉巴马大学枪杀案看美国大学
· 也谈名校 (兼评冰雨的"名校
【我看中西文化 (1)】
· 没有毛泽东,也会有文革吗?
· 从“幸福”和“事业”的英文翻译看中
· 现代科学为什么在西方产生?
· 试谈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和制度性
【影视天地 (2)】
· 新年的第一部电影--令人难忘的“
· 假如历史可以改写 -- 电影“恶棍
· 为爱放手 - "My Sister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电影
· 再谈科学与宗教 -- 兼评“天使与
【影视天地】
· 成长的代价--- 电影“Juno”观后感
· 2007 最好的电影 --- Atonement
· 新年的第一场电影 -- Charlie Wi
【人生感悟】
· 你的行囊有多重? - 电影“Up In
· 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 朋友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人生感悟(2)】
· 周末的流水 (上)
· 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倾听美妙的音
· 长大以后干什么?
【信仰杂谈】
· 中国人为什么爱当官?
· 闲谈科学,宗教与信仰
【文摘(2)】
· 张晓风: 魔季 (ZT)
·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 (ZT)
· 张晓风: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ZT)
【文摘 (1)】
· 张晓风 -- 如果你是天使 (ZT)
· 王小波: 智慧与国学 (ZT)
· 王小波: 知识分子的不幸 (ZT)
· 王小波: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ZT)
【家居生活 (8)】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谈美国的DIY
· 那些年, 我们开过的车(上)
· 这个冬天太冷了! (多图)
· 儿子们的暑假 (多图)
· 地下室终于完工啦! (组图)
· 丰富多彩的母亲节周末(多图,视
· 2011 的收获 (多图, 视频)
· 老妈的文章:我在美国学英语(一)
· 老爸老妈学英语
· 大半个小时的战绩 (图)
【家居生活(9)】
· 笨妈学琴记
· 家常便饭慰乡情 ( 图文)
· 偷得浮生半日闲
【游山玩水 (3)】
· 国庆节美东游--波士顿浮光掠影
· 国庆节美东游 -- 纽约走马观花
· 国庆节美东游-- 欢聚普林斯顿
【游山玩水 (1)】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下)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 -中)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上)
· 度假啦!
【家居生活 (7)】
· 迟到的新年计划 (图)
· 儿子和朋友(外一章)
· 晒晒我的衣橱 (新图)
· 儿子和他的朋友们
【家居生活 (6)】
· 地下室开工啦(图)
· 我病了, 老公很高兴
· 忙里偷闲的“迷你”度假(图)
· 中秋的流水 (图)
【家居生活 (5)】
· 美好的一天 (多图)
· 这周的菜谱 -- 中西结合,荤素搭
· 我的左邻右舍(多图)
【家居生活 (4)】
· 悠悠牌五香炸牛肉试验成功!!! (
· 一年搬了三次家 (图)
· 给儿子接风 (图)
【生活点滴(2)】
· “各得其所”的周末
· 猜猜今天Mall 里哪家商店最热闹
【生活点滴】
· 生如夏花之灿烂 (多图)
· 老妈镜头下的春天(多图)
· 下雪啦,过年啦 (多图)
【艺术天地 (5)】
· 乱评“我是歌手”第四季 (Videos)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德沃夏克“
· 心灵的小憩 (videos)
· “This is It” 改变了我对Michael
· 我喜欢的音乐人-- John Lennon
【艺术天地 (6)】
· 社员都是向阳花 - by 李云迪
· 爱的低语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第六
· How Can I Keep from Singing
【艺术天地 (4)】
· 我喜欢的音乐作品 - 马思涅 “沉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合唱
· 从古典音乐看中西文化之差异 (vi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四季” by
【艺术天地 (3)】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德沃夏克大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D 大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德彪西篇 (Y
【艺术天地 (II)】
· 柴可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
· 超级享受 -- 观俄国芭蕾舞团演出
· 大师本色 - 观马友友在芝加哥交
【昭公开讲 (2)】
· 昭公讲故事-- 国梁的那些事儿 (I
· 昭公讲故事 -- 国梁的那些事儿
· 昭公开讲 - 老韩和小韩 (下)
· 昭公开讲 - 老韩和小韩 (上)
【昭公开讲】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四)
· 昭公开讲 - 开门办学就是好(三)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二)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 (
【伸出你的手,让世界更美好】
· 转贴天宇博文: 援助!为了流落
· 转贴天宇博文:“关于摆地摊睡大
· 请最后支持OCEF 在 Facebook 的
· 关注同胞的精神健康
【人物点评 (2)】
· Oprah Winfrey---一个“时代”的终
·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谈中国人的“高
· 曾子墨:一个极品知性女子(图)
· 伟大的心灵 -- Mariane Pearl
【人物点评】
· 鲁豫,好样的!
· 因为善良,所以快乐 -- 郭晓东印
· 我喜欢的音乐人 -- 甜女歌手Tayl
· 我喜欢的音乐人 -- Shania Twain
【也谈时事 (8)】
· 从南奥战争看西方的双重标准
· 中国经济的困境和出路 -- 观霍
· 美国经济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困境的
· 范跑跑是怎样练成的?
【也谈时事 (7)】
· 也谈美国的民主
· 又一个权力的牺牲品 - 也评纽约
· 二十一世纪将是谁的世纪?
· 美国经济走到头了吗?
【也谈时事 (6)】
· 读佳名“地震捐款运动暴露了一些
· 2008会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开端吗
· 关于为地震孤儿孤老提供长期资助
· 卡佛第和CNN 到底该不该道歉?
【也谈时事 (5)】
·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
· ZT: Enough is Enough
· 美国人真的会选一个黑人总统吗 ?
【也谈时事 (4)】
【也谈时事(3)】
· 众说纷纭胡紫薇
· 于丹现象说明了什么?
【也谈时事(2)】
· 民主不是谁都能玩的- 也谈布托之
· 有感犹太人
· 也谈中美汇率之争和贸易关系
【网事 网友 (2)】
· ”张冠李戴“被代表
· 给万维网管的几点意见
· 在博克中成长 (video)
· 有朋自远方来 -- 和网友小U 相聚
· 网事真的如烟?
【也谈时事】
· 捍卫学术自由的勇士低头了?
· Norman Finkelstein: 捍卫学术自
· 美国的医疗体系的问题根源:人命
【网事 网友】
· 苏芮的歌给阿黛 -- 亲爱的小孩
· 第一次见网友(图) by YH and 昭
· 发贴失败,求助!!
· 博克两周年杂感
【随感 (8)】
· 这个周末真热闹 (图文)!!
· 本周五无笑话,只有悲哀和叹息 (
· 又是忧郁症! -- 有感另一位海归
· 旧文重贴 -- 几篇关于忧郁症的文
【随感(7)】
· 告别夏天 (pictures and videos
· 周末饭局引出的胡思乱想
· 从奥巴马夫人的短裤说起 (多图)
【随感 (6)】
· 血浓于水?还是“热脸贴冰”?
· 也谈“公平” “公正” - 兼与网友艾
· 也谈抵制奥运
【随感 (5)】
· 和一位曾经的海归谈涂序新博士自
【随感(4)】
【随感(3)】
· 关于芝加哥申奥的笑话
【随感(2)】
【随感(1)】
· 会说话的美国人
· 惊喜 --- 意想不到的奢华
【美食 美色】
· 老爸的家常菜和老妈镜头里的秋色
· 周末的全鱼宴(图)
· 感恩节的烤鸭和黑色星期五的收获
· 本周的饭桌 -- 四川凉面及其他 (
【教育和心理(5)】
· 网络时代的脆弱心灵
· 再谈天才,“疯子”和自闭
【教育和心理(4)】
· 如何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
· 再谈女人和抑郁
·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教育和心理 (3)】
· 参加伊州机器人比赛有感
·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化敏感”?
· 从葛炜炜自杀谈中国博士教育的误
· 三面夏娃,Dissociative Identit
【教育和心理(2)】
· 天才和“疯子”
· 读老秃笔“如何教育出一个父母理
【教育和心理】
· 你愿意为孩子作什么? 从自闭症,
· 让孩子学会开口要钱
· 驳“貌似平等的美国教育的虚伪一
·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子们的故事 (5)】
· 小儿经典语录
· “我只想做个好公民”
· 我为什么喜欢弹钢琴? -- 小儿子
· 儿子的新年计划
· 亨德尔与贝多芬 -- 儿子高中的圣
【儿子们的故事 (4)】
· 儿子的油管子亮相
· 因势利导, 戒骄戒躁 - 俺的教子
· 儿子的夏令营演出录像(外一章:
· 儿子终于来信啦
【儿子们的故事(3)】
· 儿子的"Survival Guide&quo
【儿子们的故事 (2)】
【管窥美国社会】
· 也谈美国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 残疾人在美国
· 从领养孤儿看美国文化
【加州纪事】
· 斯人已去,风华长存 -参观里根
【职场见闻 (4)】
· 职场心得 -- 如何培养和使用人际
· 招聘有感-- 兼谈面试中的一些“敏
【职场见闻 (3)】
· 我的成功“政变"
【职场见闻(2)】
【职场见闻】
· 谈谈美国大学校长的招聘和任免
【开心一笑(6)】
· 来个好玩的 -- 三岁小孩“指挥”贝
· 最适合 Rahm Emanuel 的工作是什
· 童心烂漫-- 儿子们最喜欢的漫画
· 周末一笑:中国队勇夺世界杯冠军
· 周五笑话 -- 富爸爸,穷爸爸
· 周五笑话:高中毕业生的“恶作剧
【开心一笑(5)】
· 周五笑话 ---一份好笑的考卷
· 儿子讲的关于婚姻的笑话
· 儿子喜欢的加拿大印度裔笑星 Rus
· 活学活用
【开心一笑 (4)】
· 黄西的新段子笑得我肚子痛
· 黄西--逗倒美国人的华裔博士笑星
· How do you know a Chinese brok
· 北京人看全国都是基层 (顺口溜)
【开心一笑 (3)】
· Who Is the New Leader of China
· 遭遇骗子
· 笑死人的古狗英译中
· “老婆比贼还厉害!"
【开心一笑】
· 外婆讲故事
· 我家的狗儿子 (--)
【开心一笑(2)】
· 等咱中国强大了 (ZT)
· 听音乐会的笑话
【我认识的美国人 (3)】
· 聪明人就是不一样
· 追梦人-- 说说我的两个美国同事
【我认识的美国人】
· 一个生活在底层,令人尊敬的的美
· 我的忘年交 - Robert
· 爱是永远相守。。。
【亲情。友情(2)】
· 人这一辈子 - 一个“老三届”的命
· 曾经沧海 -- 表妹的故事
· 祖辈的故事 - 我的爷爷奶奶
【亲情。友情】
· 从我的藏族亲戚想到的
· 也来谈谈儿子回国的经历
【我们的故事 (2)】
· 再过三十年,我们来相会。。。
【我们的故事】
【年代久远的故事】
· 年代久远的故事 -- 美女小娟
· 老友老魏* (二)
· 老友老魏* (一)
【家居生活 (3)】
·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图)
· 交作业:周末的包子 (图)
· 家终于搬完啦(图)
· 房子终于租出去啦 (图)
【家居生活(2)】
· 狗狗的恋鞋癖
· 儿子和狗狗
【家居生活】
· 老公的厨师梦
· 球盲爸妈看球记
· 老爸买相机
· 老公的地下室之梦
【娱乐 时尚】
· 今年夏天看什么?(图文)
· 第82 届奥斯卡的冷门与亮点(多图
· 看金球奖颁奖典礼有感 (图)
【艺术天地】
· 85届奥斯卡的亮点与意外(多图)
· 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by Sarah
· 交功课!!!《引子与回旋随想曲》b
· 闲谈音乐和音乐人
· 超级享受 - 看李云迪和芝加哥交
【潜水日记】
【1】
【老妈的文章】
· 老妈的文章- 我的外婆(下)
· 老妈的文章-- 我的外婆(上)
· 老妈的文章: 孙子让我懂得了。。
· 老妈的文章:我在美国学英语(一)
【游山玩水 (2)】
【我喜爱的华语歌曲 (1)】
· 邓丽君:九月的故事
· 我喜欢的华语歌曲-- 读你
· 在雨中
· 明明白白我的心
【大千世界】
· 转贴星光关于“人到中年”论坛在灾
· 美丽的羌寨,何日再重现?
· 爱的力量
· 点评文理兼优的万维博克作者群
【诗词欣赏】
· 英雄气不短,儿女情亦长 -- 我最
【我看娱乐】
· 又见纽约小资 -- Sex and the Ci
【随感】
· 给"陌生人"一点阳光
· 不一样的美国教堂
【童言小集】
· 小儿趣语 (四)
· 小儿趣语 (三)
· 小儿趣语 (二)
【儿子们的故事】
· 儿子的第一个夏令营
· 小儿趣语(一)
· 美国教育的“因材施教”
存档目录
2024-02-20 - 2024-02-27
2023-12-30 - 2023-12-30
2023-10-26 - 2023-10-26
2023-09-01 - 2023-09-22
2023-08-01 - 2023-08-30
2023-07-25 - 2023-07-30
2016-06-06 - 2016-06-06
2016-05-06 - 2016-05-23
2016-04-02 - 2016-04-29
2016-03-05 - 2016-03-26
2016-02-05 - 2016-02-28
2016-01-02 - 2016-01-31
2015-12-11 - 2015-12-31
2015-10-13 - 2015-10-13
2014-03-01 - 2014-03-25
2014-02-22 - 2014-02-22
2014-01-05 - 2014-01-07
2013-12-11 - 2013-12-23
2013-07-28 - 2013-07-28
2013-04-07 - 2013-04-13
2013-03-22 - 2013-03-22
2013-02-10 - 2013-02-25
2013-01-01 - 2013-01-02
2012-12-02 - 2012-12-15
2012-10-14 - 2012-10-14
2012-09-10 - 2012-09-18
2012-07-03 - 2012-07-03
2012-06-15 - 2012-06-21
2012-05-06 - 2012-05-14
2012-04-23 - 2012-04-23
2012-02-05 - 2012-02-20
2012-01-06 - 2012-01-24
2011-12-02 - 2011-12-24
2011-11-04 - 2011-11-27
2011-10-16 - 2011-10-28
2011-09-04 - 2011-09-04
2011-08-05 - 2011-08-21
2011-07-08 - 2011-07-22
2011-06-10 - 2011-06-24
2011-05-08 - 2011-05-25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4 - 2011-03-28
2011-02-02 - 2011-02-26
2011-01-09 - 2011-01-29
2010-12-04 - 2010-12-23
2010-11-07 - 2010-11-24
2010-10-01 - 2010-10-22
2010-09-16 - 2010-09-29
2010-08-01 - 2010-08-30
2010-07-14 - 2010-07-30
2010-06-04 - 2010-06-13
2010-05-06 - 2010-05-31
2010-04-02 - 2010-04-28
2010-03-02 - 2010-03-30
2010-02-04 - 2010-02-28
2010-01-01 - 2010-01-31
2009-12-01 - 2009-12-31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1 - 2009-10-31
2009-09-03 - 2009-09-30
2009-08-01 - 2009-08-31
2009-07-03 - 2009-07-31
2009-06-04 - 2009-06-30
2009-05-31 - 2009-05-31
2008-10-02 - 2008-10-04
2008-09-04 - 2008-09-25
2008-08-02 - 2008-08-13
2008-07-02 - 2008-07-28
2008-06-22 - 2008-06-29
2008-05-03 - 2008-05-23
2008-04-01 - 2008-04-29
2008-03-01 - 2008-03-30
2008-02-10 - 2008-02-25
2008-01-01 - 2008-01-31
2007-12-01 - 2007-12-28
2007-11-07 - 2007-11-28
2007-10-05 - 2007-10-30
2007-09-05 - 2007-09-27
2007-08-04 - 2007-08-31
2007-07-05 - 2007-07-2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